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探析

2022-02-20张曼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22期
关键词:运算能力初中数学策略

张曼

【摘要】运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运算能力的研究,充分认识提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与数学知识相互依存和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运算能力;策略

运算能力是指人们利用运算相关知识(概念、公式、规则)以简单方便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是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能力。许多学生在数学运算能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热点教育问题。

此外,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运算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无论是数学逻辑、想象力还是分析和应用等都比较容易。因此,他们往往忽视了运算能力的培养,导致过度自信或不能专心运算,从而出现运算错误。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害怕过程的复杂性,只会用“粗心大意”和“注意力不集中”当作借口。

一、创造运算条件,理解运算概念

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运算能力的具体要求:中学生必须能够理解运算理论。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

1.构建生活化的运算情景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运算理论,熟练运算技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入手,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例如,在进行“概率”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创造这样的一个生活化情景:小明想在十字路口过马路,据了解,一分钟内,十字路口的交通灯绿灯会亮24秒,红灯亮29秒,黄灯亮7秒。小明走到十字路口时,绿灯的可能性有多大?通过这种情况,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概率的运算,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本生活化情景可以通过将所有灯的情况总数相加等于60,而其中绿灯会亮24秒,从而相除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绿灯的可能性。因为学生在上学回家的路上经常遇到交通灯,通过这个贴近日常生活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的可能性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创造故事化情景

教师还可以将数学知识故事化,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寻找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学习运算算理。例如,当在讲解“添加项”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老人生病就要去世了,于是,他将他的三个儿子叫到眼前说:“我只有19头牛,你们为这个家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因此,通过你们的辛苦,我将一半的牛给大儿子,四分之一的牛给二儿子,小儿子分五分之一。”说完,老人就过世了。儿子听从老人的话准备分牛,但没人想要杀牛,那怎么办?正在他们苦恼时,村里有一位老人带着自己的牛过来了,说:“我借给你们1头牛,现在总数是20头,老大是一半就是10头,老二则是5头,老三则是4头,剩下的一头牛再还给我。”学生对故事中的解决办法感到很好奇,于是增添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加了课堂上浓厚的教学氛围。

二、注重运算基础,理解运算理论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运算结果的提升,忽视了学生的运算理论是否扎实。这样,在灵活多变的运算过程中,会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着重关注学生对过程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对运算理论的理解。

1.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运算知识

数学基础知识包含操作规则、运算公式、基本运算定义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知识,使学生能够慢慢地掌握这些知识,以便能熟练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中学生在考试和练习中往往会犯很多运算错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运算基础知识不足造成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问题解决的观念更加机械化,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学生的问题解决方法也逐渐固定单一,完全按照学科的要求进行。例如,当学习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在计算3(x-1)2-9=0时,学生不懂得在运算过程中灵活运用,直接用公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导致计算过程复杂,归根结底是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

2.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运算技能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基本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长期以来,以数学教学为中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逐渐失去了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运算的效率也很糟糕。相对而言,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有效的策略使学生掌握数学实践的基本技能。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时,首先讲解有理数的加减规律,然后提出一些由易到难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并求出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解决了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逐渐建立了自信,然后开始学习如何感知问题。当我们能消除对困难的恐惧时,就会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自信。这样,我们就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注重问题解决和指导,提高运算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帮助学生激活思维,使学生能准确、灵活、有序地解决问题。

1.设计目标运算能力

在设计实践性问题时,教师应将学生的学习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科学合理的运算性問题,加深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题前仔细复习问题,分析问题的特点和结构,然后结合算法,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还可以对特殊的数字运算进行记忆。例如,1-10之间的立方结果,1-25的平方结果,特殊的三角函数值等。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数学逻辑思维,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总结和归纳实际步骤。从长远来看,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逐步提高。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2.发展专项性运算技能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运用基本知识进行运算后,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通过运算速度也可以看出学生的运算能力。

例如,在指导中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应通过对各种实际变量的特殊训练,掌握具体的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解决差异的不同方法。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提高心算技能,使学生能够在运算过程中同时使用眼睛、手和大脑,提高运算速度。

3.加强思维训练

数学运算的本质是根据已知数据和公式,根据运算的定义和性质,得到结果的过程,这也是推理的过程。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运算速度的基础。没有适当的思维训练,知识很难扎根,技能也很难培养。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比较意识,指导学生选择不同解题方法的最佳运算方式,选择多种解题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运算速度,而且可以提高运算精度。关注学生的运算错误是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比较、思考和总结,可以找出学生的运算错误,无论是常见的还是个别的问题。例如,解方程x2+2x =0,通过变式,学生可以根据方程类中系数的不同,使用更合理的解题方式。对于学优生,则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速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认清影响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提高的不利因素,重视教学环节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运用数学的方法来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1]汤俭.试析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4-45.

[2]许云峰.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J].基础教育论坛,2019(35):47-48.

[3]王晓青.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2020(6):103,108.

猜你喜欢

运算能力初中数学策略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