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耕融通,多维思教
——共绘新时代“珠光”劳动教育课程蓝图

2022-02-19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路小学陈康英萧顺欢

师道(教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珠光校本劳动

文/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路小学 陈康英 萧顺欢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劳动教育课程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以及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珠光路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从探索开始到现如今已然步入了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在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良好习惯等各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有赖于本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路径的规划。结合现实情况,把握目前课程实践的现状,学校形成了一股劳动教育研究热,教师开展劳动教育课题的研究,研究促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课程实践带来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使得校本劳动教育课程不断得到完善,最终促使校本劳动课程螺旋式上升。校本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不单只是推动了学生的生长,更是激发了教师成长和学校的全面发展。让“课程”成为撬动学生生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支点”,成为“课程”发展栖息地、生长点、实践场。成为激发课程的力量,成为我们迈向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起点。

一、把握劳动教育本质,形成校本化目标体系

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对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提供方向和奠定基调。它的设计从简单到复杂,从知情意行逐步培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本校的劳动教育目标的设定,以教育部关于引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为劳动教育设计的指导文件,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的要求为基础,结合本校“自爱、自信、自理、自律”的校训,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校园特点,两“小”一“少”和学生的学情。

学校致力于教师团队的打造,设置劳动教育科组,由班主任组成相对稳定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组织领导以吴海华校长作顶层设计,劳动教育科组负责执行,辅以劳动科长郑巍老师进行细化,最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全校教师为主导的劳动教育教学并辅以完善的保障体系从而促劳动教育的科学发展的有机循环体系。

确立珠光路小学劳动教育育人目标体系,以启蒙、启聪、启志、启创目标体系为纲领。通过美德故事、中国之最、名人名言、劳动观影培育学生的热爱劳动的情感,以达到启蒙的目标;通过生活常识、劳动安全、劳动工具、劳动方式的分享促进学生的求知欲,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达到启聪的目标;通过生活自理、学习自觉、岗位自治、服务自愿的日常锻炼,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劳动的意识和增强劳动的技能掌握情况,以达到启志的目标;通过实地调查、生活灵感、主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达到启创的目标。

二、目标体系奠基调,课程设计来丰富

基于劳动教育育人目标体系,围绕生活化特色主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体发展和思维发展等的差异,对每一阶段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展开阶段性的劳动教育。建设形成特色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内容。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启发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第二阶段是项目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并通过创新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劳动课程的开展。

(1)启发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在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导向下,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于每学年第一学期推出启发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不同的主题,展开阶段性的劳动教育。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以培养学生的“四有”人生,即自理、自律、自爱、自信。并形成在教育合力,学校在课程教学、开展活动、劳动体验中开展这三个活动,在家里学生主要依赖家长指导完成,从而来实现服务学校、服务家庭,彼此形成有机循环使得学生的“四自”人生真正落地。

(2)项目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在珠光路小学劳动教育目标的导向下,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展开阶段性的劳动教育,于每学年第二学期推出项目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设计家、校、国三大课程。项目式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以主题研究为项目,设置了必选项目和自选项目,给予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吸引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的主动性,并在项目式研究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同时,促使劳动教育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并且使得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共融共生,形成了以农事体验、手工技艺、生活智慧和社会服务为主要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提升小组互助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信心。

“家、校、国”课程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得劳动课程生活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而且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个人的生活环境紧密关联。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丰富学生的生活认知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生活化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双重保障。与此同时,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认知,且能够在不断学习劳动知识和文化的同时实现个人劳动观念与劳动态度的有效转变和发展。而且,教师结合学生的家庭生活对其开展劳动教育,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生活化学习状态和学习空间之外,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发现更多关于劳动的知识与内容,了解更多关于劳动素养延续的方法。

设置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系统、评价劳动作业、以学生实际呈现的作品作为评价手段;制定劳动作业的设计评价量表,有质性、有量化,体现在学生个人评价记录表、班级评价记录表等,重视形成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使得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激励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劳动行为,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劳动精神。

以创新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劳动教育教学的落实并检测劳动教育教学的质量。劳动评价以自主自动型、过程体验性、自我挑战性为原则,分为四维度、七要求:从劳动观念维度的劳动情感、劳动态度的养成;劳动习惯维度的劳动意识、劳动行动的培养;劳动能力维度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创新维度的智慧劳动,检测劳动课程育人目标的落实情况。

三、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促进课程有效实施

从场地基础建设的增强,到师资力量的提升,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以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在保障体系方面,学校加强场地建设,明确管理责任人,有效利用各级各类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各类社会资源,拓展劳动实践场地。打造专业师资,建设稳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利用校外人力资源,作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补充。重视劳动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学校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和活动的正常开展,不断改善劳动实践场室,为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体系。

四、课程实施与科学研究齐发展

教师在参与劳动课程教学中,勤于发现问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促进劳动教育体系的科学发展。在本校实施校本劳动教育以来,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从而促进课程设计的再优化。

本校教师参与的劳动教育研究,省级课题“校本特色劳动教育体系创新与实践”“新时代教育形势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两项、市级课题“‘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生活化校本实践研究”一项;吴海华校长在广东省中小学校外教育协会2019年年会暨广州市越秀区首届劳动教育现场会作“以劳促全,让孩子走向‘四自’人生”经验分享;学校劳动教师在越秀区首届劳动作业专题报告会简报中作代表分享;“五育并举”背景下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路径——吴海华校长受邀为梅州市大埔教育系统德育校长进行新劳动教育专题讲座;吴海华校长在第一届越秀区“进德修业大讲堂”教师论文宣讲活动简报中以珠光路小学作为例子,介绍《学校推进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论文内容。

劳动教育不仅使得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科学发展,而促成多方的成长。学校通过顶层设计,引领方向,以赛促成长;学生在实践劳动中学习、成长;并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成长。并通过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研究,形成相应的劳动成果。师生在各级各类劳动教育活动、比赛中表现突出,积累一定的成绩,在区域内发挥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产生家、校、社会的良性循环,促使珠光劳动教育逐步螺旋式上升。

综上所述,珠光路小学的校本劳动教育的开展,以劳动教育本质为本底,形成校本化目标体系。建成具有“珠光”特色的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生活化的、阶段性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内容。优化保障体系,为劳动教育开展的实效性提供基础保证。课程促研究、研究促发展,从而实现师资力量的提升、课程向前发展的双赢。在这一背景下,课程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使得学生的劳动思维、劳动能力以及劳动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同时,在实践路径上坚持三教合力,发挥家庭劳动教育的启蒙作用、强化学校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重启社会劳动教育的协同作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助力劳动教育实施。让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生根,打破固有思维定式,从零散走向系统,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一走向融合,共绘新时代具有珠光特色劳动教育课程蓝图。

猜你喜欢

珠光校本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夜明珠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珠光集团:精品战略成就“御生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热爱劳动
闪瞎人眼的,还有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