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状况、成因及对策

2022-02-22于冬梅 俞文静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双减政策

于冬梅 俞文静

摘要:数学学习负担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承担的学习任务及其在完成任务中体验到的学习压力。在“双减”政策出台前夕,对200名小学高年级学生及173名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较重,形成原因包括部分学生过于看重外在评价,家长的教育焦虑转移给孩子,学校片面追求教学质量,数学学科难度较大。基于此,社会应秉持科学的教育理念,家长应缓解自身教育焦虑,学校应坚持减负策略,数学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应正视数学学习负担,以期多路径为小学生减轻数学学习负担助力。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1B-0057-07

一、問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自1955年教育部发布新中国第一道减负令以来,中央及地方出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道,但实际却是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日益加重。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旨在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1]。“双减”政策的落实,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还儿童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千百万家庭能够安心、安静且安稳地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环境[2]。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实现其减负增效是缓解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内容。学习负担作为数学学习负担的上位概念,指学生在适应现有学习环境的过程中,感受到的由考试评价与课业任务引发的压力体验,以及为此消耗的时间与精力,包括主观压力体验和客观课业负担[3]。基于此,数学学习负担特指与数学学习活动相关的各种形式负担,其中既包括客观环境带来的数学学业负担,也包括主体本身精神因素构成的数学学习压力。不可否认,适度的数学学习负担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全面发展,但过重的数学学习负担则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4]。本研究于“双减”政策出台前夕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展开了调查,其结果有力地佐证了“双减”政策出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家长正确认识“双减”政策,有针对性地减轻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从江苏省宿迁市两所小学随机抽取220名高年级学生(五年级110人,六年级110人)与173名六年级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发放学生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0.9%;发放家长问卷173份,回收有效问卷17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二)调查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高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卷与家长卷。学生问卷共24道题目,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主要学习辅导者;第二部分为问卷的主要调查内容,涵盖数学学习负担的整体情况(主观压力体验与客观学习任务),数学学习负担的影响因素(自身、家长、学校、数学学科),采用4点记分法,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比较符合,4表示完全符合;第三部分为开放题,调查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压力大的原因。家长问卷共14道题目,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家长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学历;第二部分为问卷的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对子女数学学习负担的整体感知,数学学习负担的家长来源,同样采用4点记分法;第三部分为开放题,调查家长对子女数学学习负担的看法与期望。学生卷由每位学生当场填写,集中回收。家长卷发放到六年级各班家长群中,进行调查。

(三)数据处理

调查结束后,采用Excel、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对学生数学学习负担与学生自身、数学学科、家长、教师等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整体情况

1.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主观感受

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负担主观感受的调查主要从学生自我感知与家长他人感知两方面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大多数学生和将近一半的家长认为当前数学学习负担过重,但学生与家长对于数学学习负担的感受有显著差异。学生认为自身数学学习负担较重及以上的占74.0%,不太重的占20.0%,不重的占6.0%;但只有45.1%的家长觉得孩子的数学学习负担很重或较重,38.7%的家长觉得孩子的数学学习负担一般重,还有16.2%的家长觉得孩子的数学学习负担不重。学生认为自身数学学习负担重的比例明显高于家长,这说明学生与其家长对数学学习负担的看法有所不同,也反映出部分家长并未真正意识到孩子所承受的数学学习负担。

2.学生客观数学学习负担的基本情况

对于学生客观数学学习负担的调查从入睡时间、数学作业完成时长、校外数学补习时长三个方面展开,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大多数学生正承受着较多外界环境带来的数学学习负担,包括:睡眠时间不足、数学作业繁重、数学学习时间过长等。

从入睡时间来看,被调查的大部分学生超过晚上9点才能就寝。我国规定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但调查结果显示,9点之后入睡的学生占比高达55.5%。这反映出部分高年级小学生入睡时间晚于国家规定,睡眠时间不足,也说明了学生学习负担较重。

从数学作业完成时长来看,高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需要花费1~2个小时来完成数学作业。我国明确规定中高年级小学生的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在一小时以内,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6.4%的学生能在1小时以内完成数学作业,而49.7%的学生需要1~2个小时,还有13.9%的学生需要2个小时以上。由此可见,高年级小学生每天完成数学作业所花费的时间明显超出国家要求,反映了学生的数学课业负担较重。

从数学校外补习时长来看,86.5%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参加数学校外补习,其中28.5%的学生数学校外补习时间在1~2小时之间,58.0%的学生数学课外补习时间超过2个小时。校外时间的一大功用是让学生放松和休息以进行自我调节,符合藏息相辅的教学原则,学生现在却要花大把时间进行数学补习,无疑增加了学习负担。

