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新闻资讯节目的生态话语探究
——以央视《共同关注》为例

2022-03-06盛馨予

声屏世界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主播主持人受众

□ 盛馨予

当前,我国正面临一轮又一轮的新冠病毒疫情,从毒株“德尔塔”到新型变异株“奥密克戎”,这场没有硝烟的公共卫生事件,极大地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在此关键时期,“新闻媒体是突发事件报道的传播主体,也是责任主体,担负着信息沟通、抚慰民众、监督政府、动员社会等重要使命”。①

《共同关注》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主流新闻频道节目,与《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等一起承担起主流媒体的时代使命,准时在北京时间18:00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探究热点问题,积极引导舆论。随着疫情常态化,其内容编排、画面配置、专题版块、主持人风格等都发生了变化并具有一定的分析价值,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类目,揭示《共同关注》的呈现方式、主流生态话语可产生的社会服务意义与创新路径。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随机选取进入后疫情时代以来《共同关注》一周七天的播出节目。以2021年11月18日至12月1日这14天的新闻报道为分析样本,以单篇新闻报道为分析单位(若报道形成专题,则以专题为另一分析单位),统计得到156个样本。

在研究初始,本研究大量观看疫情常态化以来《共同关注》的新闻报道,并与此前的《共同关注》节目进行纵向对比,最终选取内容编排、画面配置、专题版块、主持人风格为主要研究变量。

研究发现

节奏编排先张后弛,疫情防控类紧跟时政。《共同关注》保持一贯的选择,以时政新闻作为开头,体现央视频道较地方频道的主流地位,一般涉及国家领导人的活动与重要发言、国际政治热点、中国外交部发言等。值得关注的是,疫情的冲击加快了国际格局变化的进程,国际战略关系发生变化与重组,面对疫情下中美实力差距快速缩小的事实,美国心理失衡、焦虑不安,对华政策中的零和思维变得更加强烈和公开化,明确把中国视为“最严峻的竞争者”。就美国挑拨中俄关系、发动同盟国发表危险言论、打“台湾牌”等内容在两周内累计出现11次。

播出内容一般按重要性排序,在国内疫情反弹时,疫情防控类新闻紧随时政新闻而来。2021年11月26日,《共同关注》及时通报苏浙沪相继出现感染者,并将轨迹交叉情况告知公众。而当国内疫情较为平稳或进入一轮疫情收尾状态时,位置则相对靠后。此外,一些影响较为广泛的国际事件、变化较为明显的天气状况、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民生问题都会得到着重报道并持续追踪,如11月21日报道了受群众实时关注的“四名地质工作人员在云南哀牢山失联超一周”这一新闻,而后在11月22日回应“四名在哀牢山失联人员已找到,并不幸遇难”。

一些影响力较弱的社会新闻会连续播出,每条时长在2分钟左右,一般为地方或国外具有警示意义的事件,有时会安排同类别新闻一同播出,如11月30日在播出“上海两人骑摩托车深夜‘炸街’扰民被处罚”后紧跟着“江苏南京开展‘猎豹行动’大吉机动车飙车‘炸街’行为”的新闻,形成时空上的呼应。软新闻的编排通常放在节目最后,如12月1日“江苏南京栖霞红叶进入最佳观赏期,游客络绎不绝”的播出给《共同关注》的观众在最后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画面配置灵活多元,多媒体解读复杂事件。在画面布局上,《共同关注》在屏幕下方共设置了三行字幕:第一、二行介绍正在播出的新闻,分别为蓝色大字和白色小字,大字醒目为新闻事件的重点,小字为次重点。如11月22日的一则关于寒潮的新闻中,大字部分为“风雪致车辆和人员被困紧急施救”,小字部分为“‘小雪’节气迎大雪寒潮暴雪大风三预警齐发·内蒙古”,可以看出大字部分为具体细节,更加关切群众利益,而小字部分大多客观陈述时间、地点等信息。第三行是滚动新闻,为白色小字,符合社会信息需求范围扩大的趋势。左下方是手语主播与报时,“2011年10月22日起,央视新闻频道每天傍晚播出的《共同关注》增设手语主播,在原有新闻主播带给观众当日新鲜资讯的同时,手语主播同步用手语将节目内容翻译给聋哑残障人士”。这一举措增强了节目的服务功能,践行了“更多传播,更少障碍”的理念。除字幕外,占据更大空间的是直播间画面,主持人坐的位置偏右,大屏幕在身后方,机位会随新闻的重要程度进行调整,以突出重点,当新闻内容放大到整个屏幕时则进入正片。《共同关注》通过多方渠道解读事件,为事件全方位地建构脉络体系,其呈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如现场连线专家、记者现场采访、图文结合等,在11月26日报道的“‘潼关肉夹馍’商标使用纠纷”事件中,就有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律师协会商标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新闻观察员多角度阐明“潼关肉夹馍”协会收取会费的不合理性,通过声音、图文、画面形成有序节奏,以“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专题板块常设常新,热点与科普同向而行。《共同关注》根据实时热点划分专题板块,形成逻辑上的完整体系,便于受众持续关注相关话题。在两周时间内,“特别关注”“冬奥来了”“一问到底”出现频次最高,占比73.2%。其中“特别关注”主要围绕国内外大事展开,如“奥密克戎”变异株蔓延多国、中方决定将中国和立陶宛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等,“冬奥来了”则持续追踪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前期准备与训练情况,为宣传预热工作。

