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把握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的四重维度

2022-03-01杨丽艳高学义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高校学生党史

杨丽艳,高学义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1]青年学子只有深入了解党的历史,才能更深刻感知党带领人民取得现今成就之不易,从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前行。高校学生党支部正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四重维度,有利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准方向、用足力度,充分挖掘百年党史蕴藏的丰富营养,助力党员发展与党支部建设。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维度

清晰的教育目标能够帮助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党史教育中明确靶向、提高效率。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当从受教育主体的特点和党支部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好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着重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提高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和完善党支部建设之中。

(一)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升主体能力

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理论素养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员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领头羊”“领航雁”,党性修养理应成为他们的必备素养。应通过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升其主体能力,促进高校学生党支部整体政治素养的提高。

毛泽东曾强调:“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3]所以,提升党性首先要自觉地、自主地、原原本本地加强马列主义学习,特别是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了解党的伟大成就、熟知党的光荣历史,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学习、工作中,使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升党性还要始终以党员“自我主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调动党员自身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学生党员的“自我主体”具有两重性,一是作为学生主体,二是作为党员主体。这就要求学生党支部引导学生党员做到两种主体的辩证统一,既要引导其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又要要求他们认真学习党史理论知识,提升党史理论素养,加强党性修养。

(二)加强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提升组织力

加强党支部建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凸显了我党鲜明的政治特征。1927年,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真正实现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党的基层组织中落地生根,进一步加强了党对“枪杆子”的领导,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组织力、凝聚力。党的十九大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着重强调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突出其政治功能。这凸显了政治建设作为政党内在本质属性的意义以及组织力在政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立德树人与资政育人的双重任务,更以加强政治建设、提升组织力为目标。

政治建设不是抽象的理论,它具有切合实际的要求和准则。学生党员思想活跃,但政治理论素养不高,社会阅历不足,容易成为国外意识形态渗透攻击的对象。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党支部做到:强化党支部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善于从党的百年征程中总结先进党支部特征,建设标杆党支部,教育学生党员以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看待党的百年征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充分挖掘党的百年历史中的先进典型,学习坚持真理、坚持理想的中国共产党人品质,切实提升学生党员政治素养。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维度

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引导广大青年和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是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现实需要,具有深刻的价值意义。

(一)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是走在时代前列、肩负时代使命,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4]。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各个时代的“新人”坚定理想信念,接力完成时代任务的历史。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坚定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

学生党员思维活跃、视野宽广,是时代新人培育的重要对象。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到清华大学考察时表达了青年要“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5]的期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趋于国际化,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加剧,而学生党员社会经验不足,辨识能力较弱,容易成为“诱击”对象,从而动摇甚至放弃理想信念。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更应该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营养,通过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新时代信仰坚定者、梦想追逐者、事业奋斗者。

(二)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在其成长历史中,形成了以红色事迹为载体,以红色精神为反映,以中国共产党奋斗全部信息为内容的红色遗传因子。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学生党员传承红色基因,熔铸红色血脉,践行初心使命。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领域的中国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传承着红色基因、践行着初心使命。在革命战争年代,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表现在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行为中。其间,涌现了李大钊、黄继光、刘胡兰等革命烈士。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表现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使新中国摆脱一穷二白局面的建设过程中。其间,涌现了王进喜、邓稼先等奋斗者。在改革开放时期,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表现在加快经济建设、建成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历程中。其间,涌现了孔繁森、吴金印等改革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注重用红色故事教育人,用红色事迹感悟人,助力培育“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维度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加强世情教育、国情教育、党情教育提供了完美的内容素材。世情、国情、党情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对其中任何一种情况的理解都不能独立进行,需要综合分析、全面把握。

(一)重视世情教育,拓展视野广度

世情是指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7]。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世界现实情形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顺应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以世界革命运动视野观察中国革命运动趋势。洞察世情、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建立在对时代特征的正确认识与把握上,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的结果。邓小平以敏锐的洞察力科学判断并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置于世界背景下考虑,使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世纪以来,世情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政治力量格局急剧调整,世界经济不容乐观,国际秩序大调整,国际格局大洗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把握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积极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要树立世界眼光,具有国际胸怀。要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世情教育,拓宽学生党员视野维度,引导学生党员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强化国情教育,熔铸爱国情怀

国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基本情况的总和,它包含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与现实存在状况、物质与精神存在状况、国际与国内比较状况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国情认识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当时过早地提出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显然脱离了当时的国情。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国情,又进一步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为党的后续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毛泽东曾强调:“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8]在革命战争年代,只有立足中国国情,才能明确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进而解决“如何联合朋友,指向共同敌人”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些成就的同时也走了不少弯路,后者的原因就在于对我国国情的错误判断。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但这些变化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过程中的阶段性、局部性变化。树立正确的国情观,正确分析历史特点是广大青年融入国家发展的前提,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倍感现在生活来之不易;只有立足国情,才能切身融入祖国发展大势。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和学生党员学懂、弄通、立足中国国情,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热爱,牢牢把握住大有可为的时代机遇期。

(三)加强党情教育,汲取前进力量

党情是一个政党在某个时期的基本现实情况,即政党的自身状况与所处的外在条件。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认清党情的历史。

