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原理》的完善及其意义

2022-03-01林润锋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空想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

林润锋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问世,是世界思想史上壮美的日出。在《宣言》问世之前,《共产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为其发表作了铺垫与准备。通过研读两个文本,不仅可以确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立场的一致性,而且可以发现《宣言》在继承《原理》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内容完善。

一、《宣言》对《原理》的完善之处

《宣言》是在吸收和借鉴《原理》基础上写成的。在核心思想上,《宣言》和《原理》具有内在一致性,都将最终目标确定为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在具体内容上,两个文本有许多内容相互对应。不过,作为一篇“准备公布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1]376,《宣言》比《原理》在谋篇布局上更科学,在内容上更加完整、更有逻辑性。

(一)丰富了阶级斗争理论

《宣言》开篇即阐明“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400。《原理》在文中虽然也指出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两个逐渐并吞所有其他阶级的新阶级”[1]296,但它到此处就戛然而止,没有进一步说明两者之间的斗争关系。另外,《原理》在文中虽然提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它们之间的斗争成了当前的主要斗争”的观点[1]306,但是这主要是为随后阐述共产主义革命进行的铺垫,并未对其进行具体分析,而《宣言》不仅分析了当时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与斗争情况,还把“(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看作阶级斗争的历史[1]380,从而使阶级斗争理论更具历史厚重感。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恩格斯对此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在提到该思想时认为,这一思想“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像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那样的作用”[1]385-386。列宁也认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一条指导性线索,它“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2]。因此,《宣言》在《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阶级斗争的革命性作用,从而丰富了阶级斗争理论。

(二)强调资产阶级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实事求是地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402,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产阶级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且“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405;第二,资产阶级利用纯粹的金钱关系斩断了各种道德束缚;第三,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第四,资产阶级发展大工业促进了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密集化。在《原理》中,虽然对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进程有所提及,对资产阶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贡献有所论述,并且其基于经济危机推导出构建新社会制度的设想与《宣言》中“两个必然”的思想也具有内在一致性,但《原理》主要以问答的方式简要概括了资产阶级在反封建中的政治作用,并且主要局限于探讨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并未对资产阶级曾经起过的革命作用进行具体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的第一章更加翔实和全面地阐述了资产阶级曾经起过的非常革命的作用,完成了对《原理》该内容的补充与完善。

除此之外,《宣言》还在《原理》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两个必然”的科学原因,阐述了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及其历史使命的有关内容,提出了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与举措等,虽然《原理》也曾论及这些内容,但在《宣言》对它们进行完善之后,这些内容的篇幅与逻辑论证变得更加丰满、缜密了。

二、《宣言》对《原理》进行完善的动因分析

在《宣言》对《原理》进行完善的过程中,重点论述了阶级斗争理论和资产阶级曾经起过的历史作用,这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

(一)批判蒲鲁东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错误思想

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蒲鲁东反对阶级斗争,主张在承认现实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进行医治。在《贫困的哲学》一书中,蒲鲁东自认为已经超越了激进的社会主义者与保守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实现了对社会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调和式发展。不过,在马克思看来,这只是蒲鲁东带有小资产阶级情调的改良主义思想。为了批驳蒲鲁东的错误思想,1847年马克思写了《哲学的贫困》一书。在该著作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内在矛盾必然会导致阶级斗争,而随着阶级斗争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工人阶级创造的新社会所取代。通过揭露蒲鲁东改良主义思想的反动性,马克思阐明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观察到无产阶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水火难容的两大阶级的对立,却没能发现无产阶级的主观能动性与革命性。马克思严厉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漠视,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寄希望于资本家发善心救济社会底层群众的想法只会让劳苦大众陷入无助的境地,进而阻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换言之,马克思认为空想社会主义已经堕落为一种用来缓和阶级斗争的反动思想。

