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2022-02-24刘娟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暴风资本化盈余

□文/刘娟娟

(许昌学院 河南·许昌)

[提要]本文在论述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关系基础上,对暴风集团研发支出资本化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其盈余管理动机,并对盈余管理后果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建议。

一、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一)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式。目前,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式有三种。第一,全部费用化,是企业将当期的研发活动支出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不确认相关的无形资产。全部费用化的优点是处理操作简单,不存在操纵盈余的空间;同时,研发支出可以加计扣除,降低了企业的税负负担。全部费用化的缺点主要是否定了研发活动的价值,认同研发活动在将来无法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研发活动如果成功,就形成了企业的账外资产,影响了企业的财务数据和市场反映,这样会削弱企业研发活动的积极性。第二,全部资本化,是企业在研发支出发生时就认为是企业的资产,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在无形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时进行摊销。全部资本化的优点是提升了企业研发活动的积极性,但忽略了研发失败的可能性,忽略了不同企业研发效率不一致的情况。第三,有条件资本化,是介于全部费用化和全部资本化之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是一种被企业更广泛采用的方法。有条件资本化对前两种的会计处理方法的缺点进行了改进,但这种方法下,企业的管理人员自主界定费用化和资本化,带来很大的主观性,给企业盈余操作提供了空间,从而影响了财务信息的质量。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研发活动的处理采用的是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企业将研发活动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对于研究阶段产生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管理费用,对于开发阶段产生的支出,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要求才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

(二)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概念。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由于各个企业的经济情况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有些会计问题不能达成一致的看法,比如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等,因而会计准则在制定时仅给财务人员提供一些大致的处理框架,不能针对全部的会计实务给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因此,财务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就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即会计政策选择。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是指实务工作中企业的研发支出在开发阶段的支出有一定的选择空间,满足准则规定的五条标准(技术可行、完成意图、经济价值、完成开发、可靠计量)可以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否则计入研发费用影响当期损益。财务人员在五条标准上的判断上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判断结果不同会计处理方式也不一样,也就是本文所说的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

(三)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动机分析。由于会计准则没有对企业具体会计政策的应用给出全面的限制,所以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就留有选择的余地。尤其对上市公司而言,会计政策由于可选择的范围大、比较容易操作等,就成为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会计政策的选择和盈余管理的动机紧密联系,常见的盈余管理动机有:第一,债务契约动机,是根据债务契约理论,债权人会对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做出一些限制性条款,如果偿债能力不达标,债权人会收回自己的资金,因此债务人为更好地获得资金,会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来满足契约中的限制性条款。第二,收益平滑动机,是指上市公司为使财务报表看起来持续稳定的盈利,通过盈余管理来平滑企业的收益,在公司利润较高的年度有意的压低利润,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转移到亏损年度。在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时候,在利润较高年度选择降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比例来压低利润,从而使企业有稳定的盈利趋势,进而给报表使用者留下良好的印象。第三,扭亏为盈的动机,是指上市公司为了规避退市的监管,会基于会计利润达标而进行盈余管理。在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时,管理层在预计利润亏损年度会提高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比例从而使会计利润达标。

二、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一)暴风集团公司简介。暴风集团因其被大多数用户熟知的暴风影音播放器,上市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暴风集团于2015年3月24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按照证监会的分类标准,属于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股票简称暴风科技,股票代码300431。自上市以来,暴风集团的业务由原来单一的互联网视频业务发展成为互联网视频、互联网电视和互联网体育等多项业务的综合性互联网企业。暴风集团从开始登陆A股上市,就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风光无限,股价疯狂上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股价上涨34倍,到5月21日股价达到暴风集团的最高价327.01元。然而短暂的风光之后,暴风的股价就持续下跌,直到2020年11月退市,暴风集团的退市价为0.28元,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大家在一片嘘唏中冷静下来,暴风从神坛跌落也是有原因的。2015年上市当年发布的第一季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为-320.85万,公司公告说是“虚拟现实业务处于早期大规模投入阶段,导致公司一季度整体亏损”。公司研发投入该不该背这个锅?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是不是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二)暴风集团研发支出情况分析。暴风集团自主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支出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等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研究活动的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开发阶段支出为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活动的支出。开发阶段支出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同时满足五项条件的资本化,否则费用化。暴风集团2020年退市,2019年年报没有报出,所以分析暴风集团研发支出是从2014年到2018年。如表1所示。(表1)

根据暴风的年报披露,可以看出研发投入的会计政策一直是有条件的资本化。从表1可以看出,研发投入的金额基本是逐年增长的,研发投入的金额包括全部计入损益的费用化支出和先计入开发支出后经确认计入无形资产的资本化支出。从表1中可以看到,暴风集团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率是逐年增加的,尤其是2015年上市以来,资本化率增加了一倍。结合表2盈利能力分析表,2015年净利润比上市前一年增加了3倍多,而上市后的2016年净利润变成了-2.42亿元。上市当年研发支出的不正常反映有可能表明,暴风集团为了营造良好的盈利能力和业绩,有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嫌疑。

表1 2014~2018年暴风集团研发支出信息一览表

(三)暴风集团研发支出资本化虚增利润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将本应费用化的研发支出资本化表明减少了管理费用,从而使利润虚增,影响企业财务状况,进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比较多,本文选取净利润、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衡量暴风集团的盈利能力。通过表2可以发现,暴风集团上市后,2016~2018年的盈利能力持续下跌,公司的净利润从2016年的-2.42亿元一直到2018年的-20.23亿元,2018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077.65%。根据暴风年报的描述,公司上市当年开展了新的业务,比如VR和TV板块,研发投入的金额从2014年的0.9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36亿元,投入金额增加了49%;2016年的研发投入金额逐步加大,达到了1.97亿元,同比增加了45%,投入项目的资金不能及时获得收益,从上市后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处于不理想的状态。为了维护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业绩,暴风集团可能通过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来美化其盈利能力。(表2)

