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熟悉度对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影响

2022-03-05赵丽

职业时空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摘要:同伴熟悉度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以80名某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40对,并构成“熟悉组”和“不熟悉组”,从认知能力、社会投入、情感投入、行为投入四个维度13个指标方面,探讨同伴熟悉度对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同伴熟悉度高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感体验、协商与互助,且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反馈。但在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方面影响不显著,甚至会在一定情况下对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揭示了同伴熟悉度对英语教学质量的影响呈现复杂性。

关键词:同伴熟悉度;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同伴熟悉度是影响同伴互助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持续提升同伴熟悉度,对开展同伴互助模式产生积极影响[1]。为探析同伴熟悉度对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影响,基于同伴熟悉度研究概况分析,以60名某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相关研究,对揭示同伴熟悉度与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最终为同伴互助教学提供必要参考与借鉴。

一、同伴熟悉度概述

同伴熟悉度是基于同伴互助模式的引申概念[2]。其中,同伴互助是交际型课堂的典型教学方法,能够起到认知—互动、师生与生生互动补充的作用,对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2]。基于既有研究成果,同伴互助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认知维度上提高对语言学习的认知维度,而且还能够帮助学习者在行为、情感和社会维度上,提高语言学习的深度,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同伴互助模式,提高其应用效果,国内外研究者、学者愈加关注对“学习者投入”的研究,提出同伴熟悉度的概念,从多维度探索和认识了同伴互助。

Poteau(2011)对同伴熟悉度在语言教学中产生的影响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同伴熟悉度越高,小组活动更加积极,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质量[3]。徐锦芬、曹忠凯(2012)将学习小组进行三种结构形式划分,并对不同结构小组的语言输出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组成员熟悉程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合作关系和相互依赖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小组互动质量,对语言学习质量提升产生积极影响[4]。但Mozaffari(2016)研究发现,熟悉的同伴并在提高语言学习质量方面并不能产生积极影响,而自由组合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5]。

现代教育背景下,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受到高度重视,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形成了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的相对完整的体系[6]。为进一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以同伴熟悉度为视角,研究同伴熟悉度对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二、同伴熟悉度对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80名某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8岁,来自2个班级,每个班级各40人,英语授课教师为同一名教师,使用的英语教材、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均相同,80名学生的英语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开展本次研究之前,80名学生已经参与多次同伴互助活动,对同伴互助活动形式的熟悉程度较高。研究开展前,教师以自由组队形式,将各班级学生分成15组,组成30对,构成“熟悉组”。随后,教师以随机组队形式,将2个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构成“不熟悉组”。

2.研究材料。在开展本次研究前,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活动进行随堂观察分析,发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大多使用自由讨论方式进行。为提高研究与实际课堂教学的贴合程度,选择自由讨论教学方式,展开同伴熟悉对对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影响研究。在自由讨论任务设置方面,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制定。由于不同任务话题所涵盖的内容对学生的任务表现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设置两个不同任务,以降低任务内容性因素对研究结果客观性、完整性的影响。

3.数据收集。在收集研究数据过程中,首先通过全程录音的方式对“熟悉组”“不熟悉组”成员完成自由讨论任务的情况进行收集。其次,在学生完成自由讨论任务后,引导学生填写“情感投入调查问卷”。最后,以随机抽取方式,选择2个班级60名(每个班级30名)学生进行访谈,以深入了解学生对问卷中问题的具体看法和想法。定量数据分析方面,应用SPSS19软件。

4.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认知能力、社会投入、情感投入、行为投入的指标内容进行分类和编码,并统计所有变量,具体如表1所示。

认知能力可以对学生的任务情况、语言形式进行考察,测量学生互动性语言使用情况、意義写上情况和语言相关片段情况[7]。

社会投入维度的指标内容在具体自由讨论实践中表现为学生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可以做出简短反应,并能够帮助同伴补充相关语句。

情感投入是学生对任务等内容的态度和评价,主要测量方式时调查问卷[7]。根据Cronbach’s Alpha值0.938,确定“熟悉组”问卷调查的信度系数为0.934;“不熟悉组”问卷调查的信度系数为0.918。

行为投入维度的指标内容在具体自由讨论实践中表现为学生在完成自由讨论任务的时长、语言的完整性、非语言交流的反馈程度[7]。

(二)结果与讨论

认知能力方面,对熟悉组和不熟悉组学生的互动性语言、协商情况、语言片段三个指标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1分析可知,同伴熟悉度对认知投入产生显著影响,熟悉组的互动性语言、协商情况、语言片段皆优于不熟悉组。说明熟悉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应用确认、核实、澄清等内容的情况更多,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这一结果在访谈过程中得到证实。部分学生认为,学生在与陌生同伴交流时,更担心因理解偏差出现困难,因而会尽量避免过多交流[8]。需要注意的是,熟悉组学生也会存在“面子”倾向,在交流过程中会担心因频繁协商威胁同伴关系[8]。另外,表1中的熟悉组与不熟悉组产出的语言相关片段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同伴熟悉度对学习者自身的语言形式影响程度不高。这一结果与Mozaffari(2016)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导致此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同伴熟悉度外的其他因素对认知投入指标产生了影响[4]。

