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践的”高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2022-02-23刘勇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1期
关键词:模式改革高职

刘勇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化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化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基于“实践的”“实-理-实”课程教学模式,界定了模式的理论依据、内涵、实施要素及其功能等等,提出高职化工课程实施“实-理-实”教学模式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高职;化工课程;模式改革

我国化工行业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的发展时期,化工企业急需“三懂四会”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当前,我们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但仍未摆脱重理论轻实践、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能力不强,职业能力和素养与就业岗位要求较为脱节的现象,本文分析我院化工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顺应学情,对接生产一线岗位要求,基于“实践的”的“实-理-实”课程教学模式,并对基于“实践的”高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高职化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职业岗位要求脱节

多数课程教学内容呈现“本科压缩鉼干”的特点,重理论、轻实践,内容繁杂,理论性强,实践训练项目少,化工课程的实践条件要求较高,限于学校实训条件,课程实训开出较少,学生很少能接触到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对其结构和性能不甚了解,缺少实际操作锻炼,故课程教学内容与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应知、应会脱节。

2.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不适合当前的高职学情

我校20级、21级化工专业近200人,学生都是单招生,高中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薄弱,近于空白,它们是多年应试教育的不适应者,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尚未养成,生源情况与普通高校极为不同,他们不适应以知识为主的学科应试教学模式,但他们喜欢动手,喜欢做具体的项目,喜欢团队活动,他们的具象思维较活跃,抽象思维较薄弱,他们适合“做中学”的方式认知事物和规律,从做的过程中感受、认知对象,在充分的感性基础上去悟原理、技术等才会有效,学生对有实用价值的实践兴趣浓厚,如:生产香水、护手霜、牛奶酸度的测定等,多年的教学实践反复说明一个事实:对他们采用知识为主的学科教学模式,是脱离学情,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没有遵循量力而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常常是事倍功半,收不到多少教学效果。

3.教师缺少生产实践经验,数字资源匮乏,故教学方法就相对单一

多数教师从大学校园到讲台,没有生产一线的生产经验,对“三懂四会”的岗位要求不熟悉,专业教学数字资源匮乏,教师备课前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如一张合适的图片、或一段理想的视频,教师需要大量精力寻找教学资源,占用大量的备课时间,故老师们自然沿用“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学科传统教法,导致学生难以对实践性较强的化工课程留下深刻印象,教学效果不理想。

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与岗位工作的实际要求吻合度不高

课程的考核通常以一张试卷来决定,而生产岗位重要的职业技能考核较少或训练时间和考核要求不够,课程考核未能高度契合高职的教育特征。

二、高职化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化工专业教育是培养化工生产一线“三懂四会”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着重传授“化工生产的操作性学问”,培养学生“生产技术的智慧”,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设备和工艺的体系”,这是我国高职教育的进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定位经过多年的探究和调整已经逐步形成的共识,也是行业、企业的迫切要求,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实践教学就成为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的教学环节。面对来自企业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们提出了如下改革的思路:顺应学情,因势利导。以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借实践的“势”导出理性的认知,以再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应用中感受课程学习的价值,逐步增强学习信心,逐渐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应从生产一线实践的迫切需要开始,随后的理性认知活动和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的认知逐漸深化,学生从实践的具体活动,到掌握抽象的一般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从0到一、然后再从一到二、到多的拓展深入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信心和能力才会逐渐恢复、增强,才可能逐渐摆脱过去学习多年形成“应试-信心降低-应试-不想学”的恶性循环,助学生进入“实践-认识-有收获-信心改进-实践……”良性学习循环,因此提出化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实-理-实”课程教学模式。