(二)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影响因素

进一步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影响因素是多维度的,源于自我要求的占36.0%、家长要求的占74.0%、教师(学校)要求的占78.0%、数学学科的占66.0%。由此可见,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主要源于家长与教师的要求,其次是数学学科本身的难度,少部分是学生对自我的要求。接下来,分别探究学生、家长、学校、数学学科四個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影响。

1.学生自身因素与数学学习负担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身因素包括期望达成度、受欢迎程度以及自身竞争力。由表2可见,这三个因素均显著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首先,学生的自我期望与现实成绩的匹配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焦虑程度。其次,在小学中往往学生成绩越好就越受欢迎,有助于减轻自身的压力体验;反之,则较少受到他人的关注,因而产生较大的压力。再次,学生不仅看重自我期望的达成度,也看重自身的竞争力,成绩越不如他人,自身的数学学习负担就越重。

2.家长与学生数学学习负担之间的关系

家长因素包括家长期望程度、家长文化程度与数学校外辅导。由表3可见,家长期望与数学校外辅导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有显著影响,而家长文化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首先,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压力体验,家长的期望值越高,其孩子的数学学习负担就可能越重。其次,学生校外辅导的时间越长,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就越少,所能感受到的数学学习负担就越重。此外,虽然家长的文化程度不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但通过调查也发现大多数家长都很关注学生的成绩,且学历越低的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关注度越高。

3.学校与学生数学学习负担之间的关系

学校因素包括数学考试频率、数学作业容量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由表4可见,这三个因素均对学生数学学习负担有显著影响。首先,考试频率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压力体验,而当前较高的考试频率给大多数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其次,数学作业量越大,对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的负担就越重,而大多数学生反映当前数学作业量较大。再次,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第一来源地,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无法掌握绝大多数的知识,对其后续的数学学习及相应的课外补充学习都是极大的负担。

4.数学学科与学生数学学习负担之间的关系

数学学科的因素主要指数学知识的难度,由表5可以发现,数学知识难度和由此引发的压力感之间有显著关系。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越难,学生所感受到的数学学习负担就越重,而72.0%的学生认为高年段的数学知识难,28.0%的学生认为难度尚可接受,可见大部分小学生觉得高年级的数学知识学起来较为费力。

四、主要结论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首先,从数学学习负担的主观认识来看,家长与学生的认知之间存在差异,家长认为学生数学学习负担重的比例明显低于学生自身,这说明部分家长还不能感受到学生所承受的数学学习负担,因而无法正视学生数学学习负担过重这一实际情况,对学生心理压力的关注不足。其次,从客观数学学习负担来看,部分学生入睡时间过晚,完成数学作业所花时间过多,基本都在参加数学校外辅导。这都反映出“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相对较重。

(二)学生对外在评价的过于看重,加重其数学学习负担

小学生一般都非常看重自己的数学成绩,当成绩不如自我预期或不如他人时,会引发其数学学习的焦虑感。首先,学生对于自我的数学学习有一定的要求,当可见的数学成绩不如预期时,学生会产生失落或自责的情绪,进而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心理负担。其次,小学生更加依赖外界的评价,期待得到周围人更多的青睐,而现实中学生成绩的好坏会影响其受欢迎程度。学生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对比自己和他人的数学成绩,这种对数学成绩的过度关注,无疑加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

(三)家长的教育焦虑转移给孩子,造成学生较重的课外学习负担

我国一直都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观念,伴随着当前少子化家庭模式的普及,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较之以前变得更加强烈,部分家长会将自己的希望过度寄托在孩子身上,使得这种强烈的教育焦虑直接转移到了孩子身上[5]。同时,家长与学生两种不同角色的感知差,使得家长很难切身体会到学生的学习负担。于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家长会在学生课后布置一定量的数学作业,还会要求孩子参加较多的数学补习班,这都增加了学生课外的数学学习负担。

(四)学校对教学质量的片面追求,造成学生较重的课内学习负担

我国期望通过修订教材、缩短课时、减少家庭作业、取消月考等一系列措施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但是,高利害考试的选拔机制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学校教育的质量需要纸笔测验来进行反馈,但是组织过多的考试,将考试成绩的地位拔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反馈的效果可能就不尽如人意了[7]。过于频繁的考试,过分关注考试的成绩,都让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恐惧感不断提高。同时,当前仍有部分教师通过布置过多的数学作业、占用更多的上课时间来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这种低效的教学方法也加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

