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实践研究

2022-02-23杨东宁夏艺术职业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5期
关键词:贺兰现代文手工艺

杨东(宁夏艺术职业学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出于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和现实需求,探索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创融合发展及产业化示范,促进区域文化和旅游创新能力增长和产业效能提升。以“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创融合发展”为研究支撑,以“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创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化提升”为最终目标,形成区域特色文创技术集成应用创新思路。有效推动当地政府、文创企业、艺术职业院校等创新主体间资源整合与有机联动,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与示范,构建开放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协同发展。

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源远流长,承载着西北地区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流布的美好记忆,是独具历史文化底蕴与地域特色亮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片,融汇历史传承、民族习俗和地域文化,具有工业化生产无法替代的文化温度,如何寻求其与现代文创融合并推进产业化发展,实现贺兰砚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既关乎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复兴,又关乎文化产业市场兴盛、繁荣以及扩大就业、拉动内需等民生福祉。

一、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状况的综合现状

任何传统手工艺的生存与发展都必须经受市场考验,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在融入“当代”的过程中,经历过只重效益、盲目生产、质量不精、市场萎缩的阵痛,在当今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并不是传统技艺得以保护发展的“温棚”,并不会给贺兰砚雕刻产业带来意想中的“兴隆”,坐等“保护”与传统意义上的技艺传承不会实现产业繁荣发展,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名片的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能否以打造宁夏及西北地区文化符号的基本构想,借助现代文化创意理念融入,关注审美性与实用性并重,不断提升高层次文化内涵与品位,使传统手工艺品焕发生机,形成 “活化”效应,实现产业化发展,急需注入创新发展新理念。

反观我国文创产业的成长已经历了从初创到成熟的发展之路,文创产业与创意已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省市自治区都大力加强建设文化强省(区)的战略目标,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而现代文创作为新型文化创意概念,其产品设计在对多种文化吸收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整合并创造出新的文化内容,能够最大限度激活传统手工艺固有发展形态和模式,使之真正融入现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市场,从根本上促进融合现代文创产品设计及产业发展,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在发展过程中忽略了文化创意的融入,忽视了传统手工艺作为文创产业化示范发展的思考,就会失去以群众需求为主体的市场份额,急需为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目前以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宁夏工艺美术产品市场小,影响力不够,且分布零散、产品种类少、不实用且不便购买是现存最突出问题,致使这一非常有代表性的地方工艺美术类型并没有走进广大消费群体,没有被大众认可,没有实现产业化发展。

(一)艺术性不足

现有市场上大多贺兰砚作品(或衍生产品)因缺少艺术设计感和文化感染力,产品形式老旧、结构单一、细节粗糙、器型笨拙、美感不足、档次较低,难以引起大众的消费冲动,难以成为收藏、自用和送礼的最佳竞品。

(二)实用性不足

从实用角度考量,不少贺兰砚作品(或衍生产品)用料靡费、工期拖沓、体量较大、成本较高,市场综合接纳度和竞争力较低。对于大多消费群体而言使用价值降低,则意味着缺少文创产品中“实用性”这一重要元素。

(三)时尚性不足

有些贺兰砚作品(或衍生产品)未能找准消费兴趣点,融入现代社会生活,聚焦时尚文化功能,优化改良产品内涵,精准定位产销环节,体现地域风土民俗,精心创意包装设计、产品的形式美感设计,使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均能产生良好的审美体验和购买需求。

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经历了产业发展期的阵痛,传承人出现群体性迷茫且对“文创”概念认识不一,故需要高起点预设创新研发思路。

改变现状必须以市场调研为基础,深入探究市场对传统工艺产品的需求意愿,或设想通过遴选优先发展对象,将代表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非遗技艺)的技艺大师(传承人)、工作室(工坊)作为“现代文创”融合并推进产业化发展的示范对象,同时面向市场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尝试运行集约化的预约、生产、营销管理机制,建立科学运行流程和良好营商环境。

