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诗味盎然中诗意栖居

2022-02-19高州市荷塘中学谢海光

师道(教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现代诗乡愁

文/高州市荷塘中学 谢海光

在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很不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和误区。语文老师们普遍不重视现代诗歌教学,甚至害怕现代诗歌教学,具体表现在,语文老师在执教公开课、观摩课时,很少有选择现代诗课文。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之道还是要重新端正初中语文教师对现代诗教学的认识,要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现代诗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语文素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高度重视现代诗的教学,自觉提升相应的诗歌知识和教学水平。就现代诗教学具体策略而言,要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训练要求,牢牢抓住现代诗体裁的独有特点,从语言、意境、情感这些我们必须要教给学生的诗歌内容要素入手,因地制宜创新教学设计。

一、在美读涵泳中感受诗韵,品味语言

古代的诗和歌是不分的,也就是说我们读的古诗很多是用来歌唱的歌词。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诗歌的独特性,首先表现在它语言的音乐美,诗歌语言优美凝练,有节奏感,自带音乐感,适合吟咏朗诵,这是诗美在语言上的集中体现。现代诗虽然经过了时代的变迁,依然保留了这个鲜明的特性。因此,学习现代诗和学习古诗一样,都要通过美读吟咏来深入体会诗歌语言中独有的韵律和美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诗歌朗读能力,如普通话准确流利,能根据诗歌的不同内容和情感抑扬顿挫地朗读,通过语调的变化、适时停顿和重读等方式,来恰到好处地表达诗中情感。更高层次是,能根据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本人的独特体验进行个性化朗读,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朗读指导。

具体教读方面,应从易到难、层次分明地有序推进。第一次朗读,要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读准字音,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出来,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作品。第二次朗读,要在整体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情感基调之后,进行深入地读,指导学生读准节奏和重音,注重语调的升降和语速的快慢,通过对诗歌作品朗读轻重快慢、抑扬顿挫的整体把握,更好地契合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三步朗读,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形式的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渐入美读佳境。例如可以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举行即时朗读比赛,聆听不同名家对作品的不同个性化朗读等等,拓宽对诗歌的理解和品读。再进一步,我们还要抓住诗歌语言和情感基调的鲜明性读出诗歌独特的美来,如余光中《乡愁》的一唱三叹的回环之美,《再别康桥》的首尾圆合、节奏舒缓的淡淡忧伤之美等等。

诗歌意蕴深邃,有很大的张力,朗读应贯穿于诗歌教学的整个过程,伴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很多优秀诗歌要求背诵,我们完全可以在引导学生一次次的美读中,不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语言美的体悟,并自然而然愉快地完成背诵任务。

二、在共情唤起中把握感情,丰富体验

情感是诗歌的核心要素,强烈的情感性是诗歌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诗歌教学应高度重视诗歌的抒情性,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联系自身生活实践,以共情唤起的方式,更深刻地领悟诗歌的情感内涵,并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诗人的情感不是无由而发,往往源于个人的经历和时代的际遇。准确理解诗人的情感,必须了解作者写作此诗的经历和时代背景。例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要了解徐志摩在剑桥(即康桥)大学的求学经历,他本人对剑桥大学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对剑桥大学所体现的英式文明的向往和仰慕,以致把剑桥当成他“生命的源泉”“精神依恋之乡”。《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这是徐志摩第三次回到康桥,由于在国内几年经历了帝国主义、军阀主义统治下积重难返的中国,导致徐志摩理想主义的破灭,因此再别康桥不再是热切的依恋和向往,而是一种理想幻灭后的孤独失望和对往事的追怀追思。只有这样,才能真切理解诗中离愁别绪下的落寞哀伤。当然,限于初中生的思维认识水平,教师在介绍背景时可以不要太过复杂详细,只要抓住重点即可。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直白式、赤裸裸地抒情,而是把自己的情感巧妙地寓于诗歌创造的主要意象和意境之中。我们把握作者的情感,除了要了解诗人的经历背景之外,还要从诗中的物象和意境中,通过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方式去体悟。如《再别康桥》中夕阳下的金柳,在水底油油招摇的青荇,榆荫下的清泉,水面的浮藻,构成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一股对康桥无限热爱、眷恋之情油然而生。直到作者在想象中撑起长篙,沉浸在康桥的梦幻美景中,被夏虫的低鸣和离别的笙箫声牵出梦境,回到即将离别的现实,诗人的不得不离开的、淡淡而又十分清晰的忧伤涌上心头。只要能善加引导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悟就能高度契合。

当然,初中生生活经历有限,情感认识水平也十分有限,有时理解不了作者抒发情感之深邃、宏大,我们在整体掌握作者的情感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调动生活积累,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个性化地、独特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例如学习《再别康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自己对小学母校的情感。学余光中的《乡愁》,学生没有长时间离开过家乡,还无法读懂真正的乡愁,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特别是有留守经历的学生联系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引导得好,学生就会从与亲人分别、分离的情感体验中,体验乡愁表达的情感。

三、在品鉴赏析中领会意境,培养审美

品味鉴赏诗歌的前提,是要能很好地掌握现代诗歌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等。因此,分析之前要有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否则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费力,一头雾水。如抒情方式就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之分,间接抒情又可分为借景抒情、融情入境、情景交融等。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有象征、比兴、夸张、映衬、虚实结合等。就语言修辞来说,有比喻、拟人、对比、通感、反复、对仗等等。根据教学的需要,先把这些知识给学生讲清楚,再结合实际予以运用分析,学生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感悟意境是品鉴诗歌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也是我们诗歌教学的一大重点。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元素,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感情和思想的客观物象,而意境则是诗中众多意象组合创造出来的一个整体的审美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意象和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是理解诗歌的金钥匙。现代诗歌教学的重点就是要指导学生对意象和意境进行分析和把握。如《天上的街市》一诗,我们可以从具体可感的意象,如街灯、物品、牛郎织女、流星等各自特点入手;喧闹的街市,琳琅满目的珍奇物品,打着灯笼自由来往的牛郎织女,然后再整合、分析作者笔下的天上的街市,总体呈现出一种和谐安宁、自由美好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中平和洁净世界的向往。这种纯美的意境,引人无限遐想,让人在辽远的夜空中尽情地驰骋漫游于美好的梦想。余光中的《乡愁》,则运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与时空距离有关、代表着分离的意象,将乡愁具象化,通过时空的变化和不同人物对象的分离层层推进,共同构成一种深邃阔大的意境,表达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恋恋不舍的纯真情愫和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诗歌的语言是诗中意象、情感的载体,高度精炼,有很强的表现力。欣赏诗歌当然少不了对语言的涵咏品味。好的诗歌作品都注重在练字和琢句上下功夫,以一字一词尽现其精神。我们在讲授时就要抓住这关键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进行讲解,深入点拨。如《乡愁》中作者分别用“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四个叠音词修饰四个意象,既直白平淡,和“邮票”“船票”等物象契合,又能在这种朴素冷静的诉说中反衬出情感的浓烈和隐忍,产生出一种肝肠寸断、情何以堪的抒情效果,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抽掉这几个字,或者用其他词代替,在对比分析中反复领会诗中遣词造句的功力和精妙。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现代诗乡愁
永远的乡愁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乡愁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基于UMU平台的语文互动教学探究——以《再别康桥》一课教学为例
九月的乡愁
破解现代诗的路径:我们试读几首好诗
回头一望是乡愁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