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综合课程 培育学生创造力的思考与实践

2022-03-03张玉姝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

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立信创造力课程体系

张玉姝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以下简称“立信附校”),是浦东新区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证大、东陆、高行三个校区,两个学段共69 个教学班、2600 多名学生、187名在编在岗教师。

三轮区级重点课题从理念文化到聚焦课程到特色引领,是生态教育理念的迭代发展,形成了“生态教育”理念,打造了“崇善、尚和、求新”的学校精神,确立了“自信、善良、负责”的育人目标。

2019 年3 月6 日,浦东新区教育局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就我校合作办学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学校更名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2020 年9 月17日,浦东新区教育局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制定了《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特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推动立信附校特色发展,探索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联动机制,促进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将其建设成为浦东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样本”的建设目标,聚焦金融综合课程建设,培育学生创造力,成为立信附校的历史选择。

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浦东已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学校位置毗邻陆家嘴金融中心,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学生应了解金融和自己的生活关系,为投身国家建设做准备。新起点、新征程,学校将努力“打造金融课程,推进五育并举”,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以下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的思考与探索。

一、加强学习研讨,研究创造力培育

在国家课程实施描述的三个板块中,十五项素养是形成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是构建金融特色课程体系、培育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关于创造力,其说法由来已久,众说纷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动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力有三个焦点领域:认知特征、人格品质、个体经历。创造力表现归纳为四个维度:产生观点、深入考查观点、开放并勇于探索观点、自我理解与控制。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是产生多样化想法、产生创新想法、评价与改进想法。美国教育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考夫曼和罗纳德·贝格托创建的创造力4C模型,将创造力分为迷你创造力(Mini-C)、日常创造力(Little-C)、专业创造力(Pro-C)和杰出创造力(Big-C)。前两者也被称为“小创造力”,比如将剩饭做成一餐美食,或在工作中进行复杂的行程安排、设计一次有创意的活动。所有这些,都是为学生未来生活作准备的,也都是可以通过日常教学实践去培养的。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素养,达到了什么程度,如何提升学生可接受的、需要的创造力。

教育要不断进步,成绩要不断刷新,时代要不断前行。总结立信附校的生态教育,是继续前行的基础。立信附校的生态教育有先进性:从关系上,关爱生命、和谐合作;从方法上,尊重规律、讲求科学;从评价上,系统思考、自我修复;从愿景上,追求卓越、持续发展。立信附校的生态教育有独特性:立信附校的生态教育显著特点是,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教育的生态学过程,表现在有效的教育行动影响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使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义务教育阶段金融综合课程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它必须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适切现有的知识能力基础,适合现阶段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借力项目化学习形式,跨学科跨学段跨领域整合,才能实现“小学播下金融的种子,初中培育金融的苗子”且要确保根正苗红的目标。未来还将实现对区域的辐射,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专业性和育人价值,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赋予学生诚信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风险意识。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和思考的角度,培养学生善思乐思,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呼应新中考改革和评价方式改革,为浦东新区教育落实五育并举,为浦东新区教育综合改革提供实验样本。

二、建构金融综合课程体系,融入创造力培育

2020 年底,我校成为“上海市基于区域特色的综合课程创造力研究与实践”十五所实验学校之一;2021 年我校成为浦东新区项目化学习实验校;我校的区级重点课题《指向创造力培育的义务教育阶段金融特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获批,在政策上,我校可以引进金融专业的教师,在资源上,我们可以获得多方专家的培训,加之有前两轮区重点课题研究的基础,使我们有底气、有需求、有能力构建金融综合课程体系,创建金融特色学校,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金融综合课程是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路径,任何单一的一门课程都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多学科、跨学科的共同努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一)构建金融综合课程研究共同体

在上海市“基于区域特色的综合课程创造力研究与实践”项目专家支持,浦东新区教育局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立信附校三年行动计划”的保障下,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银行、保险公司合作,开始了金融、保险、银行三个体验馆和多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硬件的建设,为金融特色课程的学习提供物质保证。

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常驻附校老师的协助下,与东昌中学等联盟学校合作,线上、线下集体备课,分工负责,撰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平时互相听课,随时交流,形成常态化。在教育教学资源上共享,实现大中小联动。

依托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组建了课程实施核心团队,学校成立跨学科、学段的金融特色课程教研组,参加市、区、校不同层面的培训,学习金融常识、研究金融综合课程教与学的方式、华西证券投教基地参观考察等专题研讨,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学校骨干教师梯队合理,学校对教师分层培训,所有教研组都是区优秀教研组。目前学校教师有一个上海市研究课题、两个上海市青年教师研究课题;一个区级课题,四个区级项目;一个学校教育内涵项目。2020年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认为:学校重视发展的顶层设计,生态教育理念对成员的教育行为的影响日益深化,创生出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生态课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学生综合素养培育质量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是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这些成就了金融综合课程研究共同体的厚实基础。

