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康养宜居地建设研究
——以乐山为例

2022-03-05■康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乐山市乐山宜居

■康 璇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四川 乐山 614000)

202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专题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12月,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公报提出“持续提升共建共享水平,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乐山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因此中共乐山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乐山发展的重大任务是要奋力打造“一极一地一市一城一枢纽”。2021年12月,乐山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打造成渝‘后花园’”。乐山对于“成渝地区的‘后花园’”的注解是要做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佳休闲地、最佳康养地、最佳居住地这三张新名片。把“三张名片”串联起来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就是:康养。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康养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康养要素已经成为宜居地的基本内容之一[1]。利用好康养产业的发展与宜居城市的建设二者的共通性和融合点,把康养产业发展和地方规划布局整合起来的实质是对本地资源禀赋和区域价值重估,当“康养宜居”成为一城一地最显著的品牌要素之一并被外界所接受的时候,它能够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转型赋予更多的能量。基于乐山实际,可以走“旅游-宜居-乐业”的发展之路。利用良好的旅游产业基础和品牌效应,吸引人;建设康养宜居地,留下人;以产业实现人的价值,发展人;最终实现人和城的良性发展。

一、乐山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康养宜居地的有利条件

(一)政策契合度:政策风口与机遇红利

国家、省、市各级层面出台的各类康养政策为康养宜居地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

1.国家层面发展政策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长远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2017年,党的十九大做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重大决策部署为康养产业发展和康养消费升级创造了更有利的发展条件;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这标志着“康养”正式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促进法》是我国首部以“制度”形式保障民众健康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健康中国的持续推进,意味着我国将建立起以健康为目的、覆盖“预防-治疗-康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这从国家层面给予了康养宜居发展的政策支持。

2.省级层面发展政策

2015年,四川省吸收国外理念,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森林康养”的概念;2017年,四川省委农工委正式印发的《四川省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实施方案(2018—2022)》明确了生态康养的发展目标,四川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全面开通绿色通道;同年,四川省林业厅还公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2018年4月,四川确定每年5月和5月5日分别为四川省“森林康养月”和“生态康养日”,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让森林康养在四川扎根生长;2019年,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民政厅和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了《四川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支撑作用,深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这些省级层面的政策既为省内康养宜居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侧面反映出四川省对康养产业表现出的重视。

3.市级层面发展政策

乐山市林业局出台了《乐山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2020年12月10日颁发的《中共乐山市委关于制定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努力把乐山建成成渝地区文化更繁荣、生活更富裕、服务更优质、环境更优美的高品质山水园林宜居城”。目前,乐山市正在编制《乐山市“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市委市政府对康养产业发展重视程度大大提高。

(二)环境优良度:环境改善与生态平衡

1.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0年,乐山市11个县(区、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2.77~4.32之间,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30位,同比提升16位。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2%(见附表1)。全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均优于国家环境空气二级标准;PM2.5年均浓度和PM10年均浓度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二级标准。近年来全市无酸雨发生,已连续多年退出酸雨区[2]。

附表1 乐山市空气质量基本情况

2.水体质量明显好转

乐山市地表水国控断面达标率为100%,地表水省控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地表水国、省控断面全部达到或超过考核要求。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乐山市中心城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月报显示,2个市级饮用水水源地(大渡河李码头水源地-李码头和青衣江甘岩水源地-姜公堰)和11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证。根据水环境负荷指数计算,2020年乐山市乡镇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断面达标率为98.5%[2]。

3.土壤质量保持稳定

乐山市土壤例行监测点位中饮用水源地、蔬菜种植基地、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基本农田区和重点企业周边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相对稳定。全市核与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态环境状况保持“优”,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

4.城市声环境总体趋好

根据监测,2020年乐山市各类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均为100%。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8分贝,同比下降0.2分贝,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康养产业、建设康养宜居地必备的条件之一。

