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除师生思维差异,提升化学教学实效

2022-02-21林宗庆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实效差异初中化学

林宗庆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师生思维的差异,影响着教学的效果。通过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发现即时消除课后的作业及辅导,都可以消除师生的思维差异,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初中化学;思维;差异;实效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自己課前做了精心设计,课堂讲解也很明了,但学生就是没学好。为什么会这样呢?本文从师生思维的差异作分析。

二、师生思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师生之间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不同,师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也不同,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就有所不同。由于师生之间思维的差异,使“教”与“学”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尊重并消除师生思维的差异,有利于提升教学的实效。

三、预测师生思维的差异,在教学设计中消除

(一)从学生思维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从学生思维水平出发,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析学生的思维水平,降低“门槛”,让学生都能拿到学习的“入场券”。在教学设计中,一方面要分析学生知识水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与思维方法入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分析在同一内容的学习中,学生思维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确定本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水平。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要非常清楚地知道,前面的内容已分散地学习了一些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铁丝、铜、镁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与氧气反应,锌能与稀硫酸反应并生成氢气,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等,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对金属有关反应的规律未有系统的归纳。从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出发,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就容易得多了。

(二)在教学设计中拆分难点,降低思维要求

师生思维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难点理解的差异,解决师生思维差异是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手段。首先,教师在备课中要下功夫研究课标与教材,认真分析哪些是难点;其次,教师要把难点分解细化。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是教学的重点。教学设计中,重点是做好课本的三个演示实验,用实验的现象,通过讨论得出结论:铝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铜没有铝活泼。

(三)在教学设计中理清教学思路,减少师生思维差距

教学设计要遵循理清学生学习思路的原则,让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清晰的思路,提升学习效果。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中,坚持两条主线,一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有三点:能与氧气反应、能与酸反应、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二是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是金属化学性质的拓展:金属与氧气、与酸反应时,能反应的比不能反应的活泼,同样能反应的,反应越剧烈,金属的化学质越活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

四、在教学中主动发现差异,即时消除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发现师生的思维差异

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情景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各种能力发挥其最佳水平。在师生交往互动中,学生很自然地反映出问题,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实际之间存在的思维差异,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与实验,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作讨论分析,使学习环境轻松愉快,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有利于教师去发现学生思维的特点。

(二)即时消除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师生思维差异

教学设计总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调整与丰富,都会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生成和发展出许多新问题、新认识和新成果,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实际学习之间存在差异,反映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差异。当教师发现了这种意想不到的差异后,要及时地解决,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与需要,增强学习效果。

在“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发现学生的练习中出现了下面两个错误:(1)用钾单质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元素;(2)用铜置换氯化银中的银元素。对第(1)个问题只能由教师解析:钾单质非常活泼,极易与水反应,把钾单质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钾单质会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生成的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对第(2)个问题,教师先提示氯化银不溶于水,然后安排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会认为,根据“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的理论,找到错误的原因:这种置换反应,要在溶液中进行。而氯化银不溶于水,不会形成溶液,所以这个不能发生。这样,发现问题会得到即时的解决,学生课后的疑问与困难会大大地减少。

五、通过教学反馈消除差异

(一)通过个别辅导消除差异

课后,教师仍会发现少部分学生对有些问题没法理解。常常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教师思维仍然“不在同一频道上”。这时需要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通过师生的沟通,老师会很快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原因,便于解决问题。

(二)通过课后作业消除师生思维差异

通过作业可以反映出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学生哪些内容未能巩固,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的作业中,发现学生在书写铁参与的置换反应的方程式时,出现生成物中铁为+3价的现象,反映教师认为简单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不太重视,一带而过,实际上学生并不理解。这只有在作业讲评中给予补救。

(三)通过教学反思小结师生思维差异

教师在每节课后都要对学情分析、教学的设计、思路与过程进行反思。反思学情分析是否准确,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课程标准是得到落实,教学的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得到有效的突破,最关键的是,学生是否真的学好了。通过反思,找出教师课前预设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哪些差异,有哪些教与学的差异是由于师生思维的差异造成的。

总之,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消除这些差异,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等过程中消除师生的思维差异,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加学习的梯度,使教学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7.

(特约编辑:罗良英)

猜你喜欢

实效差异初中化学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