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智慧医疗,推动智慧医院建设

2022-02-23蒋晓英邢念莉

张江科技评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医疗智慧智能

■文/蒋晓英 邢念莉

随着与智慧医院建设相关的利好政策密集出台,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医工结合项目加速推进,智慧医院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改善患者就医的重要支撑手段,是推动和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和高水平发展的有力措施。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国家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普及与共享。医疗信息化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支撑。在医疗信息化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慧医院的建设,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更是凸显了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性。

利好政策推动智慧医院建设

2009年1月,IBM公司首次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随后,IBM公司又提出了包含智慧医疗在内的六大领域。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2019年提出,我国智慧医院涵盖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及智慧管理三大领域。智慧医院的本质是通过门诊和住院阶段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优质、智能化、便捷化的软硬件设施来实现服务患者、服务医生、服务护理、服务医院管理的目标。智慧医院建设的内容涉及院前急救、远程医疗(诊断、检查、手术等治疗)、智慧预约检查流程、智能导诊、智能机器人患者随访、智能财务管理、设备管理、智能护理系统等。智慧服务主要面向患者,通过智慧化举措提高患者就诊的便利性、可及性及患者的整体就诊效率。

2014年8月,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8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正式提出智慧医院建设概念。在大政策的影响下,相关部门相继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医疗、远程服务和跨医院数据共享。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三级医院2020年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明确互联网医院相关责任关系。在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引领下,为规范医院智慧化建设,国家卫健委于2019年3月发布《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提出建立0~5级医疗机构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体系,进一步为智慧化医院建设指明了方向。2021年3月15日,为指导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建设智慧医院,提升医院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国家卫健委发布《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为各地、各医院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时提供参考。

智能背景下的智慧医院建设

● 以服务医务人员为宗旨的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主要以服务医务人员为宗旨。智慧医院建立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连通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及医学影像存贮与传输系统(PACS)等系统间的信息,为医生诊疗提供信息化便捷服务。近年来,随着医院、企业的深度合作,医工结合的人工智能项目发展迅速,主要以医学影像诊断、5G远程诊疗、智能机器人、智能救护车等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为主。以肺结节的影像诊断为例,人工智能软件与影像医师在对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进行诊断对比发现,虽然二者的检出率均为100%,但人工智能软件检测肺结节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影像医师。由此可见,智慧医疗在医学影像诊断方面凸显优势。

● 以提高患者就诊效率为核心的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患者,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互联网+医疗”的就诊惠民服务,即通过设立的自助缴费机、检验报告查询机、手机微信问诊、微信预约挂号、网上办理住院等服务,减少排队就诊、缴费、办理各种手续的时间。二是“智能随访+诊后指导”,即通过互联网医院、云诊室等途径提供视频问诊、复诊开方、智能随访、健康宣教、用药提醒等线上看诊服务。三是“智慧停车+就诊导航”,即基于院区内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实景地图等功能,精准定位,引导患者便捷就医,减少往返。上述智慧服务措施可以打通院前、院中和院后的医疗流程环节,让“患者少排队,数据多跑路”,增强患者就医感受。

● 以提升医院管理能级为目标的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主要包括运营管理、后勤管理两大方面。运营管理指管理信息化,包括建立大型设备智能管理、手术间智能管理、科研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后勤管理主要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在设备预警、环境监控、安保等方面实现可视化、智能化管控,支撑科学的监测、预警、分析和辅助决策。总之,智慧管理为医院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提升管理能力,为医院管理保驾护航。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启智慧医院建设

在智慧医院建设背景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合专科特色并侧重服务人群,以标准数据为基础、以创新技术为核心、以便捷服务为导向,突出亮点项目。2019年9月,为解决肿瘤患者诊疗困难和患者就医效率等问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开设浦东院区,并启动了智慧医院建设,即进行了智慧化软硬件配置,实现了涵盖患者端、医护端、药品管理、手术室管理等智慧医院建设雏形,期望为医疗机构智慧医院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患者端智能就医服务链

面对初诊患者挂号难的问题,患者端智能就医服务链推行了门诊精准预约功能。此外,患者端智能就医服务链可以实时推送就诊中的患者信息,这样不仅提升患者就诊流畅度和满意度,而且缩短患者无效等候时间,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同时,患者端智能就医服务链以医院的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建立了患者线上个人就诊云档案,患者可自行在线上查询病史、检查检验报告等信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患者端智能就医服务链开设了线上核酸检测自助下单、患者门诊输液诊间预约等服务,提高就诊效率,减少不必要排队。

● 医护端诊疗便捷工作链

医护端主要以医护工作便捷为前提,通过“钉钉”App实现医生线上查询医疗信息。智慧护理包括耗材智能订数管理、检验标本闭环管理、心电监护、输液泵等设备联网监控系统、手术转运交接流程等数字化管理,真正实现硬件智能、流程智能、管理智能的智能化护理体系。例如:病区智能信息屏可以一屏查询患者信息,对新入院、出院、手术、危重症患者信息一目了然;输液监控系统对病区输液患者的输液过程进行动态监控,通过可视化护理,全面提升临床护理安全及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 药品全流程管理供应链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药品以化疗药品居多,医院引进了一体化药房自主设计立体调度密集存取配发系统对药品进行集中管理。冲配机器人对化疗药品进行自动冲配,在提高冲配效率的同时减少人工冲配对药剂人员的身体损伤。门诊气动物流发药系统、自助取药机、病区智能药柜又进一步实现了药品的自助分发,降低人工出错率。自动化设备通过药品信息平台对药品入院后各环节统一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全程可追溯,提高发药效率。全处方前置审核结合事后处方点评和重点药物动态监测等方式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全方位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手术室智能管理工作链

手术室管理系统是医院智能医疗行为管理的重要系统。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浦东院区在手术室内引入了手术室医护人员行为管理系统。例如,医护人员从进入手术室即可自助获取尺码匹配的手术衣、手术鞋,物料植入芯片可以实时跟进物料去向。此外,广泛应用的手术耗材可以通过智能耗材柜、物流机器人等设备的投入,实现全流程管理,减少人工运送与干预。

猜你喜欢

医疗智慧智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