1.“实-理-实”课程教学模式的内涵

“实-理-实”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是哲学的实践认识论,其内涵遵循了教学的原则,其进程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工技术的发展规律,其本质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化工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遵循教学的原则和人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其内涵如下:第一个“实”指导入性实践活动。泛指实验项目、生产项目、生产任务、历史故事、相关困惑等;教师的任务是选择实践活动,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等;学生的任务记录、描述现象或事实,提出困惑、准备汇报等;这一教学环节的功能是给学生具体、生动、充分的体验,助学生建立丰富、全面的感性认识;其环节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启发性、量力而行、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契合化学、化工生产技术的起源和发现规律。第二个“理”指理性认识活动。泛指基于感性活动的联想、猜想、质疑等讨论;教师的任务是设计从感性到理性的话题;学生的任务是对话题进行判断、推理、概括归纳,师生完成基于证据的推理和模型的建立,从实践活动中得出概念、方法、原理;这一教学环节的功能是组织驱动、激活思维、控制进程、生成知识和技术标准;其环节体现教学的启发性、循序渐进的原则;也是化学、化工認识的必然路径。第三个“实”指应用性再实践活动。泛指生产应用性的实践活动,如:探究实验、生产试验、产品推荐、问题解释、设计流程等;教师的任务是设计欲解决的实验与生产任务、生产问题、工作任务等;学生的任务是完成应用实践任务、制定方案、准备汇报方案等;这一教学环节的功能是进一步深化认知,助学生迁移、飞跃,感受技术的价值,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其环节体现教学的巩固性、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该模式循环反复,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认识方法、实践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由0到1、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

2.高职化工课程实施“实-理-实”教学模式的思考

重构现有化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施基于“实践的”“实-理-实”教学模式。对以知识体系为导向,以知识理论传授为重点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按照基于“实践的”“实-理-实”教学模式,重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坚持能力为重的课程内容体系;变“先学后做”、“先知后行”学科应试教学模式为“实-理-实”的应用型教学模式; 使我们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实际和认识规律,从而能更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新生人校后或课程开设前的认识实习,安排学生到工厂、企业去感受一线的生产环境,让学生以辅助工和学徒工的身份来充分感受、体验行业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对行业的广泛认识;通过“学前实习”,学生对生产实践中接触到的各种规格类型的仪器、设备、材料以及生产工序、工艺流程、治理等方面有了较好的认知和体验,为后面的理性学习打下“物质”基础;学生在以后的理论课堂上就不再是空洞的假想和盲目的想象,而是对各种术语、概念、定理等的理解、掌握都能建立在具有各种真切形象的“物质”基础之上;此外,通过认识实习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行业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有助于每个学生尽快转变到职业角色中或准职业角色中。

采取计算机模拟仿真实训,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学校应采购化工仿真软件,弥补实践设备的不足,如:单元操作涵盖离心泵、换热器、液位操纵、间歇釜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等,以及全流程开发试验,如乙醛氧化制醋酸工艺流程等多个方面的训练,都可以在模拟仿真实训室以边讲边练的方式,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开停车及事故处理等等,确保学生的技能培养。

开设综合实验和生产实习。在学生完成了专業核心课程的理论学习基础上,应在综合实验室进行教学与实践活动,教师安排实验题目,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艺路线,提出所需的实验原料及器材,组装实验装置,探究打通实验流程,制备满足要求的产品。通过综合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关键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而且能够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学生根据专业课程的要求以及实验室设备情况,学会了设计工艺流程,对生产过程进行治理,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另外,每年都应安排一定时间的生产实习,通过实习了解了生产车间的主要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规格及对能源的要求,了解了各产品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生产原理、工艺操作规程,产品的工艺指标、操作指标及工艺生产过程,了解了各产品生产过程的主要设备的结构及其操作情况,学生能够虚心向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职业素养。

改革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热点,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焦点,承担国家转型升级的重任,只有找准方向,坚定不移的实践,才有可能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李朝辉,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拉尔夫.泰勒,【M】,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本文系眉山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研究课题“高职化工课程“实-理-实”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门课程为例 ”。

猜你喜欢

模式改革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实践技能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探析
拓展训练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现代高职院校教研活动改革与创新探讨
“变被动为主动”机械类工程图学课程作业评价模式改革与应用实践
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