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意识唤醒的深度学习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2022-03-03王玉娟上海市嘉定区启良中学

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美景景物山水

王玉娟 上海市嘉定区启良中学

一、设计依据

(一)课标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中“学段目标和内容”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初中语文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激发和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在语言的积累中,语感得到培养,思维得以发展。

(二)教材依据

统编语文教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贯彻到教材中,建立起融合语文阅读、写作、综合运用、口语交际、名著导读的综合体系,将经典性作为选文的重要标准。阅读按双线组织单元,即兼顾人文内涵和语文要素。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语文能力培养有不同的要求,八年级以阅读实用性文体为主,同时穿插了说明文、小说及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阅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不同文体文本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单元依据

本文选自部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所选,皆是我国古代文人歌山赞水的优秀诗文。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美不胜收的山水资源。中国古人很早就善于欣赏山水之美,从《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乐府诗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有很多描绘自然风物的诗文;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山水之美的欣赏上升为审美的自觉,文人们在山水之中流连,观察自然风物,发现独到的审美趣味,或因人生种种苦闷与无奈而寄情山水,由此写出了一批体察自然之趣的诗文。这些诗文大都以描写景物为主,融入作者细腻的情思,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图1

单元教学中,注意充分发挥朗读的教学功能。本单元所选文章,有三篇都带有骈文特点,如《三峡》,句式以骈句为主,多用四字句,间有五、六、七言,整饬华美、音律和谐,又有参差变化;《记承天寺夜游》虽以散句为主,但间有整句,且语调徐缓自如。读来均有抑扬顿挫之感,特别适合朗读。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体会诗文的音律美。

本单元的诗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要解锁景物描写的意蕴就需找准作者的情感这把钥匙。本单元课文均以精炼的文字描绘了自然山水风景,有的优美、有的雄壮、有的空灵、有的清新,要理解作者在这些景物之中寄予了何种情感,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类似体验,努力还原作者观察景物时的站位和视角,加以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和神韵,进而把握作者由景而生之情。如《与朱元思书》,由景物而生慨叹,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厌弃名利、渴归山林的愿望。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积累,文言文学习要在七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一方面要继续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意识;另一方面更要注重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一词多义、异词同义、古今异义等勾连,积累常用词汇。在教授此课之前,也学习了三篇(《三峡》《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写景类古文,积累了学习阅读此类文章的经验和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中要注重挖掘课文中蕴含着的大量美的资源,如语言美、景色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等。

二、文本解读

(一)课文整体解析

《与朱元思书》节选自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以书信短札的形式,向自己的好友朱元思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风光,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特征——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如作者一般的文人往往仕途失意便遁居山林,避世隐居,不难看出作者是借美景以向好友抒怀明志。选文多四字成句,句式整齐,间有散句,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全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作者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总体特征,先写了“异水”,突出了富春江水深千丈却明净透亮、静如处子又能势如骏马的特点;再写“奇山”,仰视远观富春江两岸的高山、泉水、草木、鸟兽,赋予这些景物人的行为、情感,同时,也巧妙地表达了人在此景物中的感受。在这些富有诗意的文字中,富春江上的动静景物、各种声响、变幻光影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仿若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

在诗人的引导下,读者或俯观静听,或仰视远呼,不知不觉中被诗人高雅的审美情趣悄悄地感染了。宜以审美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和联想,在此基础上感受文本描绘的美好情境,体会作品的优美语言,以及作者忘情于山水、超凡脱俗的情趣。

