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未来的长三角创新协作分工体系

2022-02-23文/曾

张江科技评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省管理体制合肥

■ 文/曾 刚

“十四五”期间,长三角“三省一市”应构建面向未来的长三角创新协作分工体系,并创新长三角一体化保障机制,推动长三角“三省一市”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

构建面向未来的长三角创新协作分工体系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为了解决长三角“三省一市”一体化发展不足的现实问题,应该根据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构建面向未来的长三角创新协作分工体系。

第一,提升长三角区域总体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目前,上海、杭州、南京、合肥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8所(一流学科99个),占全国总数的25%(34%),科技资源优势明显。上海应依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及科教资源优势,在光子科技、能源科技、类脑智能、计算科学、生命科学等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领域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实现颠覆性集群式突破;浙江省(杭州)应依托阿里巴巴、浙江大学等产学融合优势,让以电子商务、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江苏省(南京)应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在材料科学领域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努力取得一批原创性研究成果;安徽省(合肥)应结合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聚焦量子科学,持续强化全球引领性地位。

第二,拓展长三角科研院所之间量子卫星工程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全球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地。首先,依托上海-合肥量子技术合作,打造长三角量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走廊。自2003年以来,上海已累计投入1.2亿元,支持量子过程相关项目200多个,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优势。合肥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一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规划和建设的主体单位,实现安徽省与全国领先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创新。长三角各市联合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前景广阔。

第三,依托区域行业协会,搭建新材料发展平台,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2016年,长三角石墨烯产业协同发展推进会在常州召开,常州、上海、宁波三地共同签署《长三角石墨烯产业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石墨烯之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合作,共建石墨烯创新中心和产业园。随着石墨烯技术工艺的突破,石墨烯企业越来越多。加强长三角城市在新材料科技领域联合攻关、联合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刻不容缓。

“建议借鉴“两弹一星”的成功管理体制经验,即政治主导、行政支撑、技术负责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优势的“三位一体”管理体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创新长三角一体化保障机制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发展,还需要创新长三角一体化保障机制。建议借鉴“两弹一星”的成功管理体制经验,即政治主导、行政支撑、技术负责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优势的“三位一体”管理体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化长三角“三省一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组建“卡脖子”技术的联合攻关“国家队”,并构建“三位一体”(政治-行政-技术)的管理体制机制。

建议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的现行管理体制基础上,增设多方参与联动的长三角科技创新攻关领导小组,重点抽调张江实验室(上海)、之江实验室(杭州)、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合肥)、紫金山实验室(南京)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各省市分院、头部企业研究中心等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优秀科研人员,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攻关突击队,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卡脖子”基础技术联合攻关,构建知识生产(高校、科研机构)、转移转化(中介机构)及应用(企业)良好运行的健康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长三角“三省一市”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

猜你喜欢

三省管理体制合肥
三省发布“十四五”交通规划 明确智慧交通任务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区域联动护流域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豪华的龙舟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湘鄂赣三省开展新闻出版广电战略合作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演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