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赏析

2022-02-23曹茜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景象朱自清景物

朱自清是中国久负盛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以思维缜密以及塑造真切人物形象著称,能够将文学情感融入文字,并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最终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唤醒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从朱自清散文集中选取优秀片段,不断发掘朱自清散文中的优秀精神品质,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达到传承文学作品精髓的最终目的。

由于朱自清致力于发展白话,所以,其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朱自清将西方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相融合,最终创造了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散文风格。为日后其他作家的散文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正如朱自清在《背影》中的文学自述,“我是大时代中一名小卒”,朱自清在自己的随笔、日记以及散文的创作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自己坚持自身的社会使命感以及热爱生活的写作主张。无论何时,在拜读朱自清的文章时,都能够体会到其一字一句中透露出的坦率真诚,以及内心的那份自然和恳切。

一、文风清奇,贮存诗情

朱自清的散文从文学内容来看,融合着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思想,与当时所流行的传统思想文化不同,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更多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光芒。虽然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许多桥段以很多的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彷徨与不安,以及对于时代的反思,但许多的情节也体现了朱自清本人的真诚与正直。将人性的光芒与文章内容相融合,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朱自清自己对于文学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文学人物心灵创造的向往,形成了具有朱自清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

而文学作品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真实情感。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作者的肺腑之言,这也正是朱自清的文章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的根本理由。在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很难找出用华丽辞藻描写人物、景象等的文学片段,这也正是朱自清文章的特点,朱自清认为,散文从不是以华丽的文学语言去打动读者的内心,而是用真挚的情感以及对于茫茫众生相的细节描写,将自己朴实的文学情感表达出来,并与读者的心灵相融合,从而起到触动人心的作用。在朱自清的文章中,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人性的光辉,文章至简却可述情思,无论是描写场景、叙事或是抒发情感,朱自清的文学用语总是随意吐出,并且在字里行间透出自己的文学个性。正如他在《一封信》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想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这是朱自清的情感变化。在《荷塘月色》中,通过对美丽景象的联想,与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相照应,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另外,朱自清透过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捕捉荷花叶子和花朵的神情姿态,描写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花朵表面的同时,表现出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景象,最终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月下意境。

二、情景交融,淡成意境

朱自清散文的美,并不仅仅在于文章中对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描写,还在于朱自清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表现出生活的情景美感。选择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捕捉平凡中的新意与诗情,集中创造独属于朱自清风格的艺术形象,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能够找到文章内容蕴含的自身感受。另外,虽然朱自清在文章中描写的生活内容并没有特殊的实际含义,是每个人在平常生活中都能够遇到的实际场景,但正是因为这一文学特点,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读者能够在文章中找寻自己生活的痕迹,并与文中的情节产生共鸣。这也正是朱自清能够用平凡的语言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朱自清的笔下,通常感觉不到文章的具体节奏,却总是能够在中心聚集点的附近,无形地感受到朱自清对于文章脉络的把握,从而逐步了解朱自清文章诗意中的美。

例如,在《背影》一文中,描绘的情节不过是父亲为儿子送行这一件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日常小事。而在朱自清的笔下,文章演化为一连串平凡而细小的事情,从主人公与父亲为奶奶奔丧完,拓展到父亲为孩子送行、看行李以及与商贩讲价等情节,朱自清抓住了人物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与动作。用最朴实的语言对文章进行描述,从而呈现父亲与孩子之间深刻的亲子情感。如父亲攀爬月台时狼狈的动作,足以表达文章中父亲的那份爱子之心,而对于孩子的情感描写,则是寄托在了文章最后,即對于孩子的神态细节的刻画,“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一句的叙述,包含孩子对父亲想要表述却尚未表述的真实情感。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作者对于不幸家庭的描述与同情,以及对于父亲与孩子之间深深的亲子之情的赞颂,还有对年华易逝的唏嘘感叹。在文章中,能够体会到主人公对于父亲逐渐老去的叹惋之意,而这种复杂的文学情感,一时之间无法用语言倾诉,只能用真切的泪水平衡内心复杂的情感。文章结尾的这一次落泪使文章的情感得以贯通,使文章的情节与无数的读者进行心灵的连接。另外,在文章的开头,朱自清先用“背影”为题,突出了文章写父亲背影的主题,接着描绘主人公由于祖母去世,父亲亏空,家境惨淡的文学情节,交代主人公与父亲相会的背景,使在旅途过程中,父亲与商人小贩砍价以及在火车上挑选座位等细节描写与文章最后的背影主题相呼应。在烘托、反衬等文学特定手法下,表现出父亲对于孩子的疼爱。在文章的最后,主人公怀念父亲的背影,虽然自己在千里之外,却始终能够回想起父亲那苍老的背影,表现出主人公无法在父亲身边尽孝的痛苦以及遗憾,饱含主人公对于父亲更深重以及更浓烈的愧疚之情。对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有力的回复,即《背影》的文学主旨不仅想表达孩子对于父亲的怀念,还想深刻地表现父亲与孩子之间双向交融的亲子之情。最能够打动读者的,往往就是那些表露在淳朴自然风格下真挚的爱。正如杨振声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只有了解大众的朴素情感,才能够用最真挚的语言去描绘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最终达到文情并茂、意趣盎然的文学效果,最终为读者留下含蓄的诗情余味。

