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实创新 推动新阶段农民 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2022-03-03孙法军

农民科技培训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广校高素质农民

孙法军

编者按: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暨农广校校长工作视频会议于2021年12月8日在京召开。会议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乡村人才振兴要求,总结回顾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取得成效,交流各地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做法,研究部署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十四五”工作任务,切实推进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期专题对会议发言予以摘编刊发,敬请关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2022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召开。在这个历史交汇关键时期,特别是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谋划2022年重点工作之际,全国农广校体系、农业农村科教系统的同志们相聚云端,总结交流农民教育培训成果,研究谋划未来发展目标,共商新时代的思路举措,对于推动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借此机会,我与大家交流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农广校体系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取得的良好成绩

近年来,全国农广校体系积极作为,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民职业教育以及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民教育培训基础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各级农广校主动入位,积极作为,配合科教部门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组织管理,承担理论研究、方案制定、培育组织、跟踪服务、典型宣传等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特别是在规范制定、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教材开发、信息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为提高培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规范性奠定坚实基础。

(二)农民教育培训主体职能进一步强化。各级农广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积极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农广校体系每年承担国家和地方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超过60%,每年中职招生稳定在5万人左右。2021年有7所农广校入选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充分发挥联合办学和体系办学优势,联合涉农院校提升高素质农民学历层次,联合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市场主体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联合科研推广机构完善训后指导和全程跟踪,推动构建多方资源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三)服务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展。农广校承担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和技术支撑,会同有关单位建设和管理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连续6年编制发布《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连续举办3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承办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成立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研究智库,承担全国农指委秘书处、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专家咨询组秘书处和中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合作等相关工作,进一步丰富了服务农民教育培训发展的平台抓手。

对农广校体系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家辛苦了!

二、准确把握农广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教育培训是基础。农广校体系要抢抓机遇,直面问题,迎接挑战,促进事业创新发展。

第一,紧紧把握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发展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李克强总理批示,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民和知农爱农人才。中央一号文件、《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及《“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农业农村人才工作都作出了系统部署,乡村人才振兴意见等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培训机构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作用。农广校体系要紧紧抓住新发展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主动适应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新变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的对象、内容、方式都出现了新变化。要更加突出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还要面向农村现代化,培养更多的从事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带头人。培训内容要从突出产中向全链条拓展,从突出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拓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培训形式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从以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通过手机视频等方式把春耕技术送到了农民手中,更好满足农民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学习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第三,积极面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新挑战。当前,农广校的发展面对很多压力。机构改革的冲击,部分地区也出现线断网破的情况;各类社会资源参与教育培训工作,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涉农院校等都在积极承担农民教育培训任务,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市场化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农民培训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特别是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参与农民教育培训,质量会更高,后续指导服务会更到位;社会办学机构机制更灵活,这些方面对农广校体系都会形成很大的挑战,大家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农广校作为公益性机构,要积极适应新变化,克服自身困难,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主动推进合作,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共同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發展。

三、进一步发挥农广校体系作用的几点思考

新阶段,农广校体系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定信心、求实创新,勇于变革,推动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一是树立大局意识,主动担当作为。要紧紧围绕三农中心工作,勇担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历史使命,坚持“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力量”职责定位,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民职业教育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2022年农业农村领域十大重点任务已基本明确,全国农广校体系要聚焦这十大重点任务,谋划好2022年培训工作。

二是突出中心职能,强化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作用,主动配合科教部门做好农民教育培训支撑服务工作。2021年,科教司将农民教育培训一些基础性、长期性、技术性工作以书面形式委托给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要包括政策研究、建设培训体系、项目过程管理、培训支撑服务、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各省也可以借鉴这种做法,进一步强化农广校与科教部门的合作协作关系。同时,要充分发挥农广校五级办学优势,积极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民中职教育等任务,夯实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地位。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培训质量和效果要过硬,要成为标杆。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变革意识,要创新办学思路,创新培训举措,不断提高培训效果。要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行业发展需求,主动听取产业部门和基层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科学设置班次,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将农民教育培训与地方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加强体系建设,夯实支撑基础。要积极争取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全力确保农广校由农业农村部门主管的体制不变、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变、五级体系的办学格局保持稳定。联合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农业企业以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等多方力量,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效协作、共建共享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四是推进内涵建设,提升培养质量。围绕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强化课程体系、培训标准和精品教材建设,规范组织管理,做好跟踪服务,打造培训品牌。强化师资队伍培训,开展共享师资遴选,加强农民田间学校,不断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效果。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整合开发优质线上学习资源,形成系统性的学习资源库,探索开展线上培训和学历教育,促进线上线下教育培训有效融合。

今天,参加会议的还有各省科教部门的同志,希望你们加强对省内各级农广校的指导支持,充分发挥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主体作用,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乡村人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农广校高素质农民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