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实相生
——建筑与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研究

2022-02-19李梅艳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整体景观空间

李梅艳

(淮南师范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环境氛围被愈来愈多的人关注,整体设计理念亦愈来愈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一带一路”的国际文化交流,进一步促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如何将环境氛围塑造与传统文化底蕴相融合,构建良好人居环境,是值得设计师思考的问题。

1 建筑与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的概念及意义

“一体化”的概念运用广泛,涉及各领域,其内涵与外延千差万别。从广义上来看,“一体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始终将被设计的物品视为整体考虑,不孤立任何一个元素,全方位剖析、系统地进行设计。建筑与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是指将建筑内外空间、景观以及室内装修的各配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设计方案、施工过程等方面进行整体、系统规划设计。建筑与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异于建筑与室内、景观分段式设计,前者更为重视对空间环境整体把握,注重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注重传统哲学思想的融入,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与室内外环境的有机融合。

2 当下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学科的不断深化、发展,环境设计涵盖了建筑、室内、景观等专业,旨在创造一种环境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美感。然而当下环境设计中却存在如下问题:

⑴建筑与室内、景观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相互独立,整体设计观念淡薄。室内、景观设计通常在建筑建成之后介入,一方面,既定的建筑结构,一定程度上限制室内、景观设计构思,而后期介入的室内、景观设计风格也难以考虑到已形成的建筑风格,使得空间环境缺乏整体性。另一方面,室内设计阶段对建筑内部结构的二次改造,易产生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违背了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

⑵“重实体,轻空间”,在建筑与室内、景观的设计中,重视对建筑墙体、界面围合的设计表达,忽视对室内外空间的氛围塑造,在空间设计中缺乏系统化的统一构思。

⑶各种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一些具有历史印记的老建筑逐渐消失,城市印象逐渐走向千篇一律,缺乏地域特色,新旧建筑之间、建筑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之间缺乏协调性、融合性以及延续性。

整体环境是由建筑、室内外空间共同构成的,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与建筑设计同属于建筑范畴,二者相辅相成。建筑矗立于城市空间环境中,需要周围景观的烘托并与之一起构建和谐统一的人居环境。室内与景观犹如建筑的两翼,对塑造良好的建筑形象、空间环境意义重大。因此,建筑与室内、景观之间的关系奠定了一体化设计的基础。

3 道家思想“虚实相生”介入建筑与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

“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先秦道家《老子》“有”“无”之说,“有无相生”,即有与无相互依存、辩证统一,二者缺一不可,是永恒的现象。“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即开凿门窗以为房舍,有了门窗的中空,才能具有房舍的作用。即器物中实体这个“有”,只是提供便利的条件,器物中的空这个“无”才是发挥作用的关键[1]。在建筑、园林艺术中,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林艺术理论专著《园冶》中论述:“深奥曲折,通前达后,相间得宜,错缩为妙”;“步易景移”,“虚实相生”,就是注重室内外空间在视觉或行为上的巧妙沟通,讲究抽象空间构成中某种秩序下的趣味变化,追求理性空间中的情趣。建筑空间合中有开,实中有虚,房栊虽不大,寓不尽之意于有限的空间之中。苏州园林、北方四合院、南方天井都体现了虚实相生的精神内涵。一般来说,在空间设计上,远者为虚,近者为实,次者为虚,主者为实,动者为虚,静者为实,轻者为虚,重者为实;在建筑室内方面,则通过家具陈设、空间隔断等配置,虚实相生,创造流动、通透的整体空间意境。

3.1 建筑与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思想

3.1.1“设计无界限”

王铁先生在著作《无界限: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作品》中提出了建筑、景观、室内整体性设计思想,并认为“建筑、景观、室内设计,表面看是分为三块,实际这三大板块是一块,无论是哪一块,其实都是属于空间的领域”,如果用空间这个概念来看,那么就不会存在所谓的界限[2]。从环境设计角度来看,环境设计涵盖了建筑、室内、景观、规划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从广义建筑学角度来看,建筑是一个循环体系,建筑学要着眼于人居环境的建造,创造整体的环境艺术,把雕塑、绘画、工艺、手工劳动重新结合为建筑不可分割的部分[3]。室内与景观的设计均依托于一定的空间、场所。因此,建筑与景观、室内需要打破相互之间的界限,因为有了界限会使空间缺乏统一性,不利于整体氛围塑造,同时,也不利于设计创意发挥。设计无界限,就是将建筑与室内、景观视为有机整体,贯穿一体化设计思想。

