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2022-03-05曾琴刘志兵左子珍

职业时空 2022年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高职院校

曾琴 刘志兵 左子珍

摘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指标选取和指标权重设置的现状,找出了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仍存在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未制定统一的评价主体机制、未科学有效地给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设计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设计、统一的评价指标标准、多元主体评价机制和完善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等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在经济社会高速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种转变。当前的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可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数量还比较缺乏。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以“创新”“创业”为主体的教育,融合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它不只是侧重技能的提升,还包括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培育,高校需要重视起来。党的“十七大”以来,教育等相关行政部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在全国高校推行创新创业教育。2018年,国务院在《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其中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1]。2019年,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等办学标准,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2]。做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当前刻不容缓的大事。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善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能够起到过程性监控作用,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加快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建设。

一、高职院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独特性

首先,高职院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评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高职院校本身就与普通高校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在于高职院校的职业定向性和实践性,所以高职院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初衷也是为了能够顺利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自身在各类院校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上,由于我国现阶段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都是由省级或者市级政府投资主办,因此院校与政府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政策合作和资源交换,说明了高职院校需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

其次,高职院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职业技术水平,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面都会与企业行业紧密相连,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都是以此为依据,全面渗透专业和技能教学。这体现了高职院校的职业特性。再次,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情境也与其他类型院校存在差异。在当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由于遭遇文凭歧视,工资待遇相对较差,另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更加需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最后,相较其他院校而言,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更天然的优势。这些优势在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高度接近,并且长期以来的校企合作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氛围,高职院校也需要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才能更好的开展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找到更多的出路解决就业困难问题。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评价体系的建立息息相关,它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与相应的反馈,其中包括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开展过程中的情况和具体问题,因此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现状至关重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出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指标体系的构建现状。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关键需要采取合适有效的方法,该怎么去建立它,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法。一是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方式。陈娟莉用此方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分为以下几个维度:主要的维度包括顾客、内部流程与控制、学习与成长和财务。[3]二是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法),刘襄河、孔江红主要将创新创业指标分为了以下5个维度:包括组织领导与制度建设、教育教学与基地建设、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创业氛围与创业实践、教育成效与综合反馈[4];三是基于CIPP模型构建法,卢丹丹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分为了以下四个维度:分别是创业教育环境基础评价指标、创业教育环境基础评价指标、创业教育过程评价指标和创业教育成果产出评价指标[5];四是基于AHP-熵权法组合法,王立彦、陈赛珊主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评价指标分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素质[6]。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种类方面具有一定的丰富性,但是文献数量不多,采用各种方法的学者不具广泛性,因此以上方法是否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具有有效性还有待商榷。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的选取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大多数学者将指标分为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且各级指标之间层层细分,以一级指标为顶层设计,二级指标为评价的标准,三级指标为评分的项目种类,通过文献调查得出一级指标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见表1)。

高职院校在一级指标分类上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方面,主观评价涉及到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课程、创新创业能力、周围环境;客观评价主要是政策和保障。由于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是根据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设立,且指标类型繁多,因此不在这过多讲述。

(三)设置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权重

通過给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赋予权重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应该侧重于哪些方面,并在该方面进行评价,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差异性,指标权重的确定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总体上高职院校采取的模式相似于普通高等院校,在指标权重上效仿了普通本科院校的做法,如刘襄河、孔江红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其中教育教学与基地建设、创新氛围与创业实践权重值最高,分别为0.3372和0.2973,其次是教育成效、师资队伍和制度建设[4]。张勇明等人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权重赋值,且一级指标当中分为六个维度,其中师资团队占比20%,行企参与和教育成效占比18%,课程建设和教育活动占比16%,工作保障占比12%[7]。

不同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权重存在不一样的结论,因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的权重尚未制定统一的标准,处于一个不断探索的阶段,今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存在的问题

(一)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国内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颇多,各大学者和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方法构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效果,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大多数研究人员都将评价指标体系多级划分,例如尹平等人将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4个方面、二级指标16个方面[8],王石,田洪芳(2017)提出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从主观角度和客观角度选取,这样才能更好地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地评价,并将指标分为了一级、二级、三级[9]。还有的学者从“四位一体”的角度来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四位一体”指的是以政府、社会、学校、学生为角度来考核是否激发了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郭玉伟从这四个角度构建了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并列出了相应的各维度指标[10](见表2)。综合来看主要分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情况、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情况、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平台情况和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力度,各大研究都均从以上其中内容将其细分,构建自己建立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但并未对其中指标的选取做出合理的解释,以及它们的重要程度也未进行相应的评估,因此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二)未制定统一的评价主体机制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过程肯定重要,结果也同样重要,但是由谁来对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未达成统一的共识,大部分人也都只是泛泛而谈,有谈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也有谈学生、教师、政府层面的,还有从家庭、学校、企业行业层面行行分析的,例如王珞认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协同,三者缺一不可[11],而郭玉伟则认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学生层面的评价也至关重要,从“四位一体的角度”来进行构建,包括学校、政府和社会在内[10]。各研究人员意见参差不一,未形成统一的体制机制来更好地施行,也无法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地评估,这是当前存在的一重大缺陷,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中需要着重去解决的难题。