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在朱自清散文景象描写中,经常使用文中有画、画中有情的散文描写方法,他习惯将自己的实际文学情感沉淀在景物描写的过程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效果。朱自清在为读者创设阅读环境的过程中,创设出一种独特的文学视野,在朱自清的许多散文作品中,读者能够体会到他所刻意营造的哀愁的文学意境,随着情节的不断深入,将主人公人格中的闪光点与自然景物中的情相融合,创造出情与景独特相会的艺术境界。而这种艺术境界的创设能够展示主人公的全部人格魅力,将美妙的情感意象作为主人公人格魅力的独特外设,从而形成全新的精神内核。在朱自清的文章中,不难发现,文章中独特的美妙意象真实象征着不同人格的精神拟态,或是主人公特定的情感描写,最终形成了清秀俊逸的情感风格。朱自清的写景散文用巧妙的语言刻画外界景象的独特情感氛围,寄托文章想表达的主体情感,最终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文学意境。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篇注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以古代诗歌的情调描绘中国南方春天的美丽景象。在文章中,绿草如茵、花木争荣的景象描写,不仅是为了触发春天的美丽意境,还是为了描绘春天景物蕴含的生机与活力,寓意属于春境中的人们能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收获属于自己的希望的美好愿望。《春》不仅是一篇景物诗篇,还是一幅蕴含春天独特意象的美丽画卷,是一首赞颂青春的美丽颂歌。文章在开篇就曾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利用散文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于春天的盼望之情。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是将春天拟人化,形成一幅具有春天独特魅力的情景画卷。而总分总的文学句式不仅描绘出春天的景象,还在勾画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文学意境以及拓展读者阅读视野的同时,用不同的角度渲染了春天的可爱之处。在文章中第三个对春风进行描写的地方,朱自清逐渐意识到春风是无形无味的,寻常的描写方法是无法具体地描绘出春风的具体特点的。因此,朱自清在描写春风的过程中,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春风对于万物复苏时起到的重要作用——带来春天的气息。正如南宋诗词所描绘的“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是温暖和煦的象征,所以,朱自清用母亲的手对春风进行细致的比喻,强化了读者对于春风的细致印象,且与上文描述的清风、流水相融合,形成了春天和煦的独特意象。另一方面,朱自清将更多的镜头给予了春天中欢切舞蹈的人们。与春天的自然景象不同,春风中的人们构成了一幅安静且和平的春日和谐画面,“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凑齐了一首盼春、绘春的形象赞歌。在文章的结尾,朱自清使用了三个比喻性的排比句式描绘春天是新鲜、活泼、美丽的象征,无论是谁,都应该去探寻春天的步伐,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与朱自清的其他散文相比,《春》在描写过程中,更多地突出了景物的重要作用,形成了情景交融的独特语言风格的改变。与《荷塘月色》中描绘淡淡哀愁的情感不同,《春》更多是给予读者轻松愉快的感受,奠定充满活力的情感基调。

四、缜密构思,巧妙布局

优秀的散文总是要讲究艺术的构思手法的。在朱自清的文章构思过程中,能够发现独具匠心的情节设计以及巧妙的艺术构思。例如,朱自清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也在抒写属于自身的独特情感,正如《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将自己淡淡的忧伤与荷塘的美丽景物相融合,形成一幅独特的月下观景的美丽景象。文章从朱自清由于自身烦闷而外出,到朱自清在月下观看荷花的美丽景象,再到观看美丽景象之后得到属于自己内心的感悟。正如文章所写:“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这正是文章要描绘的一层精神境界。小满不及大满,大满及时圆满,在人生的追求中,不能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情况是人生常态,只有在发展过程中,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内心状态,才能够迎接未来要面对的挑战。这即是朱自清描绘荷塘月色的景象之外,想提供的人生感悟。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除了对富有诗情画意的影像进行描写之外,还时时刻刻用自身独特的語言去诉说自身情感,将自己惆怅郁闷的情感融入细腻的景物描写之中,独有一番韵味,这也是朱自清抒发个人情感的一种方式。在达到不掩饰、不造作、不矫柔的三个要求之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达自己的文章情感。另外,文心是散文构思的主要重点,也是朱自清在运用艺术手法将文章的主体内容进行概括的主要过程。

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中,朱自清根据文章的主题以及抒情的特点,将文章分为多幅春天的美丽画卷,并且运用春天的主要意义进行相关的连接与描述。而在描述过程中,朱自清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不同的艺术手法,使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最终在完成严谨的文章的同时,准确形象地突出文章的文学表现力,将无声的景色描述成具有自身独特形象的主观意象,利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的描写,为读者带来轻松愉悦的阅读享受,最终创设清新俊逸的阅读环境。

朱自清的散文具有高洁淡雅的艺术特点。在构思与思考的环节,根据文章描绘的主体不同,读者可以感受曲折多变的情感变化、跌宕起伏的文学气势,以及美好的阅读体验。而在文章结构的设计中,朱自清善于利用不同景物的意象与日常的叙述相融合,形成一幅独特的绝美画卷,帮助读者在平中见奇、凝意隽秀中感受文章的情感,在有限的文章内容中无限地拓展了读者的想象,从而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使文章散发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刘一.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J].青年文学家,2021(29):131-135.

[2]周晓庆.清新隽永·恬淡抒情——浅析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J].赤子(上中旬),2015(01):45.

(作者简介:曹茜,女,本科,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中心小学,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景象朱自清景物
清芬正气朱自清
杯中异景
冬天的景象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夏天到了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