在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清代皇家建筑的建造,首先要进行设计,画出精细的草图,详细记载工程的每一细节与结构尺寸,随后将图上的建筑景致,用模型依照比例制作,细致到房瓦、廊柱、门窗甚至室内陈设的桌椅屏风等,其设计充分体现一体化的设计思想[4]。勒·科比西耶的萨沃伊别墅通过所谓的“建筑漫游”设计手法,利用建筑的斜坡和螺旋楼梯来控制行进上升移动步频,并设计穿梭于建筑时所有途经的风景,不论内外,均要尽收眼底。同时室内的巨大平板玻璃,将室内外景观一览无余,从而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人为界定[5]。

3.1.2“虚实相生”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虚实相生是指虚实之间相互作用,因“相”生“实”,因“相”生“虚”,虚实共同存在的一种创作理念。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与自然空间环境相统一,注重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注重模山范水,运用人力巧夺天工,再造自然之美,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古人在居所的选址上会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势,“因地制宜,依山傍水”,在造园手法上,“虚实相生”“步易景移”,注重空间的流动性,充分体现建筑与室内、景观的一体化设计思想。王澍的公望美术馆利用建筑与山水相融的理念,用写意的方式将建筑以主山、次山、远山的方式布局,层层叠叠,随自然而变,与身后绵延的富春山融为一体最终形成“溪山之外,别具溪山,图画之中,更添图画”的独特格局。

因此,在建筑与室内、景观的一体化设计和建造中,在设计无界限、虚实相生的设计思想指导下,从环境设计的角度出发,从场地布局、建筑造型、室内外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充分运用空间营造一体化、设计要素一体化、设计风格一体化、设计流程一体化,以传达建筑与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的整体设计理念。

3.2 建筑与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原则

3.2.1整体性原则

建筑与室内、景观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应将建筑、室内、景观三者视为有机整体,从整体上统一把握,使得整个建筑室内外更好地融入生态环境。同时,作为一项设计活动,应在整体构思的基础上系统考虑每一部分的设计,从而为观赏者、使用者提供较为完整的、统一的视觉效应[6]。

3.2.2生态可持续原则

城市空间环境作为人类的主要活动场所,应在建筑、室内与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理念,应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以确保人类得以更好地栖居。因此在具体的设计环节应尽量避免重复设计、过度设计,注重对环保材料的甄选使用、自然环境的保存修复等。

3.2.3多样性原则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造就了一座座标准化的高层建筑,看似统一的背后,失去了城市原本应有的活力,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建筑、室内与景观设计在遵循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还应适当结合地域特色,遵循形式美法则,如主从、比例、尺度、对称、均衡、虚实、色彩、光影等构成规律,促使多样化的设计语言丰富建筑空间,增添城市趣味。

3.2.4连续性原则

连续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空间上的连续,二是历史记忆、文化的延续。建筑的建造需要室内设计的延续,需要景观的衬托,进而融入整个城市空间环境中,这种相互依存的过程存在一定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性[7]。随着历史积淀,每一座城市都有着相应历史文脉,但一些新建筑伴随着城市建设、旧城改造拔地而起,城市原有的协调被打破、记忆被消失遗忘。因此,科学的继承与发展历史文脉,使建筑、室内与景观与现有的城市空间环境保持一种历史的延续,激发人们对城市的记忆,是至关重要的。

4 “虚实相生”构建建筑与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方法

以建筑与室内、景观三者的内在关系作为切入点,融入道家思想中的“虚实相生”,探索新时期主题性建筑与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的方法。

4.1 虚实相生——空间营造一体化设计

4.1.1利用空间围合,贯穿虚实

虚实相生在空间营造中给人留以无限的想象,是中国建筑空间营造中的永恒主题,其中在空间围合上的表达尤为突出。

“围合”是一种看似封闭实则敞开的空间,围合空间有着明确的边界,但是,在建筑与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中,更为注重空间的流动性、融合性,在空间中不设界,而是根据空间的功能需求,模糊边界,充分利用屋顶、墙面、门窗、洞口和立柱等元素划分空间[8]。虚与实不是孤立存在的,利用围合传达“虚”,由虚空间的建筑元素体现“实”。一般来说,建筑为实体,周围环境、植物、水为虚体,室内家具陈设为实体,空间隔断、色彩、光为虚体,将虚与实的协调组合在建筑与室内、景观空间中,交错营造,塑造活灵生动空间,给人以遐想的余地。

