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研究

2022-02-23李林平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5期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能力

李林平(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2018 年6 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思路、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等。2019 年4 月2 日,教育部办公厅颁发《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要求通过3 年时间,在全国各类高校中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 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正式启动了全国范围内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步伐。“双万计划”构成了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战略性抓手,这种政策拐点不仅将深刻塑造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格局,而且为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关键契机。地方应用型高校一般是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行业为己任,以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其独特的特点,在办学定位、专业定位等方面,要与社会、行业、产业需求相契合。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明确学科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依托行业发展和区域发展,采取“差异化”和“比较优势”策略,开展特色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具体包括科学合理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打造应用型教师队伍,构建良好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闭环的多元化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等。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竞争优势,努力打造出具备引领示范作用的专业。

一、专业概况

学校前身为2000 年创办的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广西分校,2003 年在此基础上创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2014 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是全国目前唯一一所以“艺术设计”命名的本科高校。学校立足文化艺术行业,面向全国,服务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类型定位为艺术类、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2004 年开设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面向职业教育,积累了较丰厚的教学资源、实训条件。2014 年学校升格本科,本专业成为首批招生的本科专业,开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一直坚持名师引学,北海学习、北京实习实践的双城培养模式。经过17 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本专业在校生2756 人,形成了“一核二驱三融四模五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产教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逐步凸显特色,2021 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专业定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根据国家“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提出的“加快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新型文化产业业态,建设文化旅游强区”政策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OBE 理念,坚持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立足文化艺术行业,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经济区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专业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教学环节,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品德高尚,视野开阔,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三、专业建设措施

一是对标国家标准和行业发展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流专业建设的核心;三是注重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拔高专业平台;四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突出、三个整合、四个强化、五个结合、六个提升。”“一个核心”坚持立德树人为核心;“两个突出”即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三个整合”即整合课程模块、整合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四个强化”即强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五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六个提升”即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教学条件、提升教学方法、提升教材质量、提升教学管理、提升毕业生竞争力。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党建为引领,强化“三全育人”,通过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方面,切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坚持“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协同共建,构建“四位一体六化三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孕育和行为养成四个功能有机统一起来,“六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哲学化指导、现实化渗透、专题化整合、问题化导向、小组化学习、专业化融合;三结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专题与系统结合、思政与双创教育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精准对接行业需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基于OBE 理念,坚持“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综合设计应用能力为导向,以“产学研用”一体化为路径,构建“一核二驱三融四模五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实现“知识融合、能力递进,素质贯通”的人才培养效果。首先确立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突出应用型,加强综合设计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其次创新培养途径,通过“名师引领,双城培养”双引擎,名师名匠常态化参与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论证、课程教学与评价等,实施“北海+北京”双城培养,学生前三年在北海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大四到北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促进专业建设高质发展;第三融合教学内容:深化“产教融合、专创融合、专思融合”三融合,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契合,打通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壁垒,充分发挥每门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综合设计应用能力;第四构建课程体系,以OBE 理念为指导坚持“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通识教育模块、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和实践教育模块四大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第五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组建跨专业团队、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培养合作化、评价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实现“知识融合、能力递进,素质贯通、综合考评”的教学效果。

(三)围绕“应用型”精准发力,打造特色“金课”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应用型特色“金课”建设为抓手,能力为导向,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式。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新体系的教材;以项目为载体,把“知识课堂”转变为“能力课堂”,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情景式、探究式、案例教学、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考核推行多个阶段,包括平时成绩、作业成绩、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等;教学评价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由企业专家、校内同行、任课教师、学生互评成绩组成。《广告设计》课程2022 年6 月被认定为第三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包装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品牌设计与VI》三门课程入选校级校企共建课程。

(四)引培并举,打造高素质应用型教学团队

教师队伍是进行高质量教学的基本条件。培养一定数量的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对推动整个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同时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达到合理水平,能够有效支撑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依托“向海扬帆人才提升计划”,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抓手,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启航计划”采用青年教师“导师制”,组织新教师入职培训,帮助新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使青年教师尽快站上讲台;“远航计划”聚焦应用型本科教师专业发展应具备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发展意识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能力。“引航计划”开展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成果总结凝练、教学团队建设等,培育专业教学团队。“领航计划”围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组建名师工作室,培育拔尖人才和教学名师,提升带头人的学历、职称、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应用型综合实践教学团队入选校级教学团队。

(五)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质量监控,确保教学质量

遵循“全程监控、全面评价、持续改进”的理念,构建学院、教研室、主课教师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学院统筹教学运行规范,教研室监督课程内涵,主课老师把关课堂教学全过程。建设常态监控与专项评估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督导相结合、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三结合”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报告)等主要教学环节进行常态化质量检测评价,定期开展师生满意度调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做好学生在校学习及发展情况评价、学生评教、毕业生追踪调查等,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四、专业建设成效

通过不断的专业建设,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立足海洋特色文化,将专业特色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原创活力,在项目合作中涌现出大批高质量文化创意作品,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2022 年11 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入选广西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

(一)形成了文化文创文旅、共情共鸣共享,“双侧体验”的教学特色。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文培元的文化素养提升路径,通过名胜体验、环境熏陶、课堂领悟,实现文化共情提升学生多元文化素养;构建了以文化形的创意设计课程体系,通过商品吐槽、作业评鉴、产品创作,实现文创共鸣提升学生创意设计能力;构建了以文塑旅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式,通过行旅感悟、项目规划、校企推进,实现文旅共享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了人才培养供给侧的建设与发展,又适应了行业需求侧的现状与变化,成效显著。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学院,联合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北海市涠洲岛新绎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文创产品研发中心”,与北海市远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建“融媒体创作中心”,为北海银滩、涠洲岛、海丝首港、北海老街等广西区重点文旅项目开展“海洋文化创意项目联动”,近三年共计完成项目开发50 余项。“北海市高德镇赤西村食用菌产业品牌提升项目”入选了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组委会与民政部直管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设计的力量—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案例”。

(二)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强化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开展以项促学、以赛促学、以创促学的“三促”模式,持续提升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58 项,国家级立项23 项,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1 项、铜奖1 项,自治区金奖2 项、银奖3 项、铜奖14 项,最具商业价值奖1 项,三位教师荣获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4 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 项,2019 年荣获“全国优秀院校奖”,区级一等奖23 项、二等奖68 项、三等奖92 项,连续三年荣获区“优秀组织奖”。

五、结束语

通过专业建设与改革,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根据第三方公司2021 年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报告,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生人数729人,毕业去向落实人数634 人,占比87%,就业生从事岗位的专业相关度为80%,就业岗位主要为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就业职业呈多元化分布。学生的专业通用能力达成度为97%,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达成度为97.78%,对就业岗位适应性总体满意率为93%。培养品德高尚,视野开阔,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找准自身定位与特色,切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以教师团队建设和课程建设为抓手,突出创意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构建符合新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应用型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