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境系列》创作之谈

2022-03-05朱爱珍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琴棋书画色彩

中国绘画大致分为三科:人物、花鸟、山水。人物画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表现的是人与动植物的关系,其中的真谛是希望人们领略到这三者体现了宇宙、自然与人之间相得益彰的联系。中国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上文化的真谛和精髓有很多,琴棋书画就是其中之一,她被历代文人雅士传承下来,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境”有处境、境况之说,在绘画领域一般所说的境是指画面的意境。但它还有的另一层意思:在佛教里指成为心意对象之世界,我的理解即为心境。人在潜意识里都有一种想把自身内在的情绪表现出来的强烈愿望,只是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不尽相同。而我的心境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一笔一画来表现。艺术创作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形式,可以用各种感性的艺术形象去显现内心的真实。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自然、静谧、自由的人文环境和精神气节逐渐被世俗所淹没,日渐消退且有逐渐被取代的危机。我的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不是每日的附庸风雅,而是日常繁琐零碎的“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世俗的繁琐与高雅的追求在日子里不停地碰撞,相互冲突、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

“性静情逸”是一种生活形式,是一种情感状态,是我内心向往的一种境界。“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因此,我希望能通过“境系列”的创作,突破工笔花鸟画传统的题材范围和表现模式。

1.缘起——身临其境

一直以来我都向往一种性静情逸、安谧娴静的生活状态,现时中却从事着繁琐而无趣的工作,一直感觉自己如机器般重复着、运转着,终于有一天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生活状态,去追求我自己的幸福生活。我现在的身份是老师的学生、学生的教师、父母的女儿、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家庭的主妇等等,身份的多重性决定了我生活的丰富性:作为老师的学生我要学之习之;作为学生的教师我要教之育之;作为父母的女儿我要敬之孝之;作为孩子的母亲我要哺之养之;作为他人之妻我要贤之慧之;作为家庭主妇我要持之服之。

忽然一天我发现我有这么多的身份却独独没有我自己,我是谁?我在哪?我四处张望着,从自己的内心审视着自己的生活和存在:充满欲望的与无欲无求的、喧闹浮躁的与寂静平和的、理想憧憬的与现实生活的、高雅的与粗俗的、传统的与现代的、经典的与创新的……不可否认,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角落,藏着两个矛盾的自己,他们相互依赖,又各自独立,形成了的一个矛盾体。匈牙利作家伊姆莱写到:“只有矛盾的事物才是真实的。”  我尝试着将自己的心境从一个被遗忘、被阻隔的世界开始,慢慢探寻一个自我的内心宁静的叙述方式,最后抵达对二者关系的思考,这样的过程是矛盾的、纠结的且漫长的。

我向往着做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情女子,而现实中则是演奏着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家庭主妇。我每天的生活状态就是想着念着我的琴棋书画,在笔墨纸砚和锅碗瓢盆之间来来回回的交替和转换,每天不停歇的演绎着。从开始的不知到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到现在的和谐共处,这是一个心路历程,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心态和看待事物的态度。曾经因为工作繁忙,下班后还要在厨房和锅碗瓢盆打交道,不免有一些怨气,但随着生活现状和自己心态的改变,想着借助这些工具可以为我的家人我挚爱的人做出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它们在我的眼中也变得可爱可亲了。

琴棋书画,每一样都属于高雅的艺术技能,文人雅士都向往之;笔墨纸砚是绘画工具,锅碗瓢盆每一项都是生活必需品,笔墨纸砚和锅碗瓢盆是我每天都要亲密接触的东西,是我最熟悉的东西。通过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与感悟,毕业创作时我想借助手中的画笔将身边这些熟悉而亲切的物品表现出来,并借此来传递我的情感和心境。

2.过程——渐入佳境

2.1思之境

艺术与生活密切相关,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从进入研究生学习的第一天开始,导师就教导我们一定要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表现,这样所表现的对象才会有生命、有情感,才会打动自己,感动他人。正如清代王国维所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四字词语,朗朗上口、底蕴深厚,如花鸟虫鱼、梅兰竹菊、亭台楼阁、笔墨纸砚、琴棋书画、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刀枪剑戟等,这些词语中的四个字各表示一个独立的事物,还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东西,容易产生亲近感,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创作的原形。确定了境系列的创作主题后,我想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寻找创作素材,经过反复琢磨与推敲,最后选取了高雅的琴棋书画和日常的锅碗瓢盆以形成一种对比,来作为表现《境系列》创作的题材。