(二)建构金融综合课程体系

在前两轮的区级重点课题研究中,围绕:(1)提问激发思维碰撞;(2)师生关系民主平等;(3)课堂气氛自然和谐;(4)学习方式自主合作;(5)课堂评价全面多元;(6)教学内容选择重组;(7)作业设计体现生态;(8)教学效益得到优化,我校已形成了生态课堂八要素,这些研究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发展,需要自我加压,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融合,创造学校的金融特色课程体系,培育学生金融素养,形成办学特色。

关于创造力培育,我们在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探索:在国家课程实施中,分为总体和特色两个要求。总体要求是落实“双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各教研组在教育教学中,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开展三个主题的探究:“探究与想象”(包含好奇和质疑、探索和调查、挑战既有认知、允许不确定性、不惧困难、敢与众不同);“合作与担当”(包含分享成果、给出并接受反馈、恰当与他人合作);“坚毅与审辩”(包含批判性反思、逐渐养成技能、不断精进和提升、尝试各种可能性、建立关联、使用直觉),这种教与学的转变,是对“生态课堂八要素”的发展,是发挥课堂主阵地、培育学生的创造力的有效探索。

实施国家课程中的特色要求是:基于学生发展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融合,梳理金融知识的点,形成金融知识的网,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金融特色课程实施方法,以学生当下能够接受的形式,将金融课程融入德育、渗透教学,使学生了解金融与自己的关系、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形成金融素养,为将来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实现了两个“100%+1+X”的校本实施特色,即所有的同学学习“版画”“啦啦操”,在此基础上再选择一门有兴趣的校本课程,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再选一门校本进阶社团课程,形成“2+1+X”的校本课程学习模式。在此基础上,所有的同学都参加金融特色课程的学习,形成校本课程三个“100%+1+X”的校本课程学习模式。

在实施校本课程中,金融特色课程建构了课程框架。“金融”是特殊的领域,要具备诚信意识和法制精神,所以我们确立金融特色课程的主体框架是“一体两翼”。“一体”是指“给孩子的财商教育课”(小学、初中各有读本,已公开出版发行),旨在“商”素养培育;“两翼”是指诚信教育(“诚”素养)和法治教育(“法”素养),形成特色的“种子和苗子”的校本金融综合课程。我校已经有“一体,两翼,三馆,多基地”为主线的校本金融综合课程体系,在不同年级(见表1 校本金融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课程计划。

表1 校本金融课程体系

三、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指向创造力培育

在人们已经熟悉了教师讲、学生练的定式下,需要建立金融综合课程的评价和发展机制,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开展开设金融特色课程前期、后期,教师、学生、家长变化情况的对比研究,评价金融特色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贡献。

(一)评价机制保障

对学生的学习强化过程评价,注重增值性评价,鼓励学生产生多样化想法、产生创新想法、评价与改进想法。形成由趣味性到实用性再到体验性为主的,提升学生金融素养教师实施课程案例集、学生发展作品案例集。金融特色课程不主张一项任务只有一种正确方法,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是以真实生活问题为切口,给学生提供体验式学习、项目化学习、游戏化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多元学习体验,要有利于学生产生多样化想法、创新想法、评价与改进想法,让学习和解决问题变得有趣起来,从而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建立中、小学金融综合课程体系图谱,使学校金融特色课程体系建构规范化。分别制定:《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金融综合课程方案(中、小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金融综合课程内容(中、小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金融综合课程评价指南(中、小学)》

(二)开展项目化学习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索、合作探索,开展探究学习、科学实验、社会考察、创新竞赛等活动,指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持续探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和角度,促进学生活用知识,解决真实性、趣味性、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与责任担当。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得到专家的指导,使我们的教学更好地符合学情、更好地创造性地开展综合课程建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养,更优化地评价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标、以兴趣为驱动,成立了学生社团;促进师生交流,学赛结合、以赛促学,开展作品大赛;认识基金、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初识保险、百辨金融诈骗、我身边的投资故事,营造金融特色课程共同语境。为此老师们录制了微课,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在联盟校层面推广,发挥辐射作用。

创造课程,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过程,既能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使学校在新的发展阶段成为金融特色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金融综合课程建设是课程改革的尝试,是项目化学习的探索,是学生创造力培育的载体之一。立信附校在各级专家的指导、各界行家的支持、各校盟友的智慧碰撞中奋力前行,旨在培育学生的创造力,保护学生的创造力,为浦东、上海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奠基,愿为浦东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供教育改革的实验样本。

猜你喜欢

立信创造力课程体系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律己·体验·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