(三)景观怡人度:禀赋优良与资源富足

1.先天禀赋具备优势

自然资源条件是康养宜居地建设的基础。从现代康养角度而言,乐山具有“七度”康养资源优势:一是纬度,地处北纬28.25°~29.55°之间,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二是温度,全市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4°~17.5℃;三是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8%,人体体感舒适;四是高度,境内海拔高度最低在犍为县新民镇马厂坝岷江出口(307米)、最高在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马鞍山主峰(4288米),相对高差为3981米,平均海拔高度为500米;五是洁净度,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在89%左右;六是绿化度,国土绿化率达到98%;七是负氧度,总体属于负氧离子高富区,森林中负氧离子超过6000个/立方厘米,个别地方超过10000个/立方厘米(见附表2)。

附表2 部分景区负氧离子浓度

2.康养资源蕴藏丰富

一是森林康养资源丰富。乐山具有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丰富资源(见表1),2020年乐山森林覆盖率为60.8%,在全省排名第4位;主要森林地森林覆盖率基本在70%以上,高的在90%以上,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无污染,环境纯净。《乐山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提出了“一心四带”的森林康养总体布局,有2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大风顶森林康养基地和峨眉山国际旅游度假村森林康养基地)。二是中药材资源丰富。全市现有中药材资源2900多种,占全省资源的73%、占全国资源的26%;中药材蕴藏量100万吨以上,位居全省首位;中药材种植面积名列全省第三。近年来,乐山不断将中药材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挥食疗功效,推出了天麻炖鸡、桑椹粥等特色药膳;开发保健功能,推出了天麻保健酒、银花保健茶等产品;开展药康养,建成了金口河“五池”湿地公园和峨眉山大健康产业园康养主题公园。三是温泉资源丰富。从地质构造角度看,峨眉山、黑竹沟、大风顶区域蕴藏较丰富的温泉。四是农业康养资源丰富。全市农业部门申报成功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共有嘉州荔枝、西坝生姜、马边绿茶、犍为麻柳姜、峨边马铃薯、峨边黑竹沟藤椒、峨眉山藤椒、沐川猕猴桃8个,总面积达54万公顷。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已成为特定区域主导产业,形成了农产品集聚区和产业带。五是水利资源丰富。乐山市水利风景资源数量十分庞大且分布广泛,湿地面积约253.2平方公里。“一湖五湿地”建设有序推进,桫椤湖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大渡河湿地公园跻身国家试点。六是旅游资源品质一流。乐山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和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是中国四个“双遗产”城市之一,唯一拥有三处世界遗产的城市。还拥有包含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矿山公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各种旅游资源,5A级旅游景区约占全省5A景区总量的六分之一。这些资源可以有效转化为建设康养宜居地的核心吸引物,并可以发展为不同的康养产业业态支撑康养宜居地建设。

表1 乐山市森林覆盖率情况

(四)生活舒适度:布局优化与服务完善

1.城镇布局不断优化

2019年,乐山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36%。城乡规划体系以中心城区“绿心环状”结构为主,建立起大乐山环形圈层式放射状布局结构形态,组团之间、环线之内由完整集中的田园、山野林地、风景区和生态防隔离绿地等楔入,形成了“绿心-城区环-江河环-山林环-景区环-山林环”和“山林楔-江河楔-景区楔”的环形加楔形的生态结构。另外,“一湖五湿地”建设和“三江六岸”滨江岸线景观整治,旧城区、苏稽新区、冠英新区“一城两新区”集中打造,五通桥、沙湾、峨眉山、犍为、井研、夹江六个卫星城形成的“半小时经济圈”,沐川、峨边、马边、金口河正在形成的“一小时经济圈”,构建起了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2.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近年来,乐山市全力实施“大交通”战略,“陆、水、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成绵乐城际客专、成昆铁路、成贵高铁和在建的成昆铁路复线、连乐铁路穿境而过,使乐山成为了成西-成贵高铁、宝成-成昆发展轴带向南辐射的重要节点城市;成乐高速、乐宜高速、乐雅高速、乐自高速和在建的仁沐新高速、峨汉高速、乐西高速,带动形成北联成都、陕西,南通宜宾、云贵,西承雅安、西藏,东接自贡、重庆的“十字骨架”高速公路运输通道;作为四川六个枢纽港口之一的乐山港,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大件货物出川最近通道;岷江港航电工程、乐山军民合用机场项目现已开工建设。日趋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其他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必将为康养宜居地建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3.公共服务日益完善

