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网络欺凌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2022-03-05林双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附表教养青少年

■林双佳,胡 珊

(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一、网络欺凌及研究假设

网络科技日益兴盛,许多青少年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社交,在获得信息、开拓视野、丰富生活、联系情感的同时,互联网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网络环境具有的便利性、隐蔽性、缺乏约束力等特点所带来的影响也并非都是积极的、正面的[1]。在一定的条件下,当面欺凌和网络欺凌会交错在一起。而且人们更偏向于在网络上自由发布他们永远不会当面说出来的言辞,所以网络欺凌被喻为“看不见的拳头”。网络欺凌作为一个社会热点,近年来得到了广大的关注[2]。

当前网络欺凌被普遍定义为:个体或者群体通过短信、网帖、电子邮件或者其余的电子通信形式对其他个体或者群体进行骚扰及恐吓的攻击行为。网络欺凌实际上是传统欺凌在网络上的延伸,所以不论欺凌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上,这种情况都是不应当发生的[3]。但是本文及相关研究中,将网络欺凌定义为:在网络环境下,人们蓄意地采用网络电子或数字媒体渠道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反复骚扰、讥讽或侮辱的伤害行为[4]。

有研究者了解到,受到网络欺凌影响的青少年自尊程度较低,在家庭和学习中存在更多问题。对其他人实施网络欺凌的人更有可能在学校和家庭中碰到麻烦。当孩子有网络欺凌或者被欺凌的现象时,首先要去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有研究发现,网络欺凌现象层出不穷,通常是某些强烈的心理需求没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有研究表明,网络欺凌现象与父母亲不当教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父母亲的纵容、缺少正向的权威表率、亲子关系疏远、家庭功能不凸显,他们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网络欺凌。其实家庭互动中也许早就存在若干矛盾,但家长长期以来不去面对,青少年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的网络空间中,再加上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无法正确地判断或选择网络信息,从而容易做出不当的行为[5]。

本文研究的青春期阶段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是个体生理发展加速期,生理上提前进入成熟状态。但与生理相比,心理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造成了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再加上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自我调节能力弱,引发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各种特殊矛盾和表现,导致他们也面临一些心理危机。比如在此期间,青少年不愿再依赖成年人的帮助,期望自己能独立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青少年在心理上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思考问题不够周全,处理事情比较冲动。情绪表现也具有极端性,心境变化加剧,有逆反心理。这种情况下父母教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6]。

综上,提出本研究假设:(1)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与网络欺凌实施及遭受网络欺凌的相关性均显著;(2)父母采用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的方式来对待青少年,会减少其网络欺凌实施的风险;(3)父母采用惩罚严厉的方式教育出来的青少年,会增加其网络欺凌实施及遭受网络欺凌的风险。本研究期望通过探究青少年网络欺凌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为干预和预防网络欺凌现象提供参考。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中小学人群为调查群体,采用随机发放的方式,通过朋友圈、QQ空间、群聊、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发放网络问卷,经知情同意后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21份。剔除重复题选项不一致问卷21份,收回有效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97%。被调查者中男生263名,占比52.6%,女生237名,占比47.4%。

(二)调查人口基本情况

对正式收集的样本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分析,样本数据主要包括性别、年级、家庭成员、职业、收入水平、文化水平等六个方面。具体分布如附表1所示。

附表1 学生样本人口统计学量表

(三)研究工具

1.网络欺凌CBI量表

该量表根据网络欺凌又称为网络欺负,(Cyber Bullying Inventory)量表进行编制。量表包含实施欺凌与受欺凌两部分,包括15道题目。采用4级评分,从1代表“从来没有”到4代表“5次以上”,得分越高,代表个体卷入网络欺凌的水平越高。本次调查研究中运用Cronbach's α指标检验问卷信度,由附表2可知,此次问卷各维度的Cronbach's α介于0.815到0.978之间,均大于0.7,表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本研究的数据结果通过了信度检验。

附表2 网络欺凌量表各维度Cronbach's Alpha信度

2.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MBU)

EMBU是国内外普遍使用的评定父母教养方式的量表。EMBU由瑞典临床心理学家Carlo Perris在1980年编制,原量表包括四个维度:情感温暖、过度保护、拒绝和偏爱被试。中文版EMBU由岳冬梅1993年修订,父亲教养方式部分包括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六个维度;母亲教养方式部分包括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偏爱被试五个维度。

(四)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三、结果分析

(一)各变量之间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与否认、父亲偏爱被试、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惩罚严厉、母亲过分干涉、母亲拒绝与否认、母亲偏爱被试与网络欺凌行为实施及遭受网络欺凌两者的相关性均显著(见附表3)。

附表3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矩阵(n=500)