4.1.2以“含蓄”“虚静”营造意境美

在建筑与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中,充分利用“含蓄”“虚静”,营造空间意境美。

“含蓄”在中国空间环境审美中影响深远,在建筑中,将自然界的动物与植物进行抽象、变形,转化为建筑中的吉祥纹样,运用象征、假借、比拟等手法含蓄的表达其象征意义,如建筑中的蝙蝠象征“福”。在室内外环境中利用层层屏风、玄关、走廊、借景、分割手法之类逐步展示室内空间,加深景观层次,并将寓意吉祥之物摆放在适当位置,如在入口处开门见画、开门见绿等,虚虚实实,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促进人们自我思考与凝思。

“虚静”是指在建筑空间环境中利用建筑宁静的空间、自然的植物、静态的水流等对建筑进行装点,以展现建筑的清、淡、静、雅,超凡脱俗,也可将水、竹与亭等引入,作为构成“虚静”的元素,相互映衬,以体现“虚静”、意味深长的“意蕴”。如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由简洁的几何形体、清水混凝土,光影、水、树等自然元素抽象组合,让人感到清净、纯朴与逸然。

4.2 虚实相生——设计要素一体化设计

在一体化设计过程中,从建筑表皮、室内陈设到周边景观设计,坚持整体设计观,不同的建筑表皮在空间视觉上产生不同的感官体验,而材料是建筑表皮最直接的物质载体,在建筑与室内、景观各部分的界面材料选择时应注意质地、色彩、肌理、铺设式样之间的协调搭配,特别是建筑外立面与室内、景观的铺砖需要相互呼应或延续,绿色植物或装饰与材质搭配需相互烘托,充分利用空间色彩与光营造视觉和谐、虚实相生的空间氛围。

如赖特的流水别墅,别墅在形体、材料、空间语言的设计中充分结合自然环境中山石、树林、溪流,与环境融为一体,别墅室内与室外界面材质、装饰陈设相互协调,内外空间错落有致,很好地诠释了虚虚实实、互通交融的一体化空间效果。

4.3 虚实相生——设计风格一体化设计

建筑、室内与景观的一体化设计重在对整体建筑室内外风格的把握,促使其更好地融入环境,注重对当地历史文脉的挖掘整合,提炼传统文化精髓、符号,进行现代审美的表达,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诗意空间。

如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在建筑的整体规划布局上,充分利用虚实互生的造园手法,整个建筑与拙政园相互借景、交相辉映,建筑内部的大小庭院,布局巧妙,特别是庭院里的片石假山的设计,犹如一幅跌宕起伏的山水画,延续苏州古典园林之意境。建筑外观上古老又现代的灰顶白墙,立面上的几何窗洞,室内八角形的中庭设计,随着层高的递增而变换墙面造型,其中三角形与菱形是主要造型元素,透过顶窗的阳光照射形成了微妙的光影效果。室内部分的顶部木材、地面铺装、陈列橱柜设计简洁大方,与建筑整体设计和谐统一,同时正对入口的整面落地玻璃将室外的景观引入室内,虚实结合,惟妙惟肖,很好地诠释了建筑、室内与景观一体化设计,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创新出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体现与周边古建筑群遗产的协调感。

4.4 虚实相生——设计流程一体化设计

在建筑与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流程中,注重建筑、室内、景观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在项目的前期调研、方案设计、施工等设计流程中注重相互交流、协作,共同探讨项目方案,突出项目重点,在生态可持续的原则下避免重复设计与施工。如在建筑设计之初充分调研并结合地理位置、地域特色、自然景观进行方案设计,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可以尽早地参与到空间设计中。

5 结语

在绿色生态的人居环境追求下,在“设计无界限”的视域下,充分挖掘传统设计思想——虚实相生,将该思想介入建筑与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有利于综合、系统的取舍,虚实结合,塑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整体空间氛围,并为新时期主题性建筑与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猜你喜欢

整体景观空间
景观别墅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