嘉祥外国语学校、东辰国际学校、乐山国家高新区实验小学等竣工投用;市妇幼保健院、市人民医院城南院区等建成投用;市新区医院、市殡仪馆完成主体工程。全覆盖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率达100%。

(五)公共安全度:安全保障与预警治理

1.依法打击违法犯罪

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尤其是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涉黑、涉赌等违法犯罪。全市治安、刑事案件实现发案数和立案数下降、破案率上升;全市八类暴力犯罪案件实现持续下降,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2.基层社会治理有效

一是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近三年来,全市基层调解组织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96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二是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实现省市县“雪亮工程”互联互通7300余路,全市累计完成2079个村(社区)“雪亮工程”建设。三是深化网格管理工作。将消防、禁毒、协助法院执行等工作纳入网络化管理,办结事件32.45万件,排查治安隐患885条。

(六)经济发展度:稳定增长与持续增收

2020年,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003.43亿元(见附表3),在省内排名第八位,属于除成都以外的第二梯队;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5∶41.1∶44.4,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7%、50.7%和33.6%,属于二三产业兼具发展的城市,其中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9%。乐山是“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5%,对经济贡献率达45%。乐山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5年增加了65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5年增加了12570元(见附表4)。稳定的经济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合理的产业机构不仅满足了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而且为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奠定了基础,这也就为康养宜居地建设营造了健康、稳定的环境。

附表3 乐山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附表4 乐山市城乡收入情况

二、乐山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康养宜居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康养宜居建设滞后

目前,四川省内一南一北的攀枝花市和广元市早已启动打造“康养胜地”城市品牌。攀枝花市以“阳光花城”为吸引点,2012年就率先提出了“阳光康养旅游”概念,并大力发展“康养+”;广元市以“生态康养”为吸引点,2016年广元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眉山市以“康养地产”为吸引点紧随其后,成功打造了峨眉半山七里坪项目[3]。2020年,中共雅安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已经提出建设“成渝地区高品质康养宜居地”。《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9)》中《2019年中国区域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报告》中提到了康养20强市和60强县:四川省有3个市(攀枝花市、雅安市、广元市)被纳入“康养20强市榜单”、有5个县(洪雅县、米易县、都江堰市、广元市朝天区、兴文县)被纳入“康养60强县榜单”;全国森林康养基地雅安有11个、广元有9个、眉山有3个、攀枝花有2个,乐山也仅有2个(见附表5)[4]。与其他几个市、州相比,乐山的康养发展相对滞后。另外,大峨眉区域囊括了乐山、雅安、眉山三市,尽管雅安提出了建设“成渝地区高品质康养宜居地”、眉山依托峨眉山七里坪积极打造康养项目、乐山提出“建设山水园林宜居城”,但是宜居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应然之义,三地因地缘相近、资源相似而定位、目标相似,其实并不妨碍三者之间的合作,只是目前发展的现状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发展、建设的合力。

附表5 部分市、州康养相关项目比较

(二)康养资源开发不足

乐山市尽管资源丰富,但是对康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主要表现在康养与其他资源的融合开发不足。一是旅游与康养融合不足。虽然乐山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目前旅游业态仍然以观光旅游为主,主要集中在峨眉山、乐山大佛两大核心观光景区,传统观光类旅游产品较多,休闲度假、养生康疗等业态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康养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目前,峨眉山市已经建设了一批康养项目,但是存在以康养为名兴房地产之实的状况。二是医疗对康养支撑不足。医疗服务和医药产业是康养发展强有力的支撑。乐山市市区和周边区县缺乏优势医疗集团和机构。各种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没有被开发应用到康养产业中来。医养结合机构少,医养结合程度弱,医疗、医养对康养宜居支撑不足。三是森林康养产业基础薄弱。乐山市2016年编制了《乐山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推出了峨眉山龙池森林康养综合体、沙溪森林康养度假区等休闲康养项目。但总体而言,森林康养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森林康养相关的资源利用、产业发展模式、发展前景、发展路径等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森林康养项目推进较慢。截至2020年,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19个、省级森林康养人家35家、省级森林小镇3个。四是特色农产品未转化为康养资源。比如,井研县是四川省现代农业示范县、乐山唯一的全省农产品主产区,但是康养农业还没有成为其发展思路的重要内容。五是温泉资源开发不足。现在除了少数温泉之外许多养生养老资源未得到开发,养生养老产品类型单一,内涵挖掘不足,加之相关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不健全,整个产品体系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远远无法满足现在人们对康养宜居的需求。由于康养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主要以康养地产项目为主,没有其他业态的支撑,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健康的康养产业体系。