(五)数学学科自身的难度,进一步加重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

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对学生思维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成为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来源之一。特别是到小学高年级后,数学知识进一步抽象化,大部分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得更加力不从心,学生学不得法,自然学习兴趣不浓,感到较大的数学学习压力。同时,在课堂中,教师往往着眼于占较大比例的中等生,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稍显落后的学生未能得到补充教学,常常“难以消化”,无法在课堂中掌握绝大多数数学知识,从而加重了数学学习负担。

五、启示与建议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与分析,提出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建议。

(一)社会秉持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正视数学学习负担

社会应坚持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习观。在教育观上,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个性差异,为每位学生提供公平而又优质的教育,培养支撑其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在人才观上,树立“人人皆可成功”的价值观念。人人皆有获得成功的不同路径,不能仅着眼于学生数学学科短板,增加其数学学习任务,而应关注学生其他学科优势对学科短板的激励作用,使得学生带着信心而非压力补齐数学短板。在学习观上,明确数学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完善自我与适应社会,这不能仅靠数学成绩来衡量,要将这样的正确观念传递给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过程比考试结果更加重要,享受学习本身。学生要正视数学学习负担,当数学学习缺乏动力时,适当提高自我期待为自己增压;当数学学习负担过重时,适时留白,平衡学习和生活,为自己减负。

(二)家长缓解自身的教育焦虑,有效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义务和责任为减轻孩子数学学习负担而努力。合理的期待与科学的教育观念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缓解自身的教育焦虑是有效减轻孩子数学学习负担的前提。首先,家长要承认孩子通往成功道路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独特的潜质,数理逻辑智能只是其天赋之一。而且,孩子的数理逻辑智能是在不断发展的,家长要与时俱进,不能只看到一时数学分数的高低,一味地去攀比成绩,而应以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孩子,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动力。其次,家长也要相信孩子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事事包办、时时安排的教育方法,保证孩子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孩子在做中学数学、在玩中学数学,实现劳逸结合。同时,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形成家校合力。及时关注孩子数学学习的压力体验,发挥家庭的力量为学生减负,从而与学校一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助力。

(三)学校落实国家的减负政策,助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学校应积极落实国家的减负政策,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转变育人理念。首先,学校要更新教师观念,正确对待学生学习与数学教学,组织教师开展交流研讨,积极开展减负研究,大胆探索减负增效提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加以推广。其次,学校要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来规范数学家庭作业量与考试次数,改变传统操练,重在思维培养,弱化分数效应。再次,学校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学校要开设心理课程,定期给学生做心理疏导,减缓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负担,并严格控制学生在校的活动总量,科学安排课表与作息时间表。最后,学校也应当成为领路人,引导家长走出“唯分数论”的误区。通过学校、教师、家长三大因素的转变,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减轻数学学习负担。

(四)数学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师生共同追求减负增效

马扎诺等将学习分为五大维度,并强调学习者的态度与感受是所有学习的基石[8]。学生只有身处安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拥有理想的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实现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首先,数学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使其数学学习达到掌握甚至更高水平,以免成为其后续数学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负担。根据布卢姆的观点,只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适宜的指导,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掌握水平[9]。其次,数学教学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验,应尽可能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学得轻松、学得愉悦,所以教师应做有心人,走特色教学之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身教学特色,设计新颖、富有活力的教学过程,努力形成个性化、多样化、整合化的课堂,让学生经历“探究—思考—操作—发现—验证”的过程,培养其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精神,更好地迎接数学学习挑战[10]。同时,数学教学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次布置课后作业。尽可能减少作业中机械、重复的部分,从而形成量少趣多,学生力所能及且又乐于动脑完成,不感到负担过重的练习。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1-08-19]. http://www.moe.gov.cn/jyb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曹静.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N].解放日报,2021-09-17(13).

[3]肖建彬.学习负担:涵义、类型及合理性原理[J].教育研究,2001(5):53.

[4]刘慧.小学生学习负担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学,2019:7.

[5]唐爽.基础教育阶段过度学习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8:36.

[6]张薇,马克·贝磊,李红兰.影子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意义——以重庆市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7(6):58.

[7]余文森.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教育学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04.

[8]罗伯特·J.马扎诺,黛布拉·J.皮克林.培育智慧才能:学习的维度教师手册[M].盛群力,何晔,张慧,等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7.

[9]本杰明·S.布卢姆,等.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M].王刚,等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43.

[10]赵卫军.浅谈小学数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学会学习[J].小学教学研究,2020(26):28.

责任编辑:石萍

本文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研课题“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审美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SSNU21KJ02)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09-18

作者简介:于冬梅,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教育改革;俞文静,宿迁市临河镇中心小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双减政策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