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吊疗法Neurac 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实施效果探究

2022-02-24瞿慧

人人健康 2022年26期
关键词:步态上肢偏瘫

瞿慧

(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南通 226010)

据统计,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患者200 万例,大部分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发生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神经肌肉激活技术(Neurac),可以激活患者休眠或失活的肌肉,重建运动模式,确保核心肌群的稳定,对肢体功能、步态平衡等能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2]。为探讨悬吊疗法Neurac 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的效果,将之与传统康复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以此探讨Neurac 技术的优越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5 月~2021 年10 月收治的7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先入院35 例设为对照组,后入院35 例设为观察组,基础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龄55~78 岁,平均(61.22±5.89)岁;左侧偏瘫19 例,右侧偏瘫16例;Brunnstrom 分期:Ⅳ期21 例,Ⅴ期14 例。

观察组男性21 例,女性14 例;年龄56~76 岁,平均(62.01±5.18)岁;左侧偏瘫18 例,右侧偏瘫17例;Brunnstrom 分期:Ⅳ期20 例,Ⅴ期15 例。

两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可比较。

纳入标准:抽取的70 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脑卒中偏瘫,均为首次发病者;年龄50~80 岁者;病程<6 个月者;意识清醒者;认知能力正常者;语言能力正常者;知情研究内容者。

排除标准:排除脑卒中复发者;合并脑肿瘤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营养代谢疾病者。

1.2 方法

两组接受相同治疗方案。对照组接受运动再学习疗法。指导患者练习够物、操作、坐起、站立、行走等动作,按计划开展康复训练分步骤完成。从分析作业、练习丧失成分、练习作业、训练转移等方式,对已掌握运动作业进行反复练习,每次训练30 分钟,每日分成上下午两次训练。

观察组接受Neurac 技术。了解Redcord 培训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适当放松情绪。(1)患者仰卧,上抬患者的骨盆,以弹性绳置于患者骨盆位置,使用弹性绳为患者减重,下压吊带,使患者膝关节保持在伸直状态,避免旋转、侧屈,通过反复的训练,能增强患者下肢肌力的恢复。(2)患者摆放成侧卧位,保持髋关节的外展,将患者的健侧腿抬起后,适当伸髋,伸患侧腿,吊带下压将患者身体抬起,保持患肢内踝和患者第7 胸椎维持同一水平面,维持生理曲度在正常状态,避免发生旋转和侧弯。(3)患者仰卧位,保持腰椎的中立位,对绳长进行调节,保持和髋关节30°以上的屈曲度,将治疗床下降,患者骨盆离开床面,对弹力绳进行调节,小力度对腰椎曲度进行调节。例如: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可保持跪姿,将手臂伸直,保持肩关节与身体成90°,练习俯卧撑。(4)患者仰卧位保持肩部的外展,使用分体式吊带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将宽吊带置于患者背部。伸膝盖、臀部、抬高身体,保持手臂外展到180°。逐步增加运动强度,每次锻炼50 分钟,共训练4 周[3]。

1.3 观察指标

根据Fugl-Meyer FMA-UE(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肩、肘、前臂、腕、手等部位协调、反射能力进行评判,评价总分计66 分,得分低表示损伤严重[4]。

FTHUE-HK(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对上肢整体功能评价,评价项目有12个,评分低代表上肢功能障碍情况严重[5]。

BI(Barthel 指数),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对患者的穿衣、洗澡、大小便及如厕等肢体控制情况进行评分,评价总计100 分,得分高表示自理能力高。

根据FMA-LE 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下肢仰卧屈肌协同、伸肌协同及坐位协同等运动功能进行评价,评价总分计34 分,得分高代表下肢功能恢复好。

根据Berg 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身体的平衡能力,评分总计56 分,以得分高表示平衡能力高。

根据躯干控制能力评定量表(TCT)对患者三维步态进行评价,评分总计100 分,得分高表示患者对躯干的控制能力高[6]。

对两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进行记录,包括步速、步频、步长、步宽等指标,数据结果做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SPSS22.0 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t 值检验,P<0.05说明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

治疗后,2 组上肢功能评分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表1 治疗前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评分项目 时间 观察组(n=35) 对照组(n=35) t P FMA-UE治疗前 37.12±3.96 36.98±4.02 0.146 0.883治疗后 49.45±3.95 45.87±3.24 4.145 <0.001 t 13.041 10.186 P <0.001 <0.001 FTHUE-HK治疗前 3.81±0.49 3.79±0.56 0.159 0.874治疗后 5.32±0.58 4.46±0.41 7.163 <0.001 t 11.765 5.711 P <0.001 <0.001 BI治疗前 66.12±4.67 65.87±4.52 0.227 0.820治疗后 81.64±6.88 74.95±6.74 4.109 <0.001 t 11.042 6.619 P <0.001 <0.001

2.2 下肢功能的恢复情况

治疗后,2 组下肢功能评分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表2 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评分项目 时间 观察组(n=35) 对照组(n=35) t P FMA-LE治疗前 13.79±2.38 13.18±2.85 0.971 0.334治疗后 26.71±3.34 22.75±3.39 4.922 <0.001 t 18.637 12.783 P <0.001 <0.001 BBS治疗前 20.64±3.06 21.02±2.87 0.535 0.593治疗后 40.21±4.78 33.52±4.47 6.047 <0.001 t 20.399 13.921 P <0.001 <0.001 TCT治疗前 70.87±7.52 69.96±7.65 0.501 0.617治疗后 89.92±7.23 85.02±6.98 2.884 0.005 t 10.803 8.603 P <0.001 <0.001

2.3 步态时空参数

治疗后,观察组步速、步频、步长、步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组间步态时空参数比较()

表3 组间步态时空参数比较()

?组别 步速(cm/s) 步频(次/min) 步长(cm) 步宽(cm)观察组(n=35) 45.79±5.27 74.71±8.24 42.22±7.69 20.71±2.86对照组(n=35) 36.85±6.22 66.57±5.69 35.34±7.12 22.81±3.06 t 6.487 4.809 3.883 2.966 P<0.001 <0.001 <0.001 0.004

3 讨论

研究发现[7],肢体功能障碍属于脑卒中发病后神经损伤。有一部分患者在出院后,会出现明显的肢体功能减退,使正常生活受到影响,患者表现出抑郁、绝望的情绪,严重时还会发生自杀。可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要重视后续康复治疗,才能提升康复效果。临床通过用药、早期康复训练等方式,已广泛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常规治疗、康复训练的单一性、重复性、趣味性差等缺陷,专业康复医师不足等问题,都会使康复效果受到影响。

对照组应用的运动再学习疗法可以帮助患者重塑大脑,重建大脑功能,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恢复患者的大脑功能,修复受损的中枢神经。而悬吊运动疗法通过辅导装置的使用,将患者身体在绳索上悬吊,帮助患者训练核心肌群,用于神经系统康复,通过层次性的顺序,帮助患者训练核心肌群,重视局部稳定肌低负荷等长收缩,对整体运动肌进行激活,患者保持科学姿势,以最大收缩阻力等长收缩,激活局部稳定肌,渐进式增加负荷,达到预期的稳定作用。后续接受整体运动肌闭链、肌力和开链模式控制等项目训练,纠正错误运动模式,恢复患者的平衡能力,恢复对四肢的控制能力。其中对照组应用的锻炼方式缺乏对躯干控制的训练,观察组方法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以此提升整体恢复效果。

综上所述,Neurac 技术可以改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患者肢体平衡能力,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能力,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步态上肢偏瘫
步态异常,老年人应警惕这些疾病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