琴棋书画犹如高雅之物,雾里看花,遥遥不可及;笔墨纸砚、锅碗瓢盆乃工作、生活必需品,货真价实,息息相关。一边是心之所向一边是日常俗物,二者相互矛盾,如何将二者统一,这是一个难题?

2.2图之境

构图采用圆形的形状,圆即全也、丰满也,有圆满、周全、完备等之意。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但是图腾崇拜的象征,也有方圆思辨的哲学意象。这和我想要追求的幸福美满、宁静安逸的目标一致。

起初的想法是将二者放在一个画面,采用平面构成中的透叠形式,将两个圆形相叠透出重叠的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产生非同一般的空间层次感,能有效地丰富单纯的形象,显示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透叠手法能使图形相互重叠交错,形成一种空间转换,展示独有魅力的空间感,如在画家郑力的作品中就常常能见到。(见图1)我尝试了很多的小构图,但很难将二者协调,因为我所表现的物象二者之间的距离、格调和风格相差太远,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找不到二者融合的切入点,所以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

最后还是采取了单独的、分开的構图形式,分别呈现琴棋书画和锅碗瓢盆,力求在色调、技法处理上寻求一致,共同完成意境的表达。

贡布里希曾说,人们的知觉偏爱简单结构。  任何画面的构成不外乎是各种图形的组合,最终的落脚点都回到了最原始的点、线、面的构成,简化成最基本的方形、圆形、不规格形的穿插与交叠,重视画面点线面的构成关系。这也符合境系列的主题,是我所追求的一种表达方式。

2.3线之境

线是工笔画的骨架。由于绘画功底不深,对于工笔线的勾勒和使用达不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所描绘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工艺制品,所以为了扬长避短,在画面中我尽量弱化线的“工笔性”,而强化线的“工艺性”。根据物体不同的颜色、形状、质感和肌理来决定线的轻重、疏密、干涩,将线自身的起伏、转折、地位降低,强调线的界定和分界作用,注重线的装饰性和节奏感。线条“如有似无”地游走在形与色之间,服务于形体和色彩,同时又不干扰画面的朦胧与宁静的意境,始终处于整体之中。

2.4色之境

中国画色彩讲究“随类赋彩”,“类”可以是客观自然的色彩,也可以是主观心境中追寻的色彩。寻找适合自己表达的色彩,是心境决定色彩,不是真实决定色彩。色彩的搭配与布局不但体现在整幅画面上,而物象的本身也很重要,通过单纯的对物象的形与色的把握求得对象的神韵,进而实现整个画面气氛的营造,达到意境的表达与传递。

一直钟情于传统水墨,高淡简远的黑白调子很容易使我产生共鸣。“我觉得色彩不是彩色, 色彩要有个性,色彩丰富美, 色彩单纯也美。”  黑白灰是所有色彩的明暗基调,我选择用灰色调作为画面的基调,设色淡雅、朦胧,色差微妙,将平面色彩转化为空间的色彩,并以统一的调子来烘托主题和意境。(见图2)清人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云:“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彩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否则形迹宛然,画无生气。”   画面的色彩关系,各色块之间形状的分布、面积的大小、色彩的取舍,最终都要和谐统一,通过色彩的视觉传达,创造出现实与想象的意境。

2.5技之境

工笔画强调“三矾九染”,“运色以轻为妙,加深者以受之以渐,浓厚者层叠以薄。”   这种技法是循序渐进的,是通过层层渲染叠加慢慢地形成画面的最终的视觉效果。在这一层层叠加的缓慢过程中,同时捕捉偶然闪现的某个瞬间,寻找到自己感觉中意境的一种最贴切、最吻合的表达方式。除开传统的勾、勒、点、染等技法外,还大量的采用了喷、冲、洗、皴擦等技法,在运用各种技法综合产生细微变化的过程中,想要表达的美的意境逐渐呈现,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感觉得以寄托。