在解放战争胜利前的西柏坡会议上,毛泽东结合革命形势,深刻认识到全国革命的胜利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求全体党员“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9]。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缺乏经验,对党情的认识也发生过偏颇。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党中央正确分析党情,开始全面地拨乱反正,党和国家的工作逐步步入正轨。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党面临的考验依旧严峻,形势依旧复杂。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并首次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纵深发展。

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党情也在无时无刻发生着改变,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党情教育,要使学生党员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的征程,我们要牢记加强党自我革命的重要意义,“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0]。

四、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要高度重视,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实际、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3]。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切忌“走马观花”,应该提高站位,要通过加强支部制度建设、丰富党史教育手段、拓宽党史宣传途径等实实在在的措施开展党史教育。

(一)加强支部制度建设,确保学习常态化

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要通过加强支部制度建设,确保学习常态化。一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一方面,通过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集中学习党史,推动形成支部委员带头、党小组组长牵头、党员群众互动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通过邀请红军战士、道德模范进支部和党支部书记宣讲等方式推动党史学习理论化、故事化、常态化。二是建立完善日常理论学习制度和激励机制。通过开展党史著作阅读月、党史理论宣传月活动,评选阅读达人、理论宣传红旗手等,捕捉学生党员学习兴趣点,激发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党员日常学习状态,推动高校学生党支部形成好学、乐学的党史学习浓厚氛围。三是严格落实先锋示范岗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结合,积极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一分子,是教职工与学生、党员与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其为学生服务的能力、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办实事解难题的能力都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与形象。因此要严格落实先锋示范岗制度,通过党建带团建、党员带团员,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党的宗旨,学习党史理论知识。

(二)丰富党史教育手段,实现学习多路径

党史教育是坚定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提升学生党员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史教育,要以学生党员的个性特征为切入点,把握好其学生角色与党员角色的两重性,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并举。

重视理论学习,创新党课形式。一是依托新媒体,开办线上主题党课。学生党员是与互联网密切联系的一代,进行党课理论学习要采取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如通过“线上”邀请革命前辈、劳动模范、优秀党员等录制先进事迹语音“领学”,公众号开设党史知识“导学”,举办线上党史问答比赛“促学”。实现主题党课推广化,理论学习常态化,线上学习多样化。二是依托红色资源,开办红色讲堂。高校学生党支部应重视发挥革命陈列馆、红色博物馆等红色资源的作用,积极组织体验式、沉浸式党史学习。如带领学生党员身着红军装,聆听红军后代、讲解员讲解红色故事,踏访革命遗址,观瞻革命文物,从中接受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

重视实践教育,丰富实践活动。一是发挥高校优势,组织暑期红色实践。党史实践教育是感悟党的奋斗历程、领略党的伟大成就、汲取党的历史经验最为直观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党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契机,动员学生党员走出去,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观察生活变迁,用心灵感受新时代伟力。积极号召学生党员组建红色暑期实践团队,前往井冈山、延安、沂蒙山等革命圣地实地考察调研,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广泛接受革命精神洗礼,真实调研革命老区时代变迁,在调研中学习党史理论知识。二是依托当地资源,组织实地调研。高校学生党支部应立足当地,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人物、红色文化、红色遗址,带领学生党员实地拜访、参观,直观感受党的奋斗历程。充分结合脱贫攻坚伟大事迹,前往当地脱贫村感受百姓生活实际变化,用身边的实际案例教育学生党员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用身心感悟党的宗旨与性质。实现党史学习渠道多样化、党史领悟深刻化。

(三)拓宽党史宣传途径,激发学习兴趣点

“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3]。而党史宣传的方式与途径会直接影响党史宣传的效果,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党史宣传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党史宣传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学生党员既掌握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拥有着基础的党史理论知识。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党员将二者融会贯通。例如:各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党支部可发挥编导、摄影、剪辑优势,自编自导拍摄红色微电影;中文专业学生党支部可依托文学报刊,增设党史故事专栏,组织“品文学经典,悟红色文化”系列讲座丰富党史宣传方式;美术专业学生党支部可发挥绘画优势,进行党史绘画创作,使党史学习形象化、生动化;声乐专业学生党支部可发挥专业优势,结合百年党史创作歌曲,组织红歌巡演等活动。

二是切实依托社团优势,将党史宣传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学生社团是具有共同兴趣的学生群体组织,将党史宣传融入到社团活动中需要寻找理论与兴趣的契合点,做到二者的合理结合。例如:高校学生党支部可依托书法协会开展红色书法展,依托诗词协会组织红色诗词创作与朗诵,使学生党员和社团成员在满足自身兴趣的同时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与历史经验,真正做到趣味性与理论性的统一。

三是依托新媒体,发挥互联网优势。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高校青年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的一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联合思政教师、红军后代、劳动模范开办线上红色讲堂、先进人物事迹讲堂,提升党史教育的传播力、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1]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生党员是广大青年中的先锋队成员。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学生党员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探索史、创业史、复兴史,勇担时代重任,争做时代先锋,志做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高校学生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党史上的今天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