表2 暴风集团盈利情况分析表

以2015年为例,2014年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率为14.42%,按照14.42%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率对2015年进行会计核算,更改后的会计处理方式将使管理费用增加0.19亿元,净利润也会随之减少,进而影响其他盈利能力,如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为了避免亏损更多,暴风集团2016年和2017年的资本化率达到了39.62%和56.21%,远高于行业的平均资本化率27.58%。

(四)暴风集团进行盈余管理动机分析。暴风集团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可以通过分析2014~2018年的偿债能力来获得。暴风集团2014~2018年偿债能力分析如表3。本文结合暴风集团的偿债能力,从债务契约动机、收益平滑动机和扭亏为盈动机三个方面来研究暴风集团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表3)

1、基于债务契约的动机分析。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暴风集团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压力都比较大。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反映一个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这两个指标的值越大,表明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暴风集团的流动比率由2014年的1.99降到2018年的0.30,速动比率由1.95降为0.17,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到2017年和2018年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不能保障对短期负债的偿还,短期偿债能力较弱。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是衡量一个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暴风集团的利息保障倍数连续五年为负值,当该指标的值低于1时,表明企业难以支付利息,从表3可以看出,暴风集团长期偿债能力的压力比较大。基于债务契约,当债务人的财务状况不达标,债权人会对债务人提出一定的限制条件。债务人为了获得债权人的资金支持,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美化财务报表。因此,暴风集团可能通过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尤其是公司上市当年为获得融资有盈余管理的可能。

表3 暴风集团偿债能力分析表

2、基于收益平滑的动机分析。从表2可以看到,暴风集团2016年和2017年的净利润和销售净利率都是负值,净资产收益率却为正值,说明当时企业的净资产也是负值,暴风集团已经资不抵债了。2016年和2017年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率达到了39.62%和56.21%,高于上市当年的29.11%,如果按照上市前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率14.42%计算,暴风集团净利润还会大幅度降低。有研究表明,一旦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意识到首次发生经营亏损,将会采用非正当手段来调整盈余。暴风集团的管理层通过研发支出费用化转换为资本化来粉饰企业的财务报表,也没有抵挡其利润为负值的趋势。所以,有理由认为暴风集团通过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来调整利润,从而达到平滑收益的目的。

3、基于扭亏为盈的动机分析。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行业特点普遍是研发投入的回收周期长、资产变现能力比较差。如果研发失败,就会引起企业极大的损失甚至破产,一般的金融机构通常不愿意提供贷款,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通常都面临融资难的困境。为了更好地获得资金,只有经营业绩出色才能吸引到资金。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企业都想展现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免有扭亏为盈的动机。2015年上市当年,暴风集团的净利润为1.58亿元,到2016年,暴风集团的净利润为-2.42亿元,这种巨大的反差不得不让人怀疑其存在扭亏的盈余管理的可能。如果2016年按行业平均资本化水平来计算利润,估计这两年利润的反差会进一步加大。

(五)暴风集团进行盈余管理后果分析。暴风集团上市当年通过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盈利能力指标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表现良好,到2019年暴风集团董事长入狱、高管离职,公司主要业务都陷入停摆状态,到2020年11月集团退市,其盈余管理并没有带来良好的发展,反而使其陷入财务困境中。主要原因还是集团多元化扩展的战略问题,从2015年上市以来的互联网电视和VR业务板块,每年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一直到2019年这两个核心业务还未实现盈利。暴风集团的战略需要巨额的融资来支撑,通过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可以使其因财务状况表现良好获得融资。然而这样的手段给暴风集团带来的最终影响是不利的。同时,对投资者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投资者无法通过财务报告来辨别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从而造成错误的投资判断。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暴风集团案例的研究发现,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财务人员对资本化五条标准的主观判断,有一定的操纵盈余空间,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的大小对企业的当期利润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会计准则中也没有对研发活动信息披露进行明确的规范,所以企业管理当局会利用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从而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最终会影响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所以需要一些措施制约这些行为的发生,同时也不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首先,完善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关键是对开发阶段五条标准的主观判断。准则制定部门应对这五条标准进行细化,针对不同的行业尤其是研发密集的行业,有一个大致的定性和定量的标准,比如有学者就曾提出设定一个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上限。

其次,完善研发信息披露制度。企业的研发信息是企业的机密信息,过于详细的披露会给竞争对手机会,对企业形成不利的发展。当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比例偏高(高于同行或者历年资本化水平)时,应在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时对做出会计处理的依据做出明确的说明,便于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企业就会在操纵利润和详细披露研发信息中做出权衡。

最后,加强对研发支出的外部监管。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对恶意的盈余管理加强处罚力度;承接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要认真审核研发活动相关文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尤其是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明显偏高时,在细节中发现盈余管理的痕迹,提高甄别利用研发支出实施盈余管理的能力。

猜你喜欢

暴风资本化盈余
军工资产资本化现状及问题研究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202A暴风新影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政策出台,BFC暴风影院如何发展 专访暴风新影销售总监李晓志先生
浅谈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的公司化与资本化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暴风来袭——2014交通行业特点回眸
暴风来临:气候变化的征兆
浅议人力资源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