首先,严格本地遴选机制,对传承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后劲足的宁夏贺兰砚传承群体(工坊)设立为“文创”融合产业化示范试点,通过田野调查,对试点传承群体(工坊)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基础与成果进行整理,并深入景点、企业等进行市场调研,考察国内“文创融合”优秀案例,结合大众购买需求(动机)与购买心理调查分析,找到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意融入的关键节点。以砚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意联盟的形式,加强对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创融合设计,培养产业新品牌方法与途径的探索,为合作各方提供切实服务及建议。

其次,服务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注重文创设计人才的培养与发掘,由院校、企业和传承群体共同建立人才交流合作机制,职业院校要深入开展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传承谱系、传统技艺研究与实践,通过成立相关专业,通过课程对接实现传统技艺的“教育传承”与发展,在作品设计、新工艺研发方面紧密结合现代文创理念,实现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

再次,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落实和加强区内外文创设计人才和项目的学习培训交流,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多维整合并优化完善地方现代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在砚雕技能人才培养方面,通过运用灵活的教学培养手段、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人才成长平台,将本土砚雕技能人才总量扩大、质量提升。通过搭平台、打品牌、拓市场,不断提升人才的价值感和获得感,提升“中国贺兰砚之乡”的知名度和聚焦度。将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纳入人才申报、认定、保障等政策范围内,从项目申报、社会保障、荣誉评审、人才住房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不断壮大贺兰砚雕刻技艺人才队伍,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最后,通过对传统手工艺的技艺特色以及蕴含的实用价值、人文精神、文化底蕴等内容的挖掘和阐释,从现代文创设计的视角,寻求与现代大众社会生活的契合点,让“产业化”为传统手工艺寻找生存延续的空间,实现传统手工艺传承的“活化”效应。

二、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创融合发展实践探索

找准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创融合发展的结合点,依托项目合作单位及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传承群体,尝试顶尖优质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与现代文创理念的碰撞、渗透和融合过程,培育彼此融合发展路径与模式,形成初步运行样板并实行推广;尝试将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保护和发展与现代市场理念相融合,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深度挖掘,形成以形式创新、审美创新、功能创新、技艺创新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以适应文旅融合发展市场所需。

发挥现代文创融合功用,探索审美与实用并重的设计制作理念,兼具时尚性与收藏性,摆脱现有困境并规划产业化示范前景。

一是以贺兰砚传统手工艺技艺传承发展为核心,借“传统手工艺+现代文创”“非遗+跨界延伸”,夯实传统手工艺产业融合发展基础,激发产业活力,打造集教育、休闲体验、传习、收藏、展览、文创产品、出版、影视制作、学术研究和就业为一体的多元立体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产业链。

二是探索多维融合的手工艺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技艺活态传承,依托本地贺兰砚雕刻技艺非遗工作室、文化城、职业院校实训基地,通过人才培养、工艺革新、文化创意研究,生产线的建立,推动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拓展、产品向服务转变、创作向“创造”转变、单一产业向产业链衍生。

三是把握文旅融合产业优先发展机遇,建立现代文创体验式消费机制(免费会员制),为潜在购买者提供极致用户体验,将手工DIY 制作、展示等较为新鲜的文创产品模式与旅游纪念品定制、非遗馆(本地区砚文化展示馆)展示、文化传习、文化游学和旅游购物等融为一体,使众多贺兰砚制作(展示)工坊成为游客(学习与观摩者)打卡地。

四是依托政策支持,与辖区“非遗”中心建立联系,发挥院校“创研实训基地”引领作用,加强品牌宣传,进一步提升扩大贺兰砚文旅商品创意大赛的影响力,与贺兰砚雕刻艺术品各类行业展会影响力,利用电视、新媒体等宣传平台,为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文创产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市场化改良和产业化示范的实践探索