2.6情之境

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回老家,妈妈就会不停地忙前忙后,笑容始终都挂在她的脸上,听着从厨房里传出的锅碗瓢盆的叮叮当当的声音,这是妈妈在演奏幸福的乐章。不论是看到油画、水彩还是其他表现厨房一角的画面,我就会由衷地感到熟悉和亲切,所以就一直有个表现厨房题材的想法藏在心的角落里。

葡萄要在酒窖里慢慢地发酵才能酿成葡萄酒,不能操之过急,要耐心等待,时间越久,酒味就会越香醇,越被世人所青睐。工笔画的制作亦是如此,每一根线每一笔色我都是很用心去完成的,我将自己的情绪、感情在一笔一笔的交替和渲染中慢慢地融入画面,日久生情,达到情景交融。作品倾注着、承载着我的情感,所以每一幅画除开技术层面上的东西外,情感也是支撑着画面的一个关键因素。当作品完成时,我审视画面,又和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交流,情与境在时空里对话,心中感觉暖暖的。感情要发自内心涌出,作品要从心底里喜欢,这两幅画不仅仅是你我熟悉的琴棋书画、锅碗瓢盆,还有我满满的爱,你感觉到了吗?

3.创作——各司其境

3.1《境系列之——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是历代文人雅士用于修身养性、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它不仅能锻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还包含着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博大的文化内涵,是纯粹的高雅艺术。现代的许多画家在继承和探索着这种难得的文人情怀。历代表现传统文化题材的画家无数,我怎样才能推陈出新呢?

这幅画由围棋棋盘、散落的棋子、书法临本、宋人花鸟画册页、古琴、蝴蝶、带蝴蝶花纹的透明玻璃杯和一支新鲜的桃花组成。在构图形式上中间部分比较饱满,上下留空,注重在大疏大密的节奏中把握各个局部小的疏密关系。(见图3)孤单的玻璃杯独自在棋盘中徘徊和思考,被时光拖下了长长的寂寞的影子,是在为谁停留还是在期待着一双温暖的手心?

蝴蝶是一个神话,蝴蝶的一生既美丽又短暂,她可歌可泣,经过黑暗和痛苦的锤炼和挣扎,每一只蝴蝶的破茧而出,都是一种华丽的转身和蜕变。将蝴蝶置于这样一种情景结构中,借物抒情,表达自我内心的一种渴望。

册页上的字和画的斑斑驳驳、模模糊糊的痕迹,似乎也在诉说着古人的经典。

棋盘永远都是一个争权夺利的名利场,双方为了地盘和利益你抢我夺,从来没有停止过,正如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散落在棋盘上的棋子是在坚守着最后的阵地,堆积在盂中的棋子随时准备着冲锋陷阵,而掉落在盂周围的棋子是被遗弃的残兵败将吗?

棋盘与古琴同属木质结构,有着木雕花纹,雕刻着一匹久经沙场的战马,昔日在战场驰骋的英姿依稀还在,现在只留下岁月的痕迹和时间的沧桑。

古琴被安置在画面的后面,起到了一个分开背景和前面空间的作用,是一个分界线。他如君子般隐退其后,独自吟唱,甘做配角,把绚丽和光辉的舞台留给他人,就像诗歌朗诵时的背景乐,舒缓、空灵而又神韵万千。

鲜艳的桃花将所有的物象都串联起来,画中有画,画中有花,画中有情,形成了古与今、动与静、实与虚、真与假的对话。

色彩上以灰色调为主,只是稍稍加入点缀的色彩,来活跃画面。如棋子的颜色保留她的黑白本色,白到极致黑到最深,形成最强烈的对比;棋盘、古琴、花鸟册页和书贴加入一点赭黄的颜色,发挥它们经典的古色古香的深沉的气质;蝴蝶则偏向彩色,新鲜的桃花还是嫩嫩的粉红,和灰色的琴棋书画形成强烈的古朴与娇嫩、古与今、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形成整体的色彩关系。(见图4)