(二)克服空想社会主义者漠视资产阶级曾经起过积极作用的缺陷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3]于是,有些人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并污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局限于咒骂与痛恨。其实不然,如果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只处于否定和谩骂的水平,那他就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任何区别了。1847年,当时所谓的社会主义者包括各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信徒,他们不仅忽视无产阶级所具有的革命性,还漠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的积极作用。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了资产阶级曾经起过的革命作用,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片面地看待事物的历史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这就是说,空想社会主义者更多看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肮脏和罪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观察到其丑恶之处,而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逻辑进行了深入的学理剖析。《宣言》在《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资产阶级曾经起过的革命作用,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偏见与思想缺陷,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三)阐明“两个必然”的重大历史结论

在《宣言》中论述完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将会取代封建制度和封建主阶级的统治[1]405。按照这一逻辑,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能战胜封建贵族和封建制度,以后将不可避免地被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制度所取代,这不是历史的偶然和巧合,其背后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起作用。在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客观评价与剖析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提出发现了“生产过剩”这个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瘟疫,进而推导出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自我扬弃才能克服自身的痼疾。换言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了资产阶级对推动社会发展曾经做出的贡献之后,紧接着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412-413这就是“两个必然”的重大历史结论,它唤醒了更多的工人,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资本主义社会掘墓人的历史使命。从资产阶级曾经起过的革命作用,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痼疾,再到最后落脚于“两个必然”的重大历史结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在《宣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宣言》对《原理》进行完善的重要意义

《宣言》对《原理》的完善,不仅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且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阶级斗争的革命立场,它极大地鼓舞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斗志,为新时代实现“四个伟大”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只有在不断发展中才能保持活力。在1848年至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宣言》相继写的七篇序言中,我们能够发现他们对《宣言》核心思想的坚持以及对其内容的不断完善,诚如1872年德文版序言所言:“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376这就是说,他们一方面强调不能抛弃最基本的一般性指导原则,另一方面又告诫人们一切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不要迷信其中已经过时的内容。而在七篇序言写作之前,《宣言》对《原理》所进行的完善,本身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阶级斗争的革命立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开篇阐明阶级斗争理论,不但批判了蒲鲁东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拒绝暴力革命以及反对阶级斗争的错误思想,而且与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划清了界限。这一科学理论,适应了当时的革命发展形势,助力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阶级斗争理论在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迸发出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无产阶级在认识到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之后,积极地应用该理论武器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另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对资产阶级曾经起过的革命作用的客观评价,并非为资产阶级正名或辩护,而是以欲抑先扬的方式唤醒工人阶级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在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阶级斗争的革命立场再次得到了体现。

(三)极大地鼓舞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斗志

《宣言》对《原理》内容所作的完善,为当时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当时,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宣言》中完善后的阶级斗争理论,极大地鼓舞了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士气和信心。在风雷激荡的革命年代,阶级斗争理论为千百万工人所认同,为工人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19世纪40年代,意大利西西里首先爆发了革命,虽然革命最后未能成功,但其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振奋了更多劳动者的革命精神,越来越多的民族逐渐觉醒,进而汇聚成滚滚革命洪流,世界历史因此而改变。就此而言,《宣言》作为“批判的武器”唤醒了更多无产阶级自觉地进行“武器的批判”。

(四)为新时代实现“四个伟大”提供了重要启示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宣言》中对《原理》完善的诸多内容,为我们实现“四个伟大”提供了重要启示。首先,要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这就是说,建设伟大工程是实现“四个伟大”的政治保证。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建好伟大工程、赢得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次,要坚持阶级斗争理论。在实现“四个伟大”的过程中,既要坚持阶级斗争理论,又要处理好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即要结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阶级斗争理论为经济建设服务。最后,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421。在新时代实现“四个伟大”的征程中,我们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只有生产力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为建好伟大工程、赢得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创造更多的物质条件。

总而言之,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原理》为基础,在《宣言》中丰富了阶级斗争理论,肯定了资产阶级曾经起过的历史作用,从而使得《宣言》的思想内涵变得更加丰富、饱满,阐明的科学理论更具有历史广度、理论深度与实践高度。

猜你喜欢

空想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
警惕“空想”
小老虎种花
警惕“空想”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不空想不抱怨 有激情在线状态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