(三)康养融合发展不够

旅游、宜居、康养既可以说是三种资源,也可以说是城市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的条件。旅游品牌是吸引人的要素,康养宜居是留下人的条件。但是三者融合不够。单从城市定位来看,中共乐山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乐山建设山水园林宜居城。单从旅游产业来看,乐山市政围绕“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发展主线,将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作为乐山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深入做好文旅融合、扩容提质、景城一体、全域旅游“四篇文章”,大力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单从康养产业来看,正在推进。三个目标本质上是具有共通性的,但是目前三者的融合程度明显还不高。首先,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在发展条件、方式、路径等方面是可以互为依托、互相支撑的,二者可以形成集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等诸多业态于一体的产业链。但是目前乐山康养旅游产业开发不够,康养产品类型单一,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养老地产以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其次,康养旅游蓬勃发展需要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作为支撑,这与宜居地的内涵不谋而合。但是目前乐山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指标普遍偏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部分城镇特色建设方面的引导不够,未充分体现其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康养产业、旅游产业和城乡建设还是各自为政,城市规划建设对康养旅游所需要的设施建设方面的需求考虑不足,没有更多更好地在城乡建设中配套建设康养旅游设施。以医疗为例,医疗养老设施和服务能够反映一地的医疗保健水平,康复医学床位数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比重极低,乐山现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医院数量及等级、每千人床位数、养老机构数量等还无法支撑康养宜居地的发展(见附表6和表2)。目前,乐山旅游、宜居、康养建设各自为政,缺乏通盘考虑、有效整合,最终形成大资源、散产品的局面。

表2 乐山市养老基本情况

附表6 乐山市卫生医疗基本情况

(四)保障支撑力度不够

一是机制支撑不够。目前,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牵头负责编制《乐山市“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但是康养资源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谁来牵头、如何统筹、如何建设、何为中心、如何融合尚待明确。二是资金扶持不够。康养产业属于新兴业态,宜居地建设涉及大量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门需要对康养基地建设、康养产品开发、康养设施建设给予大量资金支持,但康养产业尚未纳入国家相关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及国家产业目录,缺乏规范且完整的产业发展标准和行业监管机制,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等行业规则尚不完善,更没有相应的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5]。三是人才缺口较大。康养领域专业人才稀缺,职业教育资源匮乏,短期内供需差距较大。

三、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康养宜居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重新认识布局康养宜居

1.高度重视康养宜居地的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第3条明确指出:“依托风景名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等,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打造区域重要支柱产业。”这是国家首次将发展健康养生等服务业作为区域重要支柱产业来定位,这一定位不仅是对近年来很多城市将康养产业作为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的肯定,同时也预示着康养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成渝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群板块,是引领整个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做强做优的内涵,除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外,还包含了高品质宜居。乐山康养发展基础好、条件优,但已经错过第一轮康养风潮,如果希望趁势赶上则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康养宜居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康养宜居地应该成为乐山推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过程中具有先导性、总体性和牵引性的建设内容,决策者不仅要认识到“无康养,不城市”,还需重新定义“康养让城市更美好”的含义。《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年—2025年)》即将正式出台,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城市建设中,决策者需要以更高的战略维度增加康养宜居地建设在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和布局中权重和地位,将高品质康养宜居地纳入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地方城市品牌的塑造中去。因此,在接下来即将出台的各部门“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如综合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水利发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现代服务业发展、“旅游+”融合发展、会展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等规划,应充分考虑与康养的结合点,助推康养宜居地建设。

