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22-02-19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第三初级中学韩益畴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内容传统

文/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第三初级中学 韩益畴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凝聚着千万人的智慧、心血,所以说传统文化不仅仅单纯的是以文化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它更像是能够在无形当中规范我们行为的约束力。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传统文化的沉淀,中华民族才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学会积极地运用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打造充满浓郁传统文化氛围的内隐课堂,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创新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展前做好备课工作,对于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备课环节,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以获取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相关资料。以网络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使语文教学活动和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深度结合,力求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升级。

例如,教师在讲解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一词时,可以利用教学一体机等现代教学设备,提高学生课堂活跃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歌曲《水调歌头》,利用悠扬的音乐旋律,逐渐导入课程主题,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生对词作内容产生初步了解后,再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尽可能减少学生对古诗文的排斥心理。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讲述作者的出身背景、生平经历以及时代背景。使学生对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对这篇流传千古、感人至深的词作产生深刻的理解。

二、发掘教材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内容

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时,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从语文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内容,使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进行合理的融合,而非生搬硬套。另外,教师还必须保证,所选择的传统文化内容与语文教学的目标相符,确保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质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从语文教材的内容出发,为学生搜集最适合的传统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课本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此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需要依托优质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以及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作为学习、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主体,必须要对传统文化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宽教学渠道,并运用多元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热情和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与传统文化相关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的有机结合时,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以初中语文的教学作为主体。站在传统文化的视域下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去减弱语文知识的教学。

例如,在进行《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就应当深入文本,挖掘出文本中所蕴藏着的传统建筑文化因素,为学生展开传统建筑文化的渗透教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重点向学生介绍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并向学生讲述苏州园林的建筑艺术和建筑特色,以及苏州园林建筑中所蕴含着的传统因素,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与享受的同时,认识到我国建筑文化的恢弘多彩。

三、阅读古典名著中渗透传统文化

提高中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理解,不仅能传授写名著所需的技能,还能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古典名著中包含许多古典文化。如果结合阅读经典进行语文学习,可以帮助中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阅读经典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教育者应该关注融合古典文化的方法和技术,以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古典文学由来已久,所以其概念比较模糊,有的地方难以理解。虽然初中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阅读起来还是很困难。因此,在阅读经典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理解经典。

建议尽可能多地实现经典作品独有的传统文化,例如,老师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预习阅读内容,以便学生在课后收集相关材料。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收集相关材料并创建多媒体讲座。在课堂学习中,师生可以在课堂中交流、呈现所要讲授的内容,并且总结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采取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给他们仔细阅读的机会,以此测试他们的写作技巧。通过阅读古典文学,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传统文化情感氛围

传统文化既是知识,也饱含情感。因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我们期待着过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该重视人文氛围,让学生从生活细节去感受,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相互联系的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感,如此才能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不一样的兴趣和认知,才能主动去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为了构建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搜集一些视频、图片、文字、音乐等资料,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初中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笔者非常重视营造人文氛围,以期不断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感。

以《惠子相梁》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之前,笔者首先为学生搜集了庄子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然后笔者带领学生学习文章内容,并让学生尝试从中总结道家的观点。笔者进而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人文氛围,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传统文化吸取正确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将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优质课程资源提取出来,并将其融入到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去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所蕴含着的语文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站在传统文化的视域下,进行良好的语文教育内容的创设,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完成教育、教学的优化,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内容传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