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呈学生之本,展国画之美
——小学国画课堂作业创新展评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2022-02-19东莞外国语学校吴远仪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花灯国画作业

文/东莞外国语学校 吴远仪

为了杜绝美术课堂国画作业展评模式的草率、简单、“一言堂”,力求在展评过程中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做到提高作业质量的同时还促进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这就需要开展以学生为主的作业评价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闪光点和需要改进之处,让他们在国画课堂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被肯定的自豪,进而踊跃参与展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国画作业展评方式。

策略一:善用技巧,形式多样

由于宣纸难干、易烂等原因,不少教师在国画作业展示时,会让学生直接把画放桌面观看,稍微用心的教师也许会采用加厚的卡片宣纸贴在黑板上展示,即使这样也没有让展示具有特色和趣味性。

美术课应该带有本质的艺术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出既有艺术美感又不一样的作品展评方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评价兴趣,更能促进评价的积极作用。

如对于岭南版第11册《写意花卉》一课,我采用“穿越时空赏花灯”的方式导入本课,带着学生一起“回到”古代欣赏不同时期的花灯,结识不同的国画大师。所以展示时学生会自然地以花灯的美丑,来确定主题花卉画得如何。在欣赏的过程中言意赏花灯,其实是在评价花灯上的花卉图,是在相互交流写意花卉的心得。这不是简单的花灯的聚会,而是艺术的汇集,思想的交锋,绘画技术的一较高下,这更是心与心之间的相融与贴近。

这种用“花灯”展示的方式巧妙地把学生单独完成的平面的作品,组合成小组合作完成的立体造型。这样分散创作时间充裕、效果显著,又方便学生进行赏灯、展评,可谓是一举两得。

展评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展示的方式可以用情境式开展,只要用心思考、设计,我们的国画课堂肯定会有一番新景象,学生一定因展评而对国画更感兴趣。

策略二:无等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国画作业评价诸多教师是根据用色、用墨、构图、立意等结合评定一个分数等级,例如,ABCD、优良中差之类。但即使这样,孩子们依然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的画好在哪里,或者问题在哪里,又该如何改进。

相对这种等级评价我个人觉得采用无等级评价的方法更有效,无等级评价是指不评等级,教师用不同符号来肯定学生的创作,更注重学生与自己的差距比较或者只用描述性、鼓励性评语给予适当的评价。在此处我所用的符号就是定制印章,每个印章都是不同图案和鼓励金句的评语。一个学期过后每位学生都有相同或不同的印章符号,学生之间虽然有差别,却没有等级之分,这样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另外评价不能局限于最后的作业的评价,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的行为表现评价即发展性评价也是重中之重。例如,参与合作的态度、探索能力及构思创意也需关注。教师在课前、课中的点评要具体,使学生接受指导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得,有所悟。所以我们可以将无等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进行结合,这样既认可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也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技能,让每位学生都觉得自己能够学好国画,并有足够的自信心继续在这条路上踌躇满志。

策略三:物以致用,增兴趣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美术运用于生活并美化生活,使枯燥的生活变得美好的同时又提高个人素养,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真实体验,也懂得了物以致用的道理。因此国画作业的装饰、应用功能至关重要。虽然国画作业应用范围很窄,但教师可以创造机会,培养学生活用美术知识,把国画作业融入生活,让国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在课堂作业展示时可设计一些“物以致用”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把这种平面的国画表现形式通过各种媒材制作后变成立体的生活化的作品,如把国画画在有一定宣纸特性的麻布抱枕上或者利用装饰、组合的手法把完成的国画作品直接贴在编织筐里变成装饰品,甚至可以把国画作品制成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例如风筝、笔筒或舞台背景等来美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增添生活中的视觉艺术情趣。

猜你喜欢

花灯国画作业
看花灯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挂花灯
做花灯
国画欣赏
赏花灯
作业
我想要自由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