传统手工艺进入新时代,应与现代手工艺创意理念实现融合发展,这应该是传统手工艺形态发展的新方向。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对从业行业、人员状况进行普查,调查中行业遇到的问题及状况令人担忧,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活化”课题受到各界重视。针对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产品艺术性、实用性和时尚性等诸多不足的研判与改良,尝试预见其产业化发展路径与模式。生产性保护是贺兰砚主要保护方式之一,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需求促发展,充分利用政府职能、数字媒体等手段保障贺兰砚非遗文化遗产长久发展。

尝试通过打破行业壁垒,遴选试点,整合资源,以“文创”为引领,建立集约化创研生产群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订单导向的生产秩序,完善科学化的生产流程,克服生产的盲目性;改善材料和工艺不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逐步解决工艺、质量、定价、营销等制约产业化发展与市场竞争力问题。

(一)市场引领,创新驱动

需要完善定价机制,以文创引领,做好产品分级管理,制定定价标准,加强监管力度,逐步消除贺兰砚市场上部分产品存在的溢价随意现象、价格过高的问题。

(二)调整体制,创新经营

需要改革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借助政府、社会力量、职业院校参与传统手工艺宣传展示、培训、传习、创意、设计、研究、营销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采取“传统手工艺文创公司+制作基地”等多元化产业形式,同时采用先进管理技术(软件、平台)优化企业、工坊业务流程和日常管理。

(三)优化结构,创新管理

需要引入社会资本,引进先进管理理念、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规范传统手工艺企业、工坊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发展机制,构建传统手工艺市场化体系,搭建精准多元的非遗手工艺营销推广新平台。

综上,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创融合发展及产业化示范的结合点如下:

一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积极用好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政策与专项资金,加大推进贺兰砚工艺美术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发展定制化、个性化产品引导贺兰砚与衍生产品向个性化、定制化、品牌化升级,通过定制化、个性化等方式,发展小众高端市场。

二是加强个人小型工作室、作坊的保护发展,引导贺兰砚传统工艺美术加快产业化培育,鼓励传承群体与文化企业、事业单位、院校开展传统工艺传承创新和改造升级,支持符合条件的技改项目列入区级重点技改项目库,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和技改基金支持。

三是推进人才培养,将非遗传承与院校专业建设结合,开展产教融合发展的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就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等全方位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实现成果固化。充分发挥贺兰砚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人才引领带动作用,鼓励技艺大师(传承人)按照现代师徒制传承发展传统技艺,积极推动企业、产业基地与院校建立人才培育及产学研合作基地,扩展“订单式”人才合作培养,进一步强化贺兰砚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支撑。

四、结语

传承的核心是创新发展,构建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新模式需要企业、市场、院校、政府的综合施策与协同发力。

以文创为引领,努力拓展将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与市场深度结合的发展空间,通过“文创”融入推进产业化示范实践,深入研究现代文化创意融入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的思想理念与技术手段(形式),开阔视野,虚心学习,引进国内实力派“文创公司”,共同为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实践把脉献策,找出宁夏贺兰砚与文旅市场接轨的发展路径和空间。

以市场为主导,遴选与整合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传承资源,开展生产、经营机制重整工作,集中制作、创新等人力资源,不只出作品,还要出产品,构建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产业链,打造宁夏文旅融合发展新品牌,宁夏传统文化新标签、金名片,全面提升现代城市视觉品牌形象。

在政府的主导下,以创新发展为理念,开展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产业群建设,积极推进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创意推广等工作,夯实传承与创新基础,实现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产业化,为文旅融合发展开辟新空间,形成市场新业态。

为实现宁夏贺兰砚传统手工艺 “活态”传承发展新模式、实现传统手工艺技术革新与内涵创新打下产业研发与产业示范基础,推进现代文创融合与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双提升。

猜你喜欢

贺兰现代文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贺兰砚赏析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从歙砚到贺兰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以匠人之心为山著名——贺兰砚之“闫家砚”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嘎玛:扎曲河畔的手工艺之乡
贺兰口砂岩吸水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