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十针组穴联合耳穴压籽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2-02-21肇恒伟

医疗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失眠症耳穴次数

肇恒伟

沈阳市辽中中医院针灸科 (辽宁沈阳 110200)

失眠属于常见的睡眠障碍,失眠症患者可因夜间睡眠时间及睡眠深度不足而导致清醒后无法消除疲劳,精神、体力得不到恢复。长期失眠可引发记忆力减退,增加精神类疾病的患病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失眠症患者。其中,药物治疗虽起效快,但存在成瘾风险,并可引发困倦、乏力、头晕等不良反应。因此,选择安全性高、起效快的方式治疗失眠症十分重要。中医认为,耳与人体各器官均有关联,十二经脉分布于耳周。耳穴压籽法通过刺激患者耳部的相关穴位,可发挥疏通经络、调理阴阳之效[1]。老十针组穴是由王乐亭教授创立,可镇静安神,在治疗失眠症中具有一定的疗效[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十针组穴联合耳穴压籽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男9例,女16例;年龄42~74岁,平均(57.46±3.12)岁;病程20~47个月,平均(32.85±4.16)个月。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43~73岁,平均(57.40±3.17)岁;病程22~47个月,平均(33.01±4.0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无针刺、耳穴压籽禁忌证;入组前3个月内未服用过促进睡眠的药物。排除标准:合并睡眠呼吸障碍、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等睡眠障碍;合并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并抑郁症、焦虑症等严重精神障碍;由饮酒、药物等外界因素引发的失眠。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耳穴压籽法治疗:选择神门、心脾、肝、皮质下、交感耳穴,单侧取穴,双耳交替,患者取坐位,先用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耳廓;医护人员用一只手固定患者耳廓,另一只手使用镊子,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医用胶带(0.5 cm×0.5 cm)贴在相应的耳穴上,用拇指或食指轻轻按压刺激,按压3~5 min为1组,每日按压3组,以患者感到耳廓发热、胀痛为宜,3 d更换1次耳贴,双耳交替进行。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王乐亭教授经验方 “老十针”治疗:选取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双侧足三里、天枢、内关穴为组穴,选择毫针(华佗牌,型号25 mm×0.3 mm、40 mm×0.3 mm),常规消毒各穴位皮肤,患者取平卧位,以直刺法进针,根据患者身体胖瘦情况调节毫针刺入深度,一般以刺入1~1.5寸为宜,刺入后,采用提、插、捻、转等手法行针,以患者自觉酸胀为宜,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周针刺3次,治疗期间禁止患者使用有镇静作用的西药、中成药等药物。

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评价指标

(1)睡眠质量: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4]评估两组睡眠质量,分别从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催眠药物应用7个维度进行评估,每个维度采用4级评分法,分别记0~3分,总分21分,患者PSQI评分越高,提示其睡眠质量越差。(2)睡眠情况: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记录两组睡眠总时间及夜间觉醒次数。(3)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头晕、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睡眠质量

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SQI评分比较(分,

2.2 睡眠情况

治疗前,两组睡眠总时间、夜间觉醒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睡眠总时间均长于治疗前,夜间觉醒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试验组睡眠总时间长于对照组,夜间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情况比较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失眠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中医学认为,耳不是独立的个体,其与脏腑联系紧密,经络则是耳与脏腑联系的途径;耳穴压籽法是通过规律性地刺激神门、皮质下等穴位,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或抑制,促使兴奋与抑制达到新的平衡;刺激神门穴还可改善患者的脑部血供,从而改善其失眠的症状;刺激交感、皮质下穴可调节患者交感植物神经的功能,改善其烦躁、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并可调节其机体的内分泌功能,改善失眠的症状[5]。但临床研究发现,单一采用耳穴压籽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效果不佳。

中医学认为,失眠属于“不寐”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与脏腑、卫气营血相关。脾为后天之本,可化生气血;脾气不足,则气血无法化生上充髓海,可致不寐,故应以健脾、理气和血为主治疗失眠[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睡眠总时间、夜间觉醒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睡眠总时间均长于治疗前,夜间觉醒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试验组睡眠总时间长于对照组,夜间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老十针组穴联合耳穴压籽法可延长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改善睡眠质量。其原因为,进行老十针组穴治疗时,选取的上脘、中脘、下脘、气海、足三里、天枢穴是调理脾的重要穴位,其中上、中、下脘穴位可调理中州、消化水谷;气海穴为元气所生之处,可温固下元;足三里穴为胃经之合穴,可益气升清;天枢穴为调理脾胃要穴,可健脾益胃;通过针刺上述穴位,可发挥理气和中、宁心安神之效。此外,针刺内关穴可调整心经气血、安神定志,显著激活额叶、颞叶,有效改善颞叶功能受损的情况,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提升其睡眠质量[7]。将老十针组穴与耳穴压籽法联用治疗失眠症患者,可弥补单一治疗的不足,进一步激活失眠症患者的大脑皮质与睡眠通路,提高其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老十针组穴联合耳穴压籽法治疗失眠症可减少患者的夜间觉醒次数,改善其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失眠症耳穴次数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针刺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分析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