“一问到底”板块在2020年9月2日推出,该板块内容不设限,且在形式上与消息类新闻形成鲜明的互补性。在这个板块,通常选取有科普性、引导性的新闻话题进行拓展延伸,挖掘深度,使节目产生一些变化、一些起伏,从而激发公众的好奇心、探究欲,获取更多知识。

主持人语调轻松多变,一本正经花式播新闻。随着社会环境和媒体环境的转变,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节目类型越来越丰富多样。在此背景下央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而央视主持人作为节目代言人,转换风格成为了现阶段节目转型的一大焦点。

过去的新闻节目大多严肃庄重,难以迎合当代青年收视需求,如今电视新闻的播报形式不再拘泥于传统,这在《共同关注》中三位主持人身上都有所体现。尤其是朱广权突破常规语言表达,成功吸粉“出圈”,他用说段子的方式表达新闻内容,不仅用词用语大众化、口语化,而且能够句句押韵。比如在11月25日的节目中描述王亚平太空出差照时,朱广权说:“有的是打开双臂漂浮在空中,表演绝招;有的是手拿又大又红的苹果,喜上眉梢”,幽默打趣、浑然一体的语言符合当今大众的娱乐取向和生活节奏。

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主要体现在其多功能的主导作用上。由于电视节目能被诉诸观众的视觉、听觉器官,节目主持人有必要在屏幕前同观众进行面对面的双向交流,进行情绪渲染与调动。《共同关注》多采用正式播报为主、花式播报为辅的方式,依据新闻内容而变化,既保证了时政的严肃性,又在一些民生新闻上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改变了后疫情时代的舆论氛围,获得了大批观众的情感认同。

研究结论

在后疫情时代和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共同关注》发挥自身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掌握舆论的主导权,在每天18:00—18:55的时间段里选择性输出一天的新闻总汇,这是主动设置议程,掌握议题发布权、定义权和解释权的一大举措。新闻面向大众,大众对其阶段性内容、画面配置、风格特色等变化自然会有最为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共同关注》的生态架构与传播意义形成了新的思考,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稳定人心:直面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关切。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对于央视等主流媒体来说,首要问题是要面对并及时化解可能存在的舆论危机。所谓舆论危机,是指由于不利舆论占据舆论场中心地位而使舆论指向处于困难关头的现象,而为了避免和防止引发舆论危机,平稳化解突发事件所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则需要广开言路、及时疏导、掌握主动。《共同关注》等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在此挑战上寻求机遇的“踏板”,从整体信息传播的角度做出调整,保障群众的意见表达,反映群众的呼声,疏导消极、负向情绪,鼓励、倡导积极正向的舆论。

