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多元化教学评价

2022-03-03秦丽斌上海市奉贤区新寺学校

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量表素养评价

秦丽斌 上海市奉贤区新寺学校

在学校教育治理体系中,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教育教学也是学校治理体系中的主要核心内容,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构建基于本校的教育教学评价的自我监测体系。

“十三五”以来,新寺学校一直推进以“慧心课堂 有效教学”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校树立和践行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以区校级“教学节”为载体,每年举办一届“教学节”,每届“教学节”都确立一个关于教学改革内涵发展的主题,其中第24 届“教学节”提出的主题是“优化教学评价 提升课堂质效”。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仅只关注结果,更注重的是师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就在于促进教学的转变与发展。教师要改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定要掌握一定的评价理论与评价技术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学校要促进教师教学的提升与改进,也一定要有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而不仅以分数来衡量教学的质量。众多学校积极探索有效的做法和经验,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对教育教学的过程进行监测,力求从真正意义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此,学校确立了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领衔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校评价的区县教育治理能力建设研究》引领下的子项目课题,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多元化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多元化教学的评价体系。

新寺学校是一所随迁子女占比高达90%以上的九年一贯制乡镇学校,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和基本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因此,为落实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学校基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培育目标,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构建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多元评价系统,涵盖评价的内容、过程、方式、方法、手段及其管理等多个环节,有效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升课堂质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一、规划整体研究思路

学校全面规划了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整体研究思路,通过研究评价指标,开发评价工具,便于进行日常的课堂观测及学科测试检验,再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系统的思考,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寻找增长点,进行不断的修改、优化、完善。

图1 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研发流程

二、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一)研发教师教学评价通用量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采用文献研究,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多维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测,并调查分析了各项评价项目的指标权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研发设计了《新寺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见表1),以此来衡量教师是否有针对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有效教学,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通过调整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观测与评价,促进教师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着力培育。

表1 新寺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通用量表

(二)结合学科教学使用评价量表操作流程

1.确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学校组织教师在学习、解读《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各学科核心素养,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为了便于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可操作性,学校聘请专家团队、指导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使用明确、具体的行为动词,以便让学生的表现水平可以被观察、描述、测量。

例如,中学数学组教师以原有教学目标为基础导向,设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并将其与作业设计的目标相互统整,结合目标维度与学习水平,量化对学生学习反馈情况的评价。

2.依据学情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依据所确立的总体教学目标,制定学期、章节、单元、课时目标,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并分列出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践活动三块对于学生的评价内容,从而达成实施多元化评价的效果。

如音乐艺术组教师在小学低年级学段(一二年级),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3~5 分钟的“快乐音阶”系列小游戏,在吹奏、聆听、视唱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足多种器官参与进来。小学高年级学段(三四五年级)重点进行吹奏手型的改善,学习手位转换、指法转位,掌握la、si、do 不同指法的运用。初中音乐学段(六七年级)则更注重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把课堂器乐融入欣赏、歌唱学习中,通过课堂器乐与音乐相关艺术人文的结合,加强学生审美意识。初中艺术音乐学段(八九年级),带领学生向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进行拓展,简单了解中西方器乐的种类和异同,同时也为高中综合艺术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遵循教学规律采用三种评价方法

通过前期的学习,工作小组决定按照教学时间的先后顺序,主要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这三种评价方法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共存于教学过程,且密切相连。

(1)课前——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准备性评价,通常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伊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等状况进行预判。通过这种预判可以摸清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准备情况,从而判定他们是否已经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第一,设计预习任务单,摸清学生的思维混淆点。

2020年3月,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上海市教委向中小学生推出空中课堂。显然空中课堂教学资源的质量非常高。现在是在校教学,为更好地利用好空中课堂教学资源,我们将其作为预习资源,并梳理出教学问题链,以微型预习任务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预习,有利于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思想,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思维混淆处进行重点阐述。

例如,中学语文组教师针对部编教材六下《两小儿辩日》一文,教师设计了如下任务:

《两小儿辩日》微型预习单

1.思考:两个小儿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他们的理由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完成表2)

表2

从中,你觉得两小儿的特点是(写3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一句中,你觉得两小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孔子不能决也。”一句中,你觉得孔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述预习单的反馈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基本能判断两个小儿的观点,但混淆了“现象”和“常理”,对分析两小儿和孔子的人物形象也存在提炼不准确、不全面等问题。鉴于这个预习单的反馈情况,教师能在课堂的互动中更有针对性地分析两小儿的辩论过程和人物形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第二,设计5分钟检测,明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

我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也不强,所以对于知识的学习,我们都会充分铺设阶梯,帮助学生有准备地开展学习,因此我们设计了“课堂5 分钟检测”,是指利用课前的5 分钟回顾上节课的重点,或对前面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复习,服务于本节课的学习。通过每节课短短5 分钟的检测与回顾,帮助学生系统化、条理性地梳理知识的同时,完善已有知识中所存在的一些薄弱点,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更便于达成学习目标。