(二)各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

1.各变量之间对网络欺凌实施的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对网络欺凌实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375,t=-10.249,P<0.05);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对网络欺凌实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071,t=-2.227,P<0.05);父亲惩罚严厉对网络欺凌实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60,t=3.530,P<0.05);父亲过分干涉对网络欺凌实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32,t=2.979,P<0.05);父亲拒绝与否认对网络欺凌实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086,t=1.982,P<0.05);父亲偏爱被试对网络欺凌实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71,t=4.288,P<0.05);母亲惩罚严厉对网络欺凌实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520,t=12.973,P<0.05);母亲过分干涉对网络欺凌实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04,t=4.664,P<0.05);父亲过度保护对网络欺凌实施没有显著影响;母亲拒绝与否认、母亲偏爱被试对网络欺凌实施没有显著影响(P>0.05)(见附表4)。

附表4 各变量之间对网络欺凌行为实施的回归分析

2.各变量之间对遭受网络欺凌的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亲惩罚严厉对遭受网络欺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17,t=3.987,P<0.05);父亲拒绝与否认对遭受网络欺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37,t=2.613,P<0.05);父亲过度保护遭受网络欺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60,t=3.565,P<0.05);母亲惩罚严厉对遭受网络欺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23,t=4.467,P<0.05);母亲过分干涉对遭受网络欺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65,t=4.875,P<0.05);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对遭受网络欺凌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110,t=-2.495,P<0.05);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拒绝与否认、母亲偏爱被试对遭受网络欺凌没有显著影响(P>0.05)(见附表5)。

附表5 各变量之间对遭受网络欺凌的回归分析

四、结论与讨论

(一)家庭教养方式与网络欺凌之间的相关性

本研究得出,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与网络欺凌实施及遭受网络欺凌的相关性均显著,这表示家庭教养方式所造成的情感缺乏是青少年欺凌和被欺凌重要的因素。父母给予的温暖越少、惩罚措施越严厉,子女越容易出现愤怒情绪,并且容易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家庭是青少年主要活动的地方,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让青少年产生了过多的负面情绪体验,对正常的行为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人格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对青少年有着重大的影响,并在有些方面存在着对应的关系。有研究表明:被父母接受的青少年大多情绪稳定、兴趣广泛、乐观开朗、富有同情心等。而被父母拒绝的青少年大多情绪不稳定、冷漠、倔强并有反社会性等[7]。

(二)家庭教养方式与网络欺凌之间的回归分析

首先从家庭教养方式方面解释。已有相关研究表明:父母采用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的方式来对待青少年,对其心理健康发展非常有利。健康的心理状态让其在面对很多问题时,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青少年缺乏温情相待,与父母的感情链接较弱,青少年会产生孤独感,与他人的交往容易存在问题,成为受欺凌者的可能性更大。父母采用拒绝否认、严厉惩罚、干涉等教养方式,也会导致青少年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8]。如果父母尝试严格控制青少年的行为,会造成他的自主性逐渐丧失,这将进一步约束青少年交往互动的机会,从而导致他们变得不合群、自卑与焦虑,更容易受到欺凌和伤害。然而研究表明父亲过度保护青少年,会增加青少年遭受到网络欺凌的风险,因为过度保护阻碍了青少年的独立性发展,一旦犯错有家长承担,自然有恃无恐[9]。

其次从亲子关系方面解释。如果父亲与青少年的关系不好,青少年无法感受到父亲的温情,得不到来自父亲的心理支持和外界保护,这会导致青少年在遇到人际问题时更容易被人欺负。母亲与青少年的关系也同样会对青少年网络欺凌实施有影响,母亲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温暖健康,给予青少年更多的情感支持,使青少年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有研究表明:有青少年因为糟糕的亲子关系,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在父母那里得到理解与支持,所以在遭受网络欺凌后没有选择向父母求助,导致欺凌事件没有在最初被遏止。

所以,父母对于青少年的教养方式要在关爱和控制这两个方面尽可能做到平衡,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变化及时做出调整。父母以及其他家人需要提高自己的相关素质,关注青少年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规律,为青少年营造平等尊重、包容理解、有爱的家庭环境[10]。

(三)不足与展望

第一,本研究包含的样本不够全面,相比经济发达的城市,内地其他省市的教育方式可能更为传统,父母本身所接受的教育水平相比之下不算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家庭层面,父母在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第二,本研究使用横断数据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乏更广阔的反映网络社会变迁的深度比较,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采用纵向研究来对这一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第三,目前关于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研究大多都是从消极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的,大多数研究人员会重点关注互联网使用给青少年带来的心理及行为问题。未来可以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这有利于减少青少年消极心态,从而正确地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

本研究探究青少年网络欺凌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以期为干预和预防网络欺凌现象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与网络欺凌实施及遭受网络欺凌相关性均显著,这表明家庭教养方式所造成的情感缺乏是青少年欺凌和被欺凌重要的因素;父母采用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的方式来对待青少年,会减少其网络欺凌实施的风险;父母采用惩罚严厉的方式教育出来的青少年,会增加其网络欺凌实施及遭受网络欺凌的风险等。

猜你喜欢

附表教养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教养方程式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