社会投入方面,对熟悉组和不熟悉组的合作完成句子、反馈语两个指标进行多元方差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分析可知,同伴熟悉度对社会投入产生显著影响,熟悉组的合作完成句子效率更高,且反馈语与同伴的补充程度更高,最终发挥出鼓励其他组员继续交流和学习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提升,为驱动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起到推动作用[9]。例如,在访谈中,部分学生表示因其与其他小组成员相互熟悉和了解,能够及时补充对方话语;而不熟悉的同伴,有时无法及时了解对方语言表达的内涵,同时出于礼貌会选择等待对方讲完话。再如,部分学生在访谈中表示,与不熟悉的同伴交流时,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为尽量表现出自身最好的一面,在不一定理解对方语言含义的情况下,象征性的表示理解,并且会尽量减少协商频率。

情感投入方面,对熟悉组和不熟悉组的整体情感投入、任务态度、任务感知、同伴及同伴互助态度、任务判断五个指标进行多元方差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分析可知,同伴熟悉度对情感投入方面各项指标产生正向影响,但不具有显著性[10-11]。结合访谈内容分析,大部分学生表示同伴互助能够帮助他们自身参与学习活动,虽然他们不排斥选择与陌生同伴进行学习,但是如果可以自由选择同伴,会选择自身较熟悉的同伴,以提高同伴互助学习效果。这与徐锦芬、曹忠凯(2012)的研究成果一致[5]。综合既有研究成果分析,同伴熟悉度对同伴的看法、学习与交际意愿等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行为投入方面,对熟悉组和不熟悉组的任务完成时间、单词掌握与应用情况、话轮情况三个指标进行多元方差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分析可知,熟悉组的任务完成时间、单词掌握与应用情况、话轮情况皆优于不熟悉组,但同伴熟悉度对行为投入方面的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与预期情况不相符。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同伴熟悉度高的同伴可以在自由讨论任务中显示出更好的交流情况,且情感投入更高,进而优化行为投入方面的各项指标,所以同伴熟悉度应对行为投入方面的指标产生显著影响[12]。导致研究成果与预期成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学生的同伴定位认知相关。结合访谈情况分析,高职一年级学生刚开始大学生活,对同伴互助活动充满好奇,在与同伴进行语言交流时可以获得学习和使用英语知识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较其他年级学生更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12]。在社会文化活动理论视域下,学生能够对自身学习和发展进行有效选择,且选择过程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完成自身所选择的目标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关措施开展活动。

综合访谈内容和实验研究内容,统计出熟悉组与不熟悉组学生对增强同伴熟悉度、深化同伴互助教学模式应用的赞同情况,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非常赞同应用同伴互助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且认为提高同伴熟悉度有利于强化学生理论知识能力、思维能力等。因此,教师应进一步深化同伴互助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同伴熟悉度,切实发挥同伴互助教学模式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同伴熟悉度对学生的认知投入、社会投入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熟悉组学生可以进行频繁的协商,并能通过合作有效完成自由讨论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可以与同伴进行积极交流。在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方面,同伴熟悉度对英语教学质量产生积极影响,但不具有显著性,表明同伴熟悉度对英语教学质量产生复杂性、交互性影响。为有效发挥同伴熟悉度作用,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应将语言教学视为认知与社会现象,并通过营造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之间的熟悉度,并结合有效学习机制,发挥出同伴熟悉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宝发. 构建学员校教师研修共同体的路径探究——基于乡村校长学员"同伴互助"需求的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01):138-142.

[2] 刘盾,李莹,曾宪群. 相知碰撞,回归成长:同伴互助学习需求调查——基于D大学的个案研究[J].大学:研究与管理,2021(02):9.

[3] Poteau C E . Effects of Interlocutor Familiarity 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 Group Work[J].Dissertations & Theses - Gradworks,2011:171.

[4] Mozaffari S H. Comparing student-selected and teacher-assigned pairs on collaborative writing[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17,21(04):496-516.

[5] 徐锦芬,曹忠凯.不同結对模式对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外语,2012,9(05):67.

[6] 胡迎九.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衔接探索——以电子技术类专业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9,33(01):41-45.

[7] 张晓茹,高运荣,岳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与学习适应性之间的中介作用[J].职业与健康 2020,36(23): 3270-3274.

[8] 张琰,过晶. 关注中外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7 Unit 2 Project板块教学与反思[J].2020(09):57-59.

[9] 周志成,蒋联江.同伴反馈对大学生英语作文修改质量的影响——基于AWE系统的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1(04):8.

[10] 梁云真.基于量规的同伴互评对在线学习认知、情感投入度及学习成效的影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9):66-74.

[11] 熊剑平,余意峰,龚晶,等.目的地熟悉度对民族地区旅游者地方性感知的影响研究——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2015(11):205-210.

[12] 梁云真.基于量规的同伴互评对在线学习认知、情感投入度及学习成效的影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09):66-74.

收稿日期:2021-12-11

作者简介:赵丽(1990- )女,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