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学习下的劳动教育

2022-02-19东莞市松山湖第二小学孙道明陈中云

师道(教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劳动教室生命

文/东莞市松山湖第二小学 孙道明 陈中云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高度重视。很多地方和学校也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了诸多推进劳动教育的宝贵经验。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解还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观念偏差,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劳动教育实践上的种种问题。

一、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

比如,劳动教育是孤立和割裂的。它不仅孤立于其它学科之外,没有跟课程、班级生活融为一体;还和整个校园生活隔离,跟家庭教育割裂,为了做劳动教育而做劳动教育。其次劳动教育内容是单调的。一说劳动教育,能想到的是打扫班级卫生,去种种地,搬搬砖;劳动教育内容单调定义狭窄,把劳动的定义完全跟体力挂钩,成为体力教育。劳动教育也是无趣的教育,由于它与生活割裂且内容单调,导致非常无趣,学生并不喜欢。

这些现实的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不去真正地解决,劳动教育就容易落入窠臼,穿新鞋走老路;劳动教育就会开展成有劳动无教育的状态;达不成“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热爱劳动人民的劳动素养”的劳动教育目标。

松山湖第二小学在劳动教育领域,以项目式学习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期望通过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饱满的项目式学习课程、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用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用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二、空间建设、课程规划

为项目能够落地和有效开展,学校对老师进行了“如何设计学习项目”的全员培训;搭建了烘焙坊、木工坊、陶艺室、AI智创中心、科技探究室、博物馆等功能教室,让师生的创意有落地的空间;学校空间灵动,任何一个场所都是学生的舞台;楼顶的智慧农场、校门外的好奇农场、墙面的秘密花园、一楼的中水回收系统好奇湖、两楼之间的大草坪、满校园的动植物,给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项目课程提供了便利的实践场。

不管是空间还是课程设计,劳动教育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一个个真实问题或系列主题,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环境,学生自主组建团队,通过经历解决问题来提高劳动素养,最终走向学会学习。

二、具体课程及做法

1.拓宽边界,让劳动承载教育功能,成为生活方式

教育源于生活,劳动教育应为美好生活奠基。我们拓宽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项目,让学生们在项目学习中感受到劳动概念是泛化的,动脑动手都是劳动。

(1)学习项目之智慧农场设计

在学校建筑顶层,有巨大的空地可以利用起来,成为劳动教育的资源。我们带领学生到楼顶考查。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楼顶的优势在于面积广阔、阳光充足,可自由发挥;缺点在于运太多土壤时要考虑楼顶的承重,阳光充足势必要及时补水,加大了平日养护的工作量。我们基于实地调研后提出问题:能否实现无土栽培或者减少土培面积?能否进行无人工浇水?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论证,确定研究任务:在行之楼五楼打造一个智慧农场。于是,学生们去实测农场面积、了解水培知识、设计水培架、实现水的循环、研究滴灌技术、设计空中花园。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最终在专业技术的指导下,学生把自己的创意转化成楼顶的水培种植区、空中花园。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去艰辛劳作,但是却在了解需求——发现问题——分析论证——设计创作的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头脑风暴,贡献智慧的力量,最终把自己的创意物化在五楼天台,体悟到动脑是劳动的重要部分。

(2)习项目之布置教室

我们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日常劳动实践,学会劳动技能,装点美化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

比如,我们会布置自己的教室,但我们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布置教室。我们教室的布置会根据课程的推进而更换。关乎当下学习、与课程挂钩、与学生成长链接。

每一间教室都有自己的名字,根据名字的不同,都布置的有自己的内涵和气质。节日了,根据节日课程,把教室布置的主题鲜明,充满节日气氛。教室里每个周、每个月根据不同课程的结课成果进行布置,此时教室里里外外都成了学生们的成果展示区。

在这样的教室布置上,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内容与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自己是设计者、实践者,自己是主人,是责任担当者,这里记录着他的付出、汗水、喜怒哀乐,记载着他的成长轨迹。

(3)习项目之“小当家”。为了唤起学生的劳动意识,发挥劳动的教育功能,学校设计“小当家”劳动实践课程,做到家校联动,让课程的链条无限延伸。学生在学校习得收拾布置美化房间、家务小能手、预算家庭月支出等劳动技能;家是实践场、提升场;父母是考官和帮助者;每个月通过班级群进行一次分享。并结合“我做小当家”的图文记录,记录下学生与家人在家生活的点滴美好瞬间。从学生们精彩的图文中,看到了可爱的学生们在家的劳动身影。