技法上除了传统的工笔画技法外,我还将传统山水画的皴擦技法和没骨法运用于书法临帖,获得斑驳和剥落的效果,表现历史的存在感和沧桑感厚重且丰富。没骨法和洗的方法淡化了线的分界,既朦胧又虚幻。(见图5)背景采取喷和洗相结合的方法,给人虚幻飘渺、空灵、丰富、耐人寻味的感觉。在画面制作到了一定程度,感觉色彩有点过,通过洗的方法采取补救,还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柔和、朦胧的效果,使画面的可读性得到提升。(见图6)

3.2《境系列之——锅碗瓢盆》

想画《锅碗瓢盆》的念头已经有半个年头了,但一直觉得太零乱太熟悉太生活化,没有好的创作形式,就搁置了。有一天我看到了一组摆满了各式各样碟子的架子,刹那间被她感动了,太漂亮了,又燃起心中的那一丝火花。

民以食为天,芸芸众生每天都离不开吃,锅碗瓢盆的交响乐每天都会演奏早中晚三部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厨房的设计越来越有现代感,现代化的用具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便捷。逛超市的时候我尤其喜欢在锅碗瓢盆的货架前流连,看着那些精致的餐具散发出迷人的光彩,有种情不自禁想买下了的冲动。喜欢听锅碗瓢盆敲击时发出的乒乒乓乓的声音,每天在与这些小东西们亲密接触时,都会有种愉悦感。我考虑着是否可以将这些日常用品挪进自己的画面,将我的幸福生活记录下来,将这种幸福的感觉传递给每一个欣赏的人。

我翻看了许多的画册,还没有发现有人用工笔画的形式来表现锅碗瓢盆,只是在画面的一角间或有些道具,如画的果蔬画面里有碗,或者桌上放个杯子之类的,这些物品的材质大多是瓷器或陶器,不锈钢的材质很少。这让我又喜又忧,喜的是在选材、技法表现上会有点新意,忧的是找不到可以借鉴的东西,全部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和尝试。

偶尔看到了一幅图片,在一排悬空的整整齐齐的架子上放满了大大小小的、清新、田园风格的瓷碟,很密集的感觉,立马就触动我想创作锅碗瓢盆的那根柔软的神经。

构图借鉴了西汉马王堆的T形帛画的形式。(见图7)我将一排排的碟子放在画面的最顶端,形成“一”形,选取厨房墙砖作为背景(现代厨房的特点都是用各种花色的方形瓷片贴在墙面上,既美观有容易清洁),只留下中间部分,去掉两边的纹样,形成“|”形,组合起来就是一横一竖的“T”形构图,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在这个大的构图形式里面,墙上的架子和悬挂的铲勺盆锅酱醋瓶,又组成和丰富了许许多多小的横竖的穿插和对比,疏密的穿插、前后的交叠,组成了画面的构成关系。

画面中全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圆的锅勺和瓷盘、直的筷子和杆柄、方的架子和墙砖,大小、方圆、曲直、高低的形态在画面里起起伏伏、重重叠叠,就像五线谱在等待着那根指挥棒,随时准备奏起幸福的旋律。

我做了两幅小的黑白稿,一张是“T”形为浅色,锅碗瓢盆为灰色,周围为深色(见图8);另一张是“T”形为深色,锅碗瓢盆为浅色,周围为灰色(见图9)。二者一比较,深色的“T”形背景更能衬托出主体,浅色的锅碗瓢盆更能表现不锈钢冰冷和坚硬的质地。

干净简洁的不锈钢器皿,冷静而简单的直线或曲线、复杂的光线,该如何制作与表现、如何用这些冰冷的材质体现我内心娴静的意境?这是这幅画的难点,也是我要攻克的目标。

要用工笔的线表现出不锈钢的坚硬感和力度感,采取了短而方、干澀的线,横的挂杆、碟子的木架子和墙砖的直线,则借组了直尺,使其更加“工业化”。

现在用工笔画的形式来表现金属材质的画家不多,如罗寒蕾《日日是好日》中金属花篮、《别迟到》中的单车棚、《阿杏》(见图10)中修鞋的机器等是通过明暗层次来表现;还有一些综合技法的运用,如胡明哲老师画中的金属篮、张艺人物画中的射灯、沈宁画中的头盔(见图11)是使用贴银箔、剥落等技法来表现金属质感。在表现金属材料不锈钢质感方面,我还借鉴了版画中一些制作和处理的技巧(见图12)。