(三)未科学有效地设计评价指标权重

通过以上研究总结发现,只有少部分人用层次分析法给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进行了权重设计,且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有的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给予了最高权重,创新创业师资赋予了差不多最低,也有学者是创业创业师资权重最高,所以未形成统一的共识,也不知他们所做出的各项指标是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还需要后续地讨论和验证,例如张勇明等人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分为6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0个二级评价指标,经过计算层次权重之后得出结论:师资团队权重20%最高,其次是行企参与和教育成效18%[7]。尹平等人根据层次分析法进行赋值,其中创新创业技能权重最高,其次是创新创业思维[8]。

四、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的对策

(一)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设计

不同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面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都存在差异性,因根据自身学校的专业设置特点来设立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通过以往的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中吸取经验,其中教育教学、教育师资、教学环境、政策保障是所有以往评价指标中所涵盖的内容,这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评价指标的确立起着重要作用。不同高职院校需要清楚自身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与劣势环节,再依据自身特点选取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评价指标,这样能够使评价指标发挥到最大用处,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

(二)建立统一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评价指标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是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指标的标准也要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统一地标准可以有效地减轻高职院校工作量,避免教育工作者盲目地制定方向和目标。在设计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时,高职院校可以参照《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的标准与形式,再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听取有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工作者以及企业行业和政府的意见,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思维方式,能客观有效地对创新创业教育指标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以保证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评估,避免出现单一的主观性地问题,这样做可以增强评价标准地客观性。

(三)高职院校需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多元主体评价机制

评价主体是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终结环节,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和最终评价都需要一定人员的参与,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机制,这涉及到评价主体有哪些人员构成。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有效,高职院校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和全面性,这可以从内外两个层面出发,即高职院校校内人员和校外人员两部分进行组合,不仅需要高職院校校内人员的参与,还需要外部人员的参与。首先,内部评价主体既要包括学校、教师还要包括学生,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因此不能因为复杂而把学生脱离开来。学校负责评价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规范性,教师负责评价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学生负责评价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有效性。其次,外部评价主体主要包括政府教育相关部门、著名的企业行业相关部门、学生的家长等,综合评价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只有通过这种多元主体评价机制来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定,才能为学校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完善的依据。

(四)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对评价目标的贡献程度不一样,所以需要清楚的了解某项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从而给各项指标赋与一定的权重。现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平台都取得了一定成效,要想创新创业教育往着更高的方向走,现阶段高职院校应着重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这一指标的权重,其次是经费投入的力度也需要加强,学生毕业后在资金问题上也有了一定的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也说明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才能保障评价指标权重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目前有部分研究者对指标权重做了相关研究,也建立了评价指标权重分解表,但是可行性还有待商榷,因此需要确定可行的指标权重系数。

结   语

通过研究发现创新创业教育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只增不减的热度,随着国家社会的支持度不断增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当中重要的一部分,本研究主要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等相关理论入手,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的。通过研究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分析了高职教育的独特性,包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的特点、服务区域经济的特点和以就业导向为特点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现状,然后找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C]//中国企业改革发展2018蓝皮书.,2019:454-464.DOI:10.26914/c.cnkihy.2019.094386.

[2] 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05):64-67.

[3] 陈娟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8,2(05):20-24.

[4] 刘襄河,孔江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2):4-8.

[5] 芦丹丹.浙江区域经济转型背景下的“2+1”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CIPP评价模型[J].生产力研究,2019(03):124-129.

[6] 王立彦,陈赛珊.基于AHP-熵权法组合赋权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2(36):124-128.

[7] 张勇明,李俊彬,曹佩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04):64-69.

[8] 尹敏,平先秉.高職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8(03):20-25.

[9] 王石,田洪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2017(05):45-47.

[10] 郭玉伟.高职学院“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2):98-100.

[11] 王珞.三螺旋视阈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3):57-59.

收稿日期:2021-11-18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职业院校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与成效关系研究”(JY1812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曾琴(1996- ),女,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高等教育学硕士,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刘志兵(1969- ),男, 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