2.结合城市建设布局康养产业

从市域层面来说,要坚持区域整体和系统最优的发展思想,共同利用好大峨眉区域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乐山、雅安、眉山紧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后花园”的定位,围绕“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观光与康养度假复合型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主题,以三山(峨眉山、瓦屋山、大瓦山)、三域(乐山、雅安、眉山)、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为骨架,建设一批森林温泉度假、亲水游乐休闲、乡村古镇游憩等类型的康养旅游度假区和康养旅游综合体,以此共建康养宜居地。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到市域间建立联合发展机制、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设施共建等问题亟需解决。从县域层面来说,乐山“十四五”要奋力打造“一极一地一市一城一枢纽”,其中“一城”指的是建设山水园林宜居城,锚定成渝地区“后花园”功能定位,提出了“一主一副四星多点”城镇发展总体布局。围绕这个城镇布局,并结合资源禀赋,建议乐山各县(市、区)发展不同的康养产业,以此形成建设康养宜居地的支撑。对应“一主一副四星多点”城镇布局,“一主”可以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秀湖旅游度假区(国家级)的基础上,在市中区再打造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副”重点打造康养产业园区;“四星”重点是加强城市建设,并以大风顶、黑竹沟、大瓦山、沐川竹海景区为依托重点建设森林康养基地。

(二)探索康养融合发展模式

1.依托旅游资源发展康养旅游

一是文化养生。依托乐山、峨眉山的佛教文化以及三大世界遗产,对需要静心养生的群体深度挖掘佛教、民俗、历史文化,打造利于养心的居住环境、景观物品以及精神层面的旅游产品,打造文化度假区、国学体验基地、佛学养生基地等,以短期禅修、文化演艺、辟谷养生为核心,以佛教开示、斋菜体验、拜佛朝圣等内容为补充,使游客既修身养性又汲取文化养分。二是旅居疗养。峨眉山既是旅游胜地又是避暑胜地,可以在峨眉河畔打造集养老居住、养老配套、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养老度假基地等综合开发项目,为老年人打造集养老居住、医疗护理、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养老小镇,带动护理、餐饮、医药、老年用品、金融、旅游、教育等多产业的共同发展。三是开发温泉产品。温泉休闲度假产品主要依托峨眉山和峨边彝族自治县的温泉资源(峨眉山灵秀温泉、天颐硫磺温泉、红珠山森林温泉、热水村温泉),开发温泉旅游度假产品,深化温泉度假主题,重点推进峨眉国际旅游度假区、高桥天颐康养度假区、梅子湾温泉度假区、黑竹沟温泉度假区的开发建设。

2.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森林康养

在沙湾大渡河-美女峰风景名胜区、沐川芹菜坪国家森林公园、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黑竹沟国家森林公园、马边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小西湖·桫椤湖峡谷风景名胜区等森林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康养、温泉水疗康养、森林康养、高山避暑康养、田园康养等业态,建设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温泉度假区、生态酒店(民宿)等载体,开发森林氧吧、森林SPA、森林漫步、森林表演等项目,开发运动康养、饮食康养、环境养生、理疗养生、温泉康养等类型的养生康体活动。重点建设峨眉国际旅游度假区、峨沙康养休闲走廊、小西湖·桫椤峡谷风景名胜区、嘉阳·桫椤湖景区、大王山森林康养度假区等一批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

3.依托农业资源发展康养农业

依托夹江天福观光茶园、犍为世界茉莉花博览园、井研县柑橘现代农业园区等现代农业园区及特色庄园及水口镇、先锋村、解放村等乡村田园资源,打造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和度假区。与休闲农业、地方特色美食资源、高山珍品食材等相结合开发健康食品,通过发展绿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开发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态健康食品和中医保健、彝医养生产品,同时结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食品加工体验、餐饮制作体验等活动,推动健康食品产业链的综合发展,形成别样的康养体验。