色彩上与《琴棋书画》统一的灰色调。画面整体蓝灰调,背景是大面积的浅灰蓝色,让人感觉安谧、娴静、深远又有点空灵;墙体是偏点暖色的重灰色,衬托出主题——冷灰的锅碗瓢盆;上部的30多个盘子,30多个不同的花样,30多种的不同的颜色,使画面既丰富又可读;锅碗瓢盆是以黑白灰为主的明暗对比,最亮的高光表现出不锈钢反光的质感。

在技法的处理上,我尝试了很多的方法,如墙面的擦洗、碟子的勾勒、花纹的没骨等。不锈钢质感的表现,经导师指点迷津,将图片处理成黑白的,再参照黑白灰的明暗关系处理,这种方法确实实用,再加上光影的效果、高光的提取,在单纯、理性、有秩序感中找到了光影的微妙变化,更好地将不锈钢的质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种方法表现出来的效果既具有金属的光泽感,又和画面的整体的色彩关系协调。(见图13)

4.体会——艺无止境

4.1物境统一

画面中任何物体的描绘与表现都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表白,是想借助手中描绘的物象来呈现自己的一种情绪或心境。

构图的节奏、色彩的配置、体面的界定、空间的安排、技法的呈现、空白的预留、虚实的处理,这一切都是表象,是一种载体,是为了寻找到一种适合的、贴切的、综合的表达方式,将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使其具有一种符合心中所期待的意境,回归到最终的落脚点,一切皆为她——“境”而来。

4.2情境交融

每一幅作品的制作过程,就是自己情感的宣泄过程。随着画面的刻画与深入,内心的情感与画面的意境不断地交织与融合,在作品完成时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情与境的交融。希望通过这次创作的完成,我也能像画中那只美丽的蝴蝶,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完成一次“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   的华丽蜕变。

结语

因《境系列》是一套组画,原本计划是《琴棋书画》《锅碗瓢盆》《笔墨纸砚》《梅兰竹菊》四幅,由于时间的关系,暂时只完成了《琴棋书画》和《锅碗瓢盆》这两幅。两幅画的制作已经接近尾声,画面效果和自己想要表达的心境基本吻合,但在创作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形体造型有待加强。现实生活中的对象转变为艺术形象必须要经过艺术加工与处理,要符合主题的表现。越是熟悉的对象越要慎重考虑,因为大家对这些物品都很熟悉,所以眼光会更挑剔。

其二,工笔画的制作一定要精致细微,作者要能静下来、沉下去。对画面细节的刻画要精致、到位且服从整体。曾经听到有位老师说过,工笔画要尽精微,画面的每个细节都要做到位,实到真、虚到无。你可以制作一个小的取景框,在画面上慢慢地移动,如果取景框里面的小画面都是完整的,那你这幅画就成功了。现在的我还没有如此的细致也没有如此的耐心,更没有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功力,在以后的绘画中还要继续努力。

注释:

①佛语,出自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集《问佛》。

②转引自秦艾 《新工笔文献丛书·秦艾卷》, 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

③转引自莫高翔《线骨色韵铸意魂》,《人民美术》画报,2012年第四期。

④转引自姜吉安:《新工笔文献丛书·姜吉安卷》,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

⑤陈丹青《我的七张画》,转自网络  http://glog.sina.com.cn/s/blog_621ee02a0100ezce.html

⑥转引自张传友:《古代花鸟画论 备要》,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第93页。

⑦转引自雷苗《新工笔文献丛书·雷苗卷》,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

⑧清王昱《东庄论画》,转引自张传友《古代花鸟画论·备要》,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第10页。

朱爱珍,湖南常德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工笔画学会会员、湖南省女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湖南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

琴棋书画色彩
学英语语篇,赏“琴棋书画”
新版“琴棋书画”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会琴棋书画的猫鼠
第二回 笑谈之间音绕梁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