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016-04-20赵忠陈遇春

成才之路 2016年8期
关键词:模式改革教学创新高校

赵忠 陈遇春

摘 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格局下,“谁掌握教育,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导”。钱学森之问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难解之题。农林高校应应立足实情,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着力建设独立性实验学院以期突破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实际,就农林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了进一步推进农林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基本共识。

关键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模式改革;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C961;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8-0005-02

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如何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新时期赋予高校的历史责任。农业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农林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也是我们建设一流农业大学的应有职责。

一、顺应教育改革形势,肩负高等农林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使命

1. 集中优质生源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农林教育的理性选择

高等农林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行业的产业化低、学科专业实践性强、科研转化率低以及社会分层的差别性使得农林高校长期以来始终难以突破生源质量问题,创新人才培养职能更是难以彰显。因此,如何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的、既服务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社会发展,又能为该校提供优质研究生生源的创新型人才,成为摆在该校面前的一道急需破解的难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创新实验学院,将招生制度改革、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学改革有效统筹起来,无疑对高等农林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突破。

2. 准确定位是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破点

学院的功能和着力点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验区。通过有效的招生方式,吸纳优质生源,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集中力量探索培养模式改革,为全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办学质量积累经验;二是教师教学改革的试验田,能有效推进教学改革,为教师创造一个更加适宜和宽松的教学与教改平台,激励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力争产出一批新成果,并把经验和成果及时推广到本科教育实践中;三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新天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潜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学院成为优秀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新天地。创新实验学院和其他学院并不是一种并列、独立关系,而是一种衔接、协同关系。

创新实验学院通过教学改革,按照新模式实施对优质生源“强基础,重素质,强能力”培养,两年后学生再回归各相关学院、学科和专业学习,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过程和效益的最大化。

二、明确目标,搭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创新实验学院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试验和探索,在起步阶段就面临着极为复杂、尖锐的问题:它既涉及学校宏观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管理问题,也涉及学院层面的办学体制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问题;既涉及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也涉及广大教师的认同和参与问题,同时还涉及教学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学生及教学管理的转换等问题。因此,要推动创新实验学院的稳步发展,就必须在充分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该校实际,以学院体制创新为载体,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创新。

1.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找准亮点,突破难点

(1)目标定位与模式选择结合当前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际,创新实验学院各大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知识基础宽厚、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具备较强的实践和科研能力的优秀本科生,为研究生教育输送高素质、创新型的能够胜任交叉学科研究任务的优质生源,为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并具有持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为此,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体现因材施教,按照英才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其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2+X”模式:一二年级,按学科大类实施学科通识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强化学科素质基础,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第二学年末,实行专业分流,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和学科专业,分类优化培养。分流按照以下两个通道进行。一是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道。对进入此通道的学生,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着重进行学科基础教育,强化学科交叉知识学习,加强科研训练,培养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成为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学生在第三学年末经过学业考核,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分别按照“本——硕——博”连读或“本——博”模式继续学习。二是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通道。进入此通道的学生,由相关专业学院配备导师,制订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主干专业+选修模块或辅修专业模块等方式,强化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为学生成为行(产)业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奠定基础。对外语基础好的学生,学校则广开与国外名校合作培养的途径,优化培养方案,为学生出国(境)深造或联合培养提供政策、条件支持。

(2)学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创新实验学院与各专业学院相沟通、相衔接的“两段——三阶——多类型——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2+X”模式要求,分列学科通识教育阶段和专业与个性发展阶段,创新实验学院重点负责学科通识教

猜你喜欢

模式改革教学创新高校
拓展训练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变被动为主动”机械类工程图学课程作业评价模式改革与应用实践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