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LICC范式的初中地理学生学习行为课堂观察
——以厦门市湖里中学“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为例

2022-03-01肖雪萍

地理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台湾省角色扮演学案

肖雪萍

(厦门外国语学校瑞景分校, 福建 厦门 361008)

课堂观察的旨归何在?崔允漷认为:“无论是课堂教学的改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研究,还是合作文化建设,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1]可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是课堂最重要的组分。本文以LICC范式中学生学习行为设计观察量表为基础,选取厦门市初中地理公开课“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一节的学生学习行为作为观察对象,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教学过程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设置了4个问题情境“在哪、怎么去”“带啥、准备啥”“玩哪、怎么玩”和“买啥、淘点啥”,使得整堂课“一境到底”。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为:图片导入引出台湾行、动手绘台湾、小组合作探究、游戏、自主学习与评价、角色扮演和诗朗诵。其中:“图片导入引出台湾行”环节以来自动物界的明星“团团”和“圆圆”两只熊猫的照片引出台湾之行;“动手绘台湾”环节则是教师给出台湾的轮廓图,学生在导学案中填图,同时有学生上台在黑板板画中填画出穿过台湾中南部的重要纬线名称、四周的临海、东北部和西南部主要的岛屿、距离大陆最近的省份名称;“小组合作探究”环节由学生小组讨论发言、相互补充,探究台湾的地形特征;“游戏”环节由学生使用白板帮教师挑选行李,并说明理由;“自主学习与评价”环节由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思路,分析台湾的年平均气温分布特征;“角色扮演”环节由学生模拟“台湾省物产博览会”中水果厅、林业厅、矿产厅、海洋厅的介绍人;最后,课堂在全班学生深情朗诵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结束。

二、基于LICC范式的学生学习行为观察与分析

以LICC范式为基础,本文主要从学生学习准备、倾听、互动、自主和达成5个视角编制观察量表,对学生学习进行定量记录观察和分析。

1.学生学习准备的课堂观察与分析

学生的学习准备包括课前材料和工具准备、知识准备、心理准备,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可以观察学生的课前预习和准备情况。本节课开始前,学生已全部回到座位,准备好地理教科书、地理图册、填充图册、导学案、笔等课堂用具并看向教师,甚至有学生两手整齐端正坐好,课堂安静有序,可见学生已经做好了上课准备。“绘制台湾地理位置和范围”环节,一名学生在黑板绘制,基本正确完成,可见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准备或者课前有预习工作。“角色扮演”环节,学生分别扮演了“台湾省物产博览会”中水果厅、林业厅、矿产厅和海洋厅的介绍人,用自己制作的PPT进行了声情并茂的介绍,均具有逻辑性和流畅性,水果厅一组还准备了台湾的热带水果在班级走动展览,这个环节展示非常成功。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前为角色扮演活动进行了充分准备。

2.学生课堂倾听的观察与分析

学生的课堂倾听可以通过课堂上教师讲解和播放视频等方式的时间占比,以及学生倾听的状态、面部表情等进行观察和分析。本节公开课教学时长为45分12秒,其中学生听教师讲解的时间为16分36秒,看视频的时间为1分28秒,听学生讲的时间为5分23秒,其他活动为21分45秒。四项内容所占比重分别是36.73%、3.24%、11.91%和48.12%(见表1)。本节课没有学生睡觉的现象,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边听边记笔记,时而抬头看黑板,时而低头写笔记;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学生能够很快进行动手操作。比如“量算台湾与大陆的距离”、导学案的完成,都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认真倾听的状态。前排学生的目光始终跟随教师,彷佛想把教师讲的都吸收进去。学生倾听时还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师生互动较多,说明学生聆听状态不错。