(二)重点语段细读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风,烟气也已消散殆尽。晴空万里,天与山同色。天与山自然不是一个颜色,这里写的是空气明净所造成的一种清澈透明、浑然一体的感觉,为下文写“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创设了怡情悦目的美好氛围。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这两句,前一句写水,湍急的江水超过离弦之箭,汹涌的浪又如飞驰的奔马,就把江水急速奔涌的状态表现了出来。后一句写山,一座座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往上走,向高远处伸展。山本来是静止的,这里却有了动态;山本无生命,却像有着无穷的争胜之心——山水在作者笔下拥有了生命情感,恰是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作者借此抒发了对无限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界蓬勃生命力的歌赞,也为后文作者的感叹埋下了伏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美丽的自然风景,往往有净化心灵的作用,所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追名逐利的人也会停息物欲之心,俗务缠身的人,也会窥谷忘返。这两句话,由景而生慨叹,符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反衬出景物之宜人。当然这里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可能是在劝说朋友不妨放下繁杂公物,一同来欣赏这美景。联系作者所处社会环境,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在现实中碰壁转而流连自然山水的生活情趣和清高隐逸的思想,与作者的高雅志趣、高洁情怀相一致。

三、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1.诵读古人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感受山川之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2.借助联想和想象,仔细品味诗文,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怀。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本篇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骈文语言优美、清丽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突出特征写景的手法。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四、学习要素

1.学习写景的技巧:抓住突出特征描写景物;多角度观察景物;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2.学习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

五、学习活动设计

(一)预习环节

活动设计一:知作家、晓作品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生平和写作背景(填写表1)

表1

2.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并疏通文义(填写表2)

表2

(二)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二:诵读品音韵美

1.自由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准停连;(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

2.小组诵读,要求:

(1)讨论解决疏通文义中遇到的疑难句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风,烟气也已消散殆尽。晴空万里,天与山同色。

说明:天与山自然不会是一个颜色,作者用一个“净”字,表现出风烟俱无、空气明净的特点,在这样的氛围中,天与山仿佛浑然一体。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湍急的江水超过离弦之箭,汹涌的浪又如飞驰的奔马。一座座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往上走,向高远处伸展。

说明: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山水在作者笔下拥有了生命情感,恰是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作者借此抒发了对无限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界蓬勃生命力的歌赞。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像鸢一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也就平息了追名逐利之心;整体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山谷中的美景,就会流连忘返。

说明:美丽的自然风景,往往有净化心灵的作用。这两句话,由景而生慨叹,符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反衬出景物之宜人。联系作者所处社会环境,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在现实中碰壁转而流连自然山水的生活情趣和清高隐逸的思想,与作者的高雅志趣、高洁情怀相一致。

(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设计创意朗读。

表3

3.朗读展示,要求:先说明设计依据再进行展示(参照下面提供的示例)。

预设:

(1)作者在写信给友人时,必定自我陶醉于山水之中,可以想象作者捋须长吟之神情,模仿朗读,速度宜慢,充分品味语言之美。

(2)要以“与其奇”之心去读,做个纯粹的欣赏者,享受山水美景带来的心灵净化,仿佛自己就在山水之间。

(3)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吐字要清晰,读出音韵和谐。

(4)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

(5)注意重读音节,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让人感受到江水汹涌奔逝的迅猛。这样,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

4.同学点评,要求:根据设计说明点评诵读。

活动设计三:绘画品画面美

选择1~2 句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进行绘画创作,结合课文解释创作内容并说明构图及意蕴。

示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配图:(略)

描述:一叶小舟在碧波上荡漾,诗人静静地躺在船上,目光从天上到水面,随意地欣赏着。此处风景绝佳,何妨任意东西?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选取描写佳句,绘作一幅画,并作解说词。

课堂小结

作者行船游江,由远及近地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用诗一般的语言创造出清新自然的意境,读来心生向往,仿佛置身其中,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此间山水的喜爱以及对官场的厌倦,由此生发出对世间名利的厌恶、想要避世隐居的情感。

(三)作业环节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堂展示的修改:一份创意朗读设计、一张山水配图、一份解说词。

全文背诵。

(四)辅导环节

分小组辅导修改展示作业。

(五)评价环节

1.能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2.能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创意作业。

猜你喜欢

美景景物山水
四时景物皆成趣
爱在一湖山水间
写写冬天的景物
山水之间
筼筜美景
一处山水一首诗
独特美景
海洋美景
田园美景
景物描写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