2.跨越学科,用饱满的项目课程,丰富劳动教育

我们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把不同科目融合在一起,开展综合性、整体性、注重融会贯通的项目化学习模式。

(1)题学习项目之“生命教育”。全校各年级围绕“探索生命真相,回归本真成为自己”的驱动性问题;以探索神奇的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为主题脉络,引领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大项目探究;设计参与性的劳动实践项目,学生在制作地球仪、孵化饲养小动物的劳动中,在对生命的呵护中,理解生命的独特性、差异性、多样性,进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一年级以“我爱我家”为主题。在家里把自己的房间布置的干净整洁,为家庭付出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和表达对家人的爱。在学校布置自己的教室,美化学习空间,在劳动实践中学习技能、学会鉴赏和创造美。在课程中认识到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手工绘制百米长卷,认识到我们的家园美丽而脆弱,需要共同呵护。二年级以“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子项目《田园》《生命故事》等的学习,在校园、在种植园劳作,与生命体、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劳动乐趣,感悟生命的多彩。三、四年级以“蚕的一生”“孔雀嘉年华”为主题。以养蚕、照看孔雀为主线;以珍爱生命——生命价值——生命选择为课程脉络;融合语文、科学、信息技术、美术、心理等学科。在将近50天的饲养历程中,学生亲自采摘桑叶喂养蚕;给蚕打扫卫生、制作蚕屋、陪伴蚕;观察蚕每一天的变化,制作智能缫丝机抽丝剥茧研究蚕;用艺术的手法制作蚕标本。在孔雀课程中,以“美”作为桥梁,学生在校园内喂养、观察、陪伴、研究孔雀;制作出了美轮美奂的孔雀衍生品,并在嘉年华现场进行售卖;通过载歌载舞的表演,展示了孔雀无与伦比的生命之美。

(2跨学科项目之“草木染”。所谓“草木染”,就是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日用器具、纺织品等印花上色。项目整合了全课程项目《草木染》和整本书共读《彼得·潘》,链接语文统编教材“传统文化”主题单元。在实施时,以“六一儿童节,如何用草木染给自己的期末大戏的角色设计合适的服饰?”这一个真实的任务驱动,通过“草木染课程周”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草木染技法,学习相关知识,基于问题推动学习深入,让学生在丰盈的课程中体验、成长。学生在草木染技法的学习中,练习扎结、植物颜料的熬制、煎煮、浸染、漂洗、晾晒等技法;在现场展示活动中,与同学合作,制作出漂亮的草木染作品,为自己的戏剧角色设计、创作有草木染元素的服装。还利用各种植物提取色素,制作色卡。

3.沉浸式学习,增强劳动观念

一说到劳动和劳动教育,人们就容易落到学习劳动技能,产出劳动产品的认知窠臼;一说到劳动实践活动,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种植、养殖的劳动形式。我们也开发了校园种植,让学生通过具身参与劳动,沉浸在劳动创造中。我们做到从开发劳动教育资源的视角而不是劳动资源的视角,去审视学校的劳动教育,规划建设好奇种植农场。

我们来到校园北门的三角地,学生拿着大大的卷尺,从认识卷尺的单位,学习使用方法开始;测量、记录、计算土地面积,再根据班级数量划分成等份。我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规划非正式的学习空间,把荒芜的土地变成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学生们在土地上劳作,根据植物长势不同引发思考,提出驱动性问题:植物生长与土壤、水肥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研究土壤的种类、酸碱度、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动手制作有机肥改良土壤。此时,土地是我们学习研究植物的场所,种植是我们实践学习的方式。植物的生长需要时间,学生在两三个月的种植周期内,利用课间周末去除草施肥,观察记录;开发智慧型的浇灌设备。劳动成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基于种植成果,利用烘焙坊做成美食,又配合好奇币的发行流通,学生用好奇币购买农产品,用自己的劳动获得带给父母惊喜。

我们把学校劳动教育做成长长的链条,融合到多个学科,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多个角落,带领学生体验经历奇妙的劳动之旅。

猜你喜欢

劳动教室生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313”教室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