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多维支架 助力习作教学

2022-02-19深圳科学高中五和学校吴新春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例文板块支架

文/深圳科学高中五和学校 吴新春

一直以来,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存在着“写什么”“怎么写”两大困惑,如何指导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则是教师一直探索的方向。《课标》中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从而明确了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的指导方向。而“习作教学的支架是习作教学中的一种支持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搜集材料、构思、写作、自评、修改等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习作任务(薛莉《习作教学支架的意义及使用策略》)。”下面以统编教材三年级单元习作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在习作教学支架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一、用好习作单元,建立支架

习作单元由“精读课文(两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两篇)”“习作”五个板块组成。这五个板块的最终目的,都指向了“习作”,以最后完成完整的习作任务为终极目标。如何用好习作单元的每一个板块呢?可以结合板块特点,从以下方面入手。

“精读课文”指向发现。在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时,教学的重点与以往的精读课文不同,不再以品读文章的思想感情为主,而是通过这两篇阅读素材引导学生去发现写作的知识和语言妙处。

“交流平台”指向归纳。此板块针对两篇精读课文,通过小伙伴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出本单元的写作知识和表达方法。

“初试身手”指向模仿。让学生初步运用“精读课文”“交流平台”所学的写作知识和表达方法,结合“初试身手”的片段支架,进行模仿尝试。如三下习作单元的“初试身手”出示了两则示范片段,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事物中进行观察,将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分别从看到的、触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提供支架进行仿写。

“习作例文”指向比较。借助两篇表达风格不同,但与学生言语相近的习作例文,让学生感受习作在内容、结构、表达方法上的不同,重在体验对比。

“习作”指向实践。通过精读感悟方法,交流总结方法,片段尝试模仿,例文比较提升,最后的落脚点在在实践中运用,完成“习作”的完整呈现。

正是由于习作单元五个板块的相互关联,发挥“五位一体”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方面可建立整体教学支架,为学生建立整体性思维。

二、创设情境,激活选材思维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写话”向“习作”的过渡阶段,最先面临的便是“写什么”的问题。以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奇妙的想象》教学为例。

板块一:奇妙的O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奇特的朋友,大家想不想知道它是谁?

2.出示O形,想象猜测

这位朋友到底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老师都不知道,但它悄悄地告诉老师,说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一定知道它是谁,哪位才是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呢?谁能说说这位朋友到底是谁呢?

生1:它是一个大鸡蛋,是鸡妈妈最喜欢的一个蛋宝宝。

生2:它是飞上天空的气球,现在它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生3:它是地上的一颗小水珠,在跟小伙伴玩捉迷藏呢。

三、搭建范例支架,梳理思路

学生在“写什么”这一环节找到方向后,“怎么写”便顺理成章地提上“日程”。“怎么写”的关注点在于习作的构思,怎样将表达的内容讲清楚?安排怎样的顺序?运用怎样的结构?可能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会让三年级的学生摸不着头脑,但文章的表达却从来不是无序的,必须以一定的顺序呈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习作中“依葫芦画瓢”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因此,有了例文的直观呈现作为支架,就如同学起步的孩童有了有力的支撑。

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为例。

板块一:结合图表,回顾写作思路

出示拓展例文《去年的树》,回顾写作思路。将师生合作小结的内容以示意图的方式呈现。

板块二:提问引导,启发写作顺序

1.师:说一说鸟儿在寻找好朋友的过程中,到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故事中的角色词云。师:每个人的故事中都藏着一个主人公,说一说你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想干什么,到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我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国王,他每天都呆在王宫里,觉得很无聊,一点也不快乐。有一天,他想出门去寻找快乐。

师:那这位国王什么时候走出了王宫,到了哪里呢?遇到了谁,他找到了快乐了吗?拿起笔,我们一起写下来。

板块三:出示例文,模仿运用

1.出示学生完成片段,学习构段方法。

2.由段到篇,梳理思路。

师:同学们,写好童话故事一定要发挥出自己的想象,故事中的主人公总是能遇到稀奇古怪的事儿,我们要试着把这些事儿串起来,写清楚,就像我们串糖葫芦似的。瞧,把刚才写的一段一段的内容,串联在一起,就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写完后,不要忘记写上结尾,比如《国王找快乐》的结局到底是什么,大家都很期待呢。

四、整合课文支架,迁移运用

以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中对话式的开头为例。

“英英,吃饭了!”

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吃饭。

“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将课文内容转化为习作指导,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比如进行分解指导:

“( ),吃饭了!”

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吃饭。

“( ),吃饭了!”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我真希望变成( ),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觉得( ),( )一看,发现( )。呀,我真的变成了( )!

有了分解指导,课文开头也能成为习作指导的素材。

学生作品:

“小宇,吃饭了!”

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吃饭。

“小宇,吃饭了!”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我真希望变成一只小鸟,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觉得身上一下子变得很轻松,我低下头一看,发现自己的身上长满了雪白的羽毛,轻轻一拍翅膀,我飞起来了!呀,我真的变成了一只小鸟!

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能使每一个相同的指导范式,呈现不一样的精彩作品。

五、前置评价支架,明确方向

以统编本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为例:一星标准:给故事加一个有趣的题目;二星标准:能写出一个故事(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故事);三星标准:句子通顺。三个等级的评价,引导学生试着给故事加题目,能交待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发生的故事,最后提出三星要求:“句子通顺”,看似简单,实在不易,学生要能在读完习作后进行评价,并初步进行修改。

猜你喜欢

例文板块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