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耄耋伉俪 艺苑双英

2022-03-05姜松荣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笔画画家色彩

姜松荣

姜坤老师、郑小娟老师是享誉全国的著名画家、湖南美术界德高望重的前辈、生活中相敬如宾的伉俪、艺苑里各具特色的双英。其人品、艺品都是画界有口皆碑的佳话。

姜坤先生是一位纯粹的画家,绘画是他生活的全部,也是他事业的全部。不熟悉他的人会觉得他很清高,其实姜先生是一位极其平和的长者。有个性,有原则,同时也非常宽容。不屑于功名利禄,但对生活非常有激情。无论性格,还是为人,他都是当今社会非常难得的、非常纯粹的艺术家。

姜坤先生是一位广谱性的大画家,山水、花鸟、人物每一科都画得十分精彩。在他作品的语言体系中,“墨”是他最突出、最有个性、最有高度、最有难度的符号。荆浩在他的《笔法记》中言及画有“六要”,曰:气、韵、思、景、笔、墨。明确释云:“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得明白:“用墨,浓不可痴钝,淡不可模糊,湿不可溷浊,燥不可涩滞,要使精神虚实俱到。”明代文徵明更是将“用墨”提高到了形而上的层面:“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历代画家对笔墨不敢懈怠,须知笔墨于中国画而言,不仅是一种技法、一种美感,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一种气韵。在传统水墨画中,缤纷的色彩纯化到极致,徒留水墨而已,墨色即成为色彩的唯一表现,用到好处,即可“墨分五彩”。尽管从“阐释学”的角度可以对“以墨代色”的艺术现象进行诸多哲学层面的诠释,从而获得一种理性的高度和深度,但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更容易唤起美学意义上的视觉共鸣。无论我们从哪一个学术视角来解读姜坤先生的“墨法”,他作品中的“墨韵”总是以一种让人流连忘返的魅力吸引着具有审美敏感力的观众。山水、花鸟、人物,姜坤先生都喜欢用“没骨法”,运用干、湿、浓、淡、焦的墨色变化来营造画面,从而获得清润、雅致、醒透的美感。“用墨无他,惟在洁净,洁净自能活泼。涉笔高妙,存乎其人。”(方薰语)姜坤先生是一位极讲究的文人、极纯粹的文人。这在他的画面的品格上随处可以洞见。湘西的吊脚楼是先生的代表性符号。毫无疑问,这些参差错落镶嵌在山林之间的民居脚楼,曾得到过无数画家的青睐,成为他们作品中的主要题材。但真正具有代表性、个性化语言的吊脚楼,非姜坤先生莫属。先生采用大片的、纯粹的、丰富的、近乎平铺的墨块将原本参差而有些琐碎的屋顶布局于带有节奏和韵律感的画面,然后再用变化丰富的笔法与墨法在这些统一的屋顶下进行塑造,形成“润含春雨,干裂秋风”或“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的节奏与韵律,宛若一曲又一曲优美的乐章弥漫在湘西的村村寨寨。

郑小娟老师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人物画创作领域,工笔、写意二者皆精。在她的工笔画作品中,并不强调传统工笔画的精勾细描、层层渲染,反而注重“工中见写”的“二元性”审美取向。事实上,工笔与写意只是在表现方式方面的相对区别,在“聊写胸中逸气”(倪云林语)时有殊途同归之妙。郑老师喜欢用高丽纸作画,这就决定了作品风格必然会与熟宣熟绢的细勾慢染中形成审美趣味的差异。材质的粗糙肌理和较强的吸水性要求画家以合适的运动速度与下笔无悔的果断进行创作,留下苍润的线条和具有一定晕散性的墨韵,有些地方还会呈现出生宣特有的墨层效果。郑老师这种工笔画中的书写性在保持工笔画属性的同时又大大增加了作品语言体系的生动性与灵动感,有效地规避了可能陷入刻板与呆滞的泥坑。在郑老师工笔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是一个显性的审美元素。在中国传统绘画語系中,色彩带有明显的观念性、装饰性、文化性。南齐谢赫在他的“六法论”中就提出了“随类赋彩”的概念。这其中的“赋”字切中了传统绘画色彩观的核心,画家可以根据画面或主观情感表达的需要自由地发挥,“赋予”物象以某种“意象”色彩,即便是以客观物象的色彩为依据,也可以“随类”而赋,不必拘泥于偃仰向背的光感与色彩变化。郑老师工笔画的色彩来源很广泛,不仅传承了传统绘画“随类赋彩”的方法,也从年画、壁画色彩语系中吸取了很多观念和元素,具有很强的个性符号和平面装饰性特征。郑老师的写意画得益于她工笔画中的率意性,完全纵情驰骋自由挥洒,完全没有工笔画家画写意画时习惯性的拘谨,这在她的《敦煌系列》人物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菩萨还是飞天,衣纹飘举,动态夸张,十分舒展而流畅。壁画中曾经艳丽的色彩经历了岁月的氧化,呈现出深沉而厚重、斑驳而沧桑、优雅而灵动的复合型审美样态。郑小娟老师运用精准的造型能力和丰富的笔墨语言痛快而又精准地重新创造出既忠实于敦煌壁画的原生感觉,又具有鲜明个性符号的审美形象,形象很美,品格极高!

姜坤先生和郑小娟老师是生活中的伴侣和事业中的同行,相处几十载,有很多交集,也有太多不同。他们和谐相处,又各自保持相对独立,“和而不同”,乃艺苑双英。两位画家都是中国画家,既能工又能写,姜坤先生以写意为主业,郑老师则以工笔而著称。两位画家都是大自然的赤子,对乡土有一种深厚的情怀,姜坤先生多关注山川村落,人物作为这些环境中的一员,而郑小娟老师则更多关注风土人情、民间习俗。情之所系,侧重不同。两位画家对艺术对乡土的感情都是炽热的,但在绘画中的表现却又迥乎有别。姜坤先生笔下的村落显得安静而闲适,郑老师笔下的村民则表现得热情洋溢、浪漫活泼。姜坤先生以笔墨为主要语言,郑老师则倚重浪漫色彩。姜坤先生以“情”“势”见长,郑老师则以“趣”“味”感人。

猜你喜欢

工笔画画家色彩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酷炫小画家
陈孟昕工笔画作品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吴绪经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