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物流专业融入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教育思路探析

2022-03-05廖丽琴

黑龙江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工匠物流

廖丽琴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17)

当今社会,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未来职业发展的主要标准。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生产服务一线岗位的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要通过多种内容和形式在专业教育中加入思想政治内容,达到专业技术与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双重效果。2016年,国家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物流行业是现代新兴的服务领域,是经济流通的大动脉。随着物流行业标准逐渐提高,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培养出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实践。高职物流专业课程在工匠精神的融入中要结合课程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

1 高职专业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1 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

部分高职院校的总体生源文化水平较低,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能力相对较弱。高职院校应在学生步入社会前端正其学习态度,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及教学理念认准育人角度,深度挖掘课程中的工匠精神思政元素,以期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型、服务型等高素质人才。

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从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来看,体现出了人才能力发展不均衡和人才核心素养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课程教学及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创新来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加完善。

工匠精神的融入就是以立德树人为理念来进行职业人才培养[1]。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有所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研究型、创造型及管理型人才,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艺型及操作型人才。在培养高职院校的人才时,不仅要专注于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将相关的工匠精神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思政教育的重担不能只是落在思政课教师的肩上,而是所有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思政教育也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及各种实践活动中,还应该融合在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仅依靠思政理论课程很难达到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而通过在其专业课的基础上巧妙融入工匠精神思政内容并进行有效引导便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思政教育。

1.2 时代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的升级。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对于生产技术型及社会服务型人才的需求有了明显的改变,即从传统的单一技术人才到综合素质人才的转变。基于这种社会产业经济的变化,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在物流专业中融入工匠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通过对现代服务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达到新时代背景下的岗位要求,建立良好的综合素养,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在职业领域的长远发展[2]。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需要在提升工业化产业质量的同时,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社会发展不仅仅依靠的是学术型研究人才,更需要来自不同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及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3 学生自我发展的本能意识

目前,学生成长在新时代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信息呈现井喷式增长。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高职院校学生在个人发展中具有很多优势,可以通过获取多种信息来提升个人能力,使学生能够不受专业限制自由发展。当下学生的这种发展特点与传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有着明显区别。信息的井喷式增长极大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本能意识,要想更好地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不能只依靠政府及企业的支持,更应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学校要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这是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载体,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时,强调教学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不能只关注理论教学,还要充分关注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单一的专业技术并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是针对当下学生各种教学的必要手段。课程思政的建设就是在专业课程中实现多元化教学的方式,满足学生对多个领域的求知欲,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来实现对专业技术的掌握。这种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科学高效[3]。

2 高职物流专业融入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教育思路

为培养出大批高职业素养的物流专业人才,加快行业发展速度,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关注物流专业教学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将工匠精神内化到物流专业教学中,使学生积极了解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秉承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积极创新,为优化现代物流产业的整体结构奠定基础[4]。

2.1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高职物流专业中的工匠精神融入先要从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思想政治元素入手,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在挖掘和整理思想政治元素中,主要应该从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入手。在早期的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价值理论和精神情感,这些内容是当下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材料。在建设早期,我国在基础工业建设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对于学生有着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广泛收集和整理与物流课程相关联的思政材料,将其融入到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中。在学生了解和学习关于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材料过程中,能够领会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对工业化建设和发展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产生感性理解,从而转化为自身的情感价值,实现职业素养的提升[5]。

要想深入挖掘物流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先要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思政教育的重担不能只依靠思政课的教师,需要各个科目的教师一起努力,对学校的师资力量进行合理整合,建立多学科互动的思政教学团队,进而打造思政能力出众和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思政教育培训来提升物流专业课教师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感,并以思政教育为重点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定期开展思政教育心得交流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总结,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要在物流专业课的育人内涵和思政教育理念之间做好协同,不仅要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中提炼文化及育人的内涵,还需要教师在物流专业课程中不断提炼思政元素,使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在物流专业课上深入挖掘的思政元素应严格遵循基本思政理论,将正确的思政元素传授给学生。在深入挖掘物流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时,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情境,这样能更好地扩充专业课中思政元素的施展空间。虽然强化课堂教学可以深化学生对于物流行业工匠精神的理解,但在课外活动时学生更能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主动去思考、挖掘物流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学校和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第二课堂及课外活动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工匠精神思政教育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2.2 开展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的提升下,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教育部门鼓励进行互联网教育,以期丰富教育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物流专业与工匠精神的融入效果,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较为有效的手段。

混合式教学在工匠精神融入中有两个较为突出的优势:一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展现更多的信息元素,弥补教师单一授课的不足;二是能够通过互联网使学生养成线上学习的习惯,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将更多的上网时间用在知识的学习上。除了常规的课堂时间之外,学生还有着丰富的课余时间,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这种形式将相关的工匠精神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课余时间中,实现学生对物流专业领域中工匠精神内容的深度理解和学习。

线上课程的开展能够最大程度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将工匠精神教学转移到课下来进行。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学习和关注物流专业领域的相关内容,获取相关的信息资讯,对物流专业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了解,这更加有助于学生建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6]。

2.3 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物流专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在岗位中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及职业素养。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基本运营情况,尤其是物流领域的服务质量,感受物流精细化管理的特点和重要性。学校可以邀请行业内优秀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来校进行讲座,通过这些优秀人员的演讲和报告来感受工匠精神对于物流人员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在校内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投入到创新创业中,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工匠精神对于创业活动的重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课程来鼓励学生投入到物流专业领域的具体实践中,并对参与创业的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工匠精神的认识和养成并不能通过简单的理论教学就能够实现,而是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物流行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物流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行业,其自身发展水平也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变化和提升,相比于传统的物流发展,对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物流行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更高。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能够通过对行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来制订人才培养策略。无论行业技术领域如何变化,工匠精神都是不变的职业素养。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物流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工匠物流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工匠神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工匠赞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