(三)加快康养配套设施建设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易居

一是对外逐步完善交通网络。充分争取和利用好国家和四川省新一轮交通发展谋篇布局的契机。首先,打通铁道线路。加快雅眉乐自城际铁路建设,向西连接“川藏铁路”,打通乐山连接重庆的直接铁道线路,并贯通全线建成“渝藏铁路”。其次,完善公路路网。积极争取天府大道向南延伸到井研县。加快犍(为)威(远)高速建设,经犍为-玉屏-纪家-东佳-新桥-正紫-荣县-高山-镇西-威远,向东连接内荣高速(原内威荣高速),畅通向重庆对外联系的通道。最后,推进机场建设。加快推进乐山机场建设,并争取把乐山军民合用机场打造为国际旅游机场[6]。二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康养宜居地建设虽然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环境资源,但是公共交通设施及医疗、养老、文体、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滞后,最终难以被大众和市场认可。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比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设施、体育设施、休闲设施、旅游设施等公共康养设施要完备且分布均衡;加强博物馆、美术馆、演艺剧场、艺术中心等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统筹规划和实施一批公共文化服务惠民项目,丰富康养宜居的内涵。

2.建设康养配套设施实现颐居

一是加强康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康养服务中心,提供康养咨询导览服务、康养指导服务、简易检测评估、康养自助监测评估、康养购物、康养急救、康养投诉管理等服务;配套建设康养步道,将康养步道作为基本设施纳入康养人家、康养景区、康养小镇、康养示范县等示范建设基本内容,康养步道原则上按1.2~2.0米的宽度建设;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残疾人厕所、第三卫生间等;配套建设康养娱乐设施,重要康养景区和目的地应建设一定设施的体育娱乐休闲场,配备一定的体育休闲设施,如普通健身器具、太极练功场、静坐养身场。二是加强智慧康养设施建设。首先,建设康养大数据基础设施。在现有的各类医疗健康、养老信息等信息平台基础上,接入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并进行平台整合,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康养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健康养老大数据服务平台,深入挖掘康养相关大数据的资源价值,为目标人群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康养服务。其次,建设智慧康养应用基础设施。政府与企业协同开展智慧康养等应用和平台建设,基于互联网和5G技术,建立远程医疗服务,整合国内外优质地医疗资源,为康养宜居地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通过VR、云技术等应用,建立远程体验和推广系统,智慧化服务目标群体。

3.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实现逸居

“三川汇聚险地,山峦环列形胜”孕育了乐山丰富、独特的山水资源;“凭山依水,因地营城”呈现了其鲜明的城市特色;而山水夹城的空间布局则为城市构筑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因此,城市空间形态要充分考虑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因山造势、因水成景、因木成林地塑造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要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布局建筑立面、广场界面、道路铺砌、城市小品等达到宜居的建设效果。基于乐山典型的“山水园林城”空间特征和良好的景观格局,保留历史文化名城格局,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用文化与生态诠释好“景在城中、城在景中”这张城市名片。一是要着重加强保护以“整旧如故”方式做好古迹保护,尊重历史建筑,遵循合理科学的修缮方法,要保留老的居民区,原汁原味地保护历史人文景观真实而动人的“落后”,也保护其中的人情味。二是着重优化功能。老城区主要缓解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道路拥堵、生活设施落后等问题。新城区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产物,应该充分体现时代特色,科学、合理布局公共文化设施,在考量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前提下合理布局文化教育区。三是强化生态功能。以绿心公园生态整治、“一湖五湿地”项目建设、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为带动,构建由综合公园、湿地公园、广场游园和城市绿化环境组成的全域公园网格体系,塑造公园湿地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公园城市形态。让旅游成为吸引人的要素,让生态和文化成为留下人的要素,使景城一体成为既体现乐山特色,又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乐山人文的渠道,成为融入成渝城市群的窗口。

(四)强化支撑保障形成合力

1.成立康养机构形成机制支撑

乐山市正在编制《乐山市“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应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康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逐步构建起“市级推动、市县联动、企业主动、项目带动”的工作机制。

2.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政策支撑

在“十四五”期间,结合国家和省上的政策,修改完善《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乐山市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康养相关的政策措施,并贯彻落实。探索建立了康养产业标准体系,引导产业标准化、科学化、规模化发展;组建康养产业投资基金,着力优化资本结构,解决融资难问题。

3.加大人才培养形成智力支撑

依托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等本地高校增设与康养相关专业的课程,增加培养力度;与康养服务业较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学校、科研机构、养老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康养就业实习基地。

猜你喜欢

乐山市乐山宜居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介绍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乐山市在职男护士健康素养水平调查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
乐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食在四川,味在乐山
宜居大化
《赠乐山五言律诗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