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法探究

2022-03-03尹力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思政课新时代

尹力

摘要:新时代对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必然要紧贴时代的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教研教改,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激发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技工院校教学水平,构建完备的“三全”育人体系,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工作实际,梳理现状,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旨在促进技工院校思政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时代;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法

新时代技工院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阶段,行业、产业、用人单位对技工院校育人育才提出了新要求,促使技工院校教学特别是思政课教学中,要不断分析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新理念、新方法研究,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一、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一)多数学生对思政课不够重视

当前技工院校在校生大都已是“05后”,他们来到技工院校或者职业学校上学,大多不是自身主动选择,而是中考未进入高中之后无奈的、被动的决定。来到技工院校后,学生或多或少带有挫折感,失败感也是若隐若现。他们更愿意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同学交往、社团活动甚至手机游戏中。他们感兴趣的课程,主要是专业课、实训课和素质类课程。对于按照人社部规定在各专业人才培方案中安排的思政课,普遍未得到大多数学生的重视。同时,技工院校学生主要是初中毕业起点,尚未成年,辨别能力有限,习惯被身边人影响和带动,容易被社会错误言行误导,思政课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程度普遍较低,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受到一定影响。

(二)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相对传统

随着智能手机以及无线应用场景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不满足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倾向于从交互式的新媒体获取信息,这对我们技工院校的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多挑战。不少思政课教师虽然已经改变了以往“三尺讲台、两根粉笔、一根教鞭”的老教学方法,但对于学生的内在需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未能有效调整和适应。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有趣的、鲜活的案例及故事偏少,抽象的晦涩难懂的概念过多,这增加了学生思政课程学习的难度,学习兴趣也不能充分调动。同时,技工院校对思政课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不够完备,通常以学生期中、期末成绩作为思政课评价结果,实践环节和过程评价未有效引入,教学模式不适应时代需求。

(三)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稍显缓慢

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引进环节难度偏大。高学历、具备硕士学位的思政专业研究生,其就业去向主要是本科和高职高专。技工院校新教师招聘时,报考思政课教师岗位的老师不多,用人单位选择余地很小。现有的思政课教师中,专职教师占比不高。部分技工院校,兼职老师甚至成为思政课教学主力军。当然,思政教师同样也需要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对于现有思政教师,技工院校缺乏正常退出制度,当思政课教师师德素养、业务能力不胜任教育教学需求时,没有规范、严谨的调整机制。同时,技工院校思政教师培训频次少,参与社会实践、实习的机会也不多,思政教师普遍感到在技工院校受重视度不高,其开展教研教改工作的主动性不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有待加强。

二、技工院校思政课教改目的

(一)促进学生树立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内心认同

高水平的思政教育能大幅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对树立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内心认同、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历史自信大有裨益。另外,在思政知识的教育教学中,必然会结合不同层面的知识,对学生综合素质有促進作用。开设思政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更好地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促使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主动担当的人生态度

思政课程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其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的提升影响深远。思政课程教育能够锻造学生的精神品质,对其之后步入职场能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通过思政教育,学生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帮助其形成积极向上、主动担当的人生态度,拓宽他们的人生格局,增加他们对自身发展的深入思考。在实施思政教育时,我们要结合新时代的背景,提升学生主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此过程中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

(三)促成学生切实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内涵修养

在思政课程中,蕴含着不少的文化内容,这些内容对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育人质量有不同忽视的意义。在授课中,我们要善于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借助新媒体的力量,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到一些文化活动中,结合中华民族唐诗宋词等宝贵的文化精粹,以高水平的思政课堂教育为载体,不断打造和发展学生的文化内涵,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提升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切实提升技工院校育人水平和教育教学效果。

三、新时代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法

(一)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夯实教师综合素养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关键,更是育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引导者。提升发展学生的思想素质,必须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科学高效的新手段、新方法。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职业能力有待加强,更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传统模式虽能完成思政课教学环节,但整体的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欠佳。改变原有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思政课堂的育人质量。

技工院校教师提升教学职业能力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积极尝试新教法、运用新手段、贯彻新理念,进而全面提升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思政课教师要主动适应“三教改革”要求,积极践行改革创新举措。同时,技工院校管理者也要加大思政课教师培训力度,切实提升教师职业能力,促进思政课教师主动将新理念、新技术引入思政课堂,教学相长,学以致用。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自觉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学生难以发现思政课程的魅力,导致技工院校思政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部分学生利用思政课去完成其他学科作业,甚至出现睡觉、玩手机等不良现象,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政素养。思政课教师要思考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积极运用翻转课堂等新方法,尝试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升思政课堂有效性。

思政课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主动尝试多角度、全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以往以教师教授为主,转换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导向,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内驱力”,多措并举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进而提升思政课学习效能。思政课教师授课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俯下身去、贴近学生,结合技工院校学生所思所想,开展形式多样、手段新颖、效果明显的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三)引入多种教学元素,构建立体思政体系

思政课传统的教学内容相对概念较多、比较枯燥,教师在授课时可将抽象的思政理论知识生动化。结合时事政治、結合学生专业特色、结合学生毕业后行业特点,进行思政课教学效果会显著提升。作为思政课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专业和未来就业的领域,主动学习消化最新时政核心要义,并将其生动有效的引入到课堂中,提高学生对思政课诸多概念的理解水平。促进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促动学生主动去思考未来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个人努力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通过思政课学习,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思政教学中加入参观改革开放成果和爱国教育基地等实践环节。思政课的教学可以结合各院校实际,组织学生参观大型企业和爱国教育基地。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做好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做好现场引导讲解,使学生真正感受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辛和不易,让学生真正理解共产党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宗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认同。

总之,新时代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大思政课改革创新力度,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巩晓斌.技工院校思政课堂教学设计与创新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01):77-79.

[2]高元恒,黄艳.加强技工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J].职业,2020(04):84-85.

[3]辜东莲,李伟,陈海洋.新时代构建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师培养机制的思考[J].中国培训,2019(12):4-6.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思政课新时代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