例如,中学数学组教师设计的“五分钟课堂检测”记录表,对每节课的检测内容做好记录,在学习因式分解的公式法时,将整式的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作为课前检测的内容,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不仅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同时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课中——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明确学生在学习中所呈现出的差异性,同时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实施的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展情况,清晰地观测教学过程中的连续反馈,形成数据链,便于教师因生施教,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以追求最佳的效果。

第一,设计互动性评价,助力课堂目标达成

目前,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学生等情况较多,而学生评价老师并未受到重视。因此,学校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体现出充分的尊重与信任,鼓励学生去评价老师,借助这种评价方式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执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我校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朗读了文中的片段后,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朗读,这样学生评价老师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读得慢一点,老师的语速差不多。”“老师读的时候把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深厚感情表达出来了。”“这几个字,应该读重音,老师没读出来……”教师鼓励学生评价老师的错对优劣,不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更重要的是使教师了解了学生是否理解了文中的情感,同时,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成为一个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合作场所。

第二,设计展示类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当创设展示平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课堂时间往往有限,为了实现人人能展示,所以可以事先让学生对于上课的一些展示内容提前发送在班级群中,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通过展示的音频、视频,而对班级内同学的能力水平有所了解,便于进行评价。包括语文、英语的口头朗读情况、音乐的歌唱情况,体育的健身操的练习情况等。

例如,小学语文组教师为评价学生课文朗读情况,上传的朗诵时间控制在三十秒左右,学生可以选择读得最自信的部分,教师、同学、家长对每一位学生的朗读速度、音准、情感等方面都有所了解,这样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有展示的平台。同时,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针对优点与不足进行客观评价,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

(3)课后——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合适的评价,指的是在教学活动完成后为检测教学效果而实施的评价,它重视最终的结果,是事后的检验,因此主要依据事先设定的目标来进行评价。一个单元章节,一个教学模块,或一个学期的结束后对最终结果所开展的评价,都属于终结性评价。

为达到终结性评价的效果,开发和运用评价工具显得格外重要,其中评价量表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评价工具,能对学生有一个较为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

当一个单元学习之后,教师会设计综合类活动课程,而需要整合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重点,综合设计评价量表,注重关注学生的核心能力的综合运用,同时也可以指引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

例如,小学数学组教师为检测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效果,量化学生在小组中的活动表现,设计如表3 所示小组活动表现性评价量表:

表3

上述量表中不仅运用到了几何图形的直观感受,对图形的拼摆增强几何空间感及推理能力,包括也关注到了参与组员之间的交流,渗透了育人价值。

4.根据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学校运用统分结合的方式和子课题个人负责制的方法,各教研组开展行动研究,结合专家对课题和教学实践的指导,多层次、多视角地探索各学科基于核心素养的多元化教学评价。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发了各具学科特色的学生活动评价量表,从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践活动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例如,语文组研发了“课前预习单”、数学组研发了“诊断性问卷”、英语组研发了“作文评价量表”、理化组研发了“实验操作评价量表”、艺术组研发了“档案袋作品评价量表”等等,有效地弥补了各学科所存在的评价缺陷。

又如,通常来说,初中英语作文课一般采用口头评价学生作文的形式,很少使用作文评价量表。为检验作文课的课堂实效,英语组教师针对作文课设计如表4 所示的同伴评价量表:

表4 中学英语作文同伴评价量表

三、主要成效

(一)推动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依托多元化教学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连续三届的初中九年级绿色指标成绩呈逐年提升态势,学校被市教研室指定为市绿色指标研究案例学校。2019年小学四年级绿色指标,我校每项指标(共13项)均达到或超出区平均,其中,6项指标达到满分9分,8项达到市平均,总分值超区平均、市平均。

(二)助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依托多元化教学评价,教师的专业能力显著提升。我校1 位老师获第十九届全国初中英语教学基本功大赛展评课一等奖(录像课);1 位老师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学比武二等奖;4 位青年教师获奉贤区中青年教学比武一、二等奖;1 位老师获爱岗敬业全能大赛三等奖;5 位教师的优秀课例、特色课程课例被选登在“学习强国”平台。

(三)激发了学生的成长活力

依托多元化教学评价,学生的成长活力被唤醒。学生社团中手狮舞、《飞扬》编辑室和篮球队被评为区二星级社团。《飞扬》编辑室被评为区第三期校本特色课程。手狮舞项目为区“一镇一品”项目。篮球队连续3年分别获上海市U9—U12组上海市篮球小达人技能赛5个一等奖。2019 年获“中国小篮球”上海赛区总决赛U12 女子组冠军。学校被评为2020 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金色鼓号队”连续两届获区学生活动节“迎六一”鼓乐大赛一等奖。学校获区学生活动节优秀组织奖。

猜你喜欢

量表素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