表1 学生课堂倾听时间分配

3.学生课堂互动的观察与分析

学生课堂互动主要围绕问题或者活动进行,表现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回答教师提问、与教师或者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表达等。教师在本节课共提出15个问题,学生个体举手发言5次,全体齐答5次,教师给予赞扬或肯定13次,追问3次,不理踩现象0次(见表2)。学生参与9个活动,学生个体参与活动3次,学生小组参与活动2次,全体参与活动6次(见表3)。通过学生参与回答课堂问题和课堂活动的情况可以看出本堂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表2 学生课堂回答问题互动观察量表

表3 学生课堂活动互动观察量表

本节课中,教师在每一次的互动结束后都会进行简要的点评或者清晰明确的小结,使学生能够明白这次互动中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如在“角色扮演”环节结束后,教师总结:“非常棒!我们的四位‘厅长’介绍了台湾丰富的物产,台湾被称为‘祖国的宝岛’实在是当之无愧,我们以后去台湾旅行也知道要淘些什么回来了。”

4.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察与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自主学习,或是小组合作、讨论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在本次教学中,学生进行了5次自主学习,分别是“完善台湾地图基本信息”“量算台湾与大陆的距离”“小组探究台湾的地形地势”“利用导学案分析台湾的年平均气温分布特征”“角色扮演”,占用的时长分别是3分51秒、30秒、3分41秒、2分钟和5分钟,共15分02秒,约占课堂总时长的33%。由此可见,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5.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与分析

地理学习目标是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或者期待。[2]学习目标是设计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可以从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有清晰认识、课堂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练习反馈如何、表情如何、目标达成人数、达成目标状况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学习目标来源于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课堂学习目标。[3]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特色。[4]本节课教师制定了3个学习目标(见表4):(1)通过填图活动和相关资料能说出台湾省的范围和位置;(2)根据图片和资料进行合作探究以及自主学习,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台湾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相关知识;(3)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本节课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观看视频、角色扮演等,在互动和倾听中达成学习目标。

表4 学习目标达成观察量表

(续上表)

本节课针对目标1的学习活动有两个:教师利用板书请学生上台填图,其他同学在导学案中填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修正和补充,再次请学生上台描述台湾的海陆位置。活动内容充分巩固了学生对台湾范围和位置的掌握,学生在目标1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轻松,完成效果较好,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较高。针对目标2的学习活动有三个:教师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得出台湾的地形和地势特征,通过互动提问得出了结论,但过程中主动举手回答的学生人数较少;通过游戏互动挑选台湾出行的行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自主学习探究台湾的气候特征。学生在学习台湾的地形地势和气候特征时,有些学困生对重难点知识比较茫然,较少主动参与,因此学习目标达成有所欠缺。针对学习目标3的学习活动有五个:图片导入、量算台湾与大陆的距离、欣赏台湾的地貌风光、角色扮演、全班朗诵《乡愁》,最后两个活动既达到了知识和能力的学习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表情轻松,情趣盎然,目标达成效度高。这些学习活动有效促成了学习目标的达成,整节课无不体现了教学设计艺术和教育教学的高度。

三、结果与建议

本文基于LICC范式的课堂观察方法,以厦门市湖里中学“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一节教学为例,从准备、倾听、互动、自主和达成5个视角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和分析,得出本节课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不再从学科专家或教材的角度出发,而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展开教学。[5]本节公开课,教师对教材进行了精心整合和再设计,以台湾旅行的情景设计贯穿整堂课,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既符合生活实际和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也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无论是倾听的状态,还是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都有不错的表现,较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也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思维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没有较好落实,未见主动举手提问的学生。当教师提出问题时,有时会出现教师打断或者代答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生的有效或深度学习。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巡视全班学生的眼神,学生如果眼神迷茫,则需要再重新讲解或者换一种教学方法进行讲解,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进阶。

猜你喜欢

台湾省角色扮演学案
台湾省巳经没有石材产业
角色扮演游戏
乡愁导学案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台湾海岸防护林树种林投、台湾海桐和水黄皮育苗技术研究
台湾省机能服饰技术现况及发展
英国在台办事处修改“台湾省”选项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比例尺(一)”导学案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