在时效和节奏的把握上,《共同关注》应对一轮又一轮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做到了及时发布,更实现了实时报道,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除主持人播报新增病例情况外,还就群众热议的话题和问题请专家正面解答。比如在11月30日的“特别关注”中直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场并梳理出三个“今日焦点”:溯源、快速反应和“奥密克戎”。在焦点一“溯源”中,采访权威信源,选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和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相关发言,使观众把握全新前沿势态。同时在焦点三中强调我国主流核酸检测试剂能有效检出“奥密克戎”,我国已做好“奥密克戎”的疫苗研发和技术储备。这些话语有效满足了互联网语境下公众对防控知识的需求,使观众在高强度、快节奏的信息洪流中缓解焦虑,起到了安抚人心的作用。

打磨细节:实现高质量专业水平仍需细水长流。电视优先于报纸、广播之处在于丰富动态的画面和视听说结合的多元呈现。新闻类节目的画面除了新闻现场记录的视频外,还包括直播间、各类字幕、提要、现场连线专家、与驻外记者视频、MV等,既符合受众对新闻中规中矩的传统感知,又提升了新闻的真实性、现场感。而在使用这些技术手段时直接堆砌则略显生硬,因此,制作细节与衔接过渡不可小觑。

片头结束切换到主持人画面时,屏幕下方显示手语主播和主播的名字,成为了广播《共同关注》节目开头的固定模式。而11月24日和11月26日的节目中均没有将手语主播和主播的名字呈现,而是直接放大主持人头像后进入本台消息,虽然不影响公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却能反映出制作团队的不够严谨。在12月1日的节目中,一则关于“内蒙古满洲里疫情”的新闻播出前没有主持人的总领概述,直接出现满洲里市副市长王涛的讲话,使公众不明所以,这也使后面主持人的播报内容积累时间过长,导致观众注意力下降,陷入信息倦怠。

串联能将节目中的关联或非关联事件按照某个逻辑有机地穿在一根线上,使观众理解节目的整体逻辑,然而节目不应该为了串联而串联。11月23日,《共同关注》设置了“关注儿童安全”板块,报道了“湖北孝感儿童被卡快递传送带”“河南鹤壁一岁儿童被锁车内”两起威胁儿童安全的事件,主播对时间的描述均为“近日”“前几天”“近期”,且不论新闻的时效性,其中强行拼凑的痕迹已经很明显。此外,新闻之间缺乏过渡成为硬伤,主持人频繁使用“我们再来关注”作为连接话语,该部分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抵达受众:打造与时代共振模式下的新闻频道。《共同关注》作为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在面对媒介融合带来的公众接收信息渠道多元化时,保持节目的稳定风格,输出综合性的新闻,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保持了较高的收视率。在中央要求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受众参与感、塑造媒体与受众的健康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抗击疫情的阻击战打响以来,《共同关注》持续聚焦全国抗击疫情动态,及时公布疫情最新数据,满足居家抗疫群体知晓外界情况的需求。

在融媒体环境下,市场竞争与社会导向加速传统电视新闻开拓生存空间。每次节目开头主持人都会说:“您可以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下载全新改版的央视新闻客户端,了解更多新闻资讯。”这是央视创新信息传播形式,打造电视与新媒体一体化生产的融媒体工作平台的重大举措之一。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当天电视节目《共同关注》的内容迅速上传,并被分成若干小块,平均时长在1—2分钟,以类似短视频的形式呈现,符合新媒体“短、平、快”的特点,受众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观看。

新媒体获得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可接近性,传播内容贴近生活,容易唤起人们心中的情感认同。然而,为打造全媒体矩阵,央视新闻逐步平台化,不同新闻资讯节目播发的新闻报道边界日益模糊。《共同关注》侧重民生视点,因此需在“内容为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找准媒介定位,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追求特色新闻表达方式,传播反映人民群众真实利益的信息。同时要对基层人民的生活多加关注,兼顾新闻选题的重要性与趣味性,打通上下媒介壁垒。

此外,实时追踪监测后台数据,对受众进行用户画像与细分,构建以受众为中心的交互式传播至关重要。进入后疫情时代以来,信息的公开透明至关重要,央视可以根据新闻产品属性建立与受众的各类社群,与受众进行同步互动,在增强受众主动性和参与感的同时,了解受众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从而搭建起符合时代潮流的、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核心的新闻节目生态架构,成为央视新闻频道与受众之间沟通的平台,成为政府和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新闻节目的良性发展。

注释:

①高晓虹.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报道经典案例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主播主持人受众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第一次做小主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