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中学图书馆创新发展的研究

2022-02-19广州市二中苏元实验学校何丽莎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馆校黄埔区广州市

文广州市二中苏元实验学校 何丽莎

中学图书馆是学校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书刊资料信息中心,也是学校教育、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场所。我校在落实“双减”政策,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会用书”的读书观,保障学生每天课外借阅自由时间,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空间和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为开展“馆校合作”奠定广阔的空间和有利的契机。

本文以广州市黄埔区公共图书馆二中苏元分馆为例,探讨“双减”背景下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提出“馆校模式”下的中学图书馆创新发展之路,让良性互动的馆校合作为中学阅读推广带来更多的创新,并依托公共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和丰富的阅读资源,为共建广州市“图书馆之城”的新格局贡献智慧与力量。

一、广州市黄埔区中学图书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校图书馆基本情况。黄埔区现有中小学105所(小学61所、初中19所、完全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15所、十二年一贯制1所、特殊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包含分校区共111所;公办学校89所,民办学校16所。学校图书馆总藏书量272万册,其中在架外借图书约170万册。

2.业务系统的使用情况。2014年,原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统一采购图书馆集群自动化管理系统,为42所学校统一提供分馆使用授权;原萝岗片区各学校使用的图书馆业务系统未统一。部分学校存在一个学校多个图书馆(室)多套管理系统、一个学生办理多个借书证的情况,造成资源割裂,学生使用不便,数据统计困难。此外,有42所学校(含校区)仍未使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3.图书编目加工概括情况。2014年,原黄埔区教育局为原黄埔片区学校统一采购一批图书,并按照区图书馆条码段分配及编目加工标准进行编目加工(未使用RFID标签),为数据合并、通借通还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各学校大部分图书仍存在加工标准不一致、条码重复、未使用RFID等情况。

4.管理人员的安排。大部分学校未配备专职的图书管理员,主要由学校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兼任,或由外部服务商提供运营服务支持。

5.业务规则不统一。各校图书馆长期以来独立运营,读者类型、文献类型、借阅、续借、图书丢失、过期处理等业务没有形成统一规则,不利于文献资源共享利用。

二、启动“馆校模式”,探索解决思路

针对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广州市黄埔区公共图书馆全面推进“馆校合作”建设工作,借助公共图书馆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全面提升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水平。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业务平台、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编目规则,实现图书资源通借通还,建立区域阅读大数据分析,建立终身阅读机制,为学校开展全面素质教育提供文献资源和阅读服务保障,实现“市—区—教育局—学校”的精细化分级管理,系统暂由区图书馆代管,各学校图书馆拥有独立的分馆管理权限。

顺应新时代新政策的发展需要,广州市二中苏元实验学校图书馆于2021年主动加入黄埔区公共图书馆联盟,建成“广州市黄埔区公共图书馆二中苏元分馆”,取名为“乐学堂”,并按照“馆校合作”业务需求建立“总分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加入黄埔区公共图书馆成熟完善的集群系统,整合各项业务系统及数据,实现统一入口,师生凭借身份证或读者证便可轻松借、还书,读者证终身有效,避免因毕业、转学重复办证的问题,并且能帮助公共图书馆建立读者的个人借阅终身档案,打破个人借阅信息的孤岛,构建中小学学生成长阅读的大数据。通过流程化的管理,实现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配送、物资申领、条形码管理、日常业务数据申报等业务的管理。同时,建立“馆校合作”知识中心,提供政策法规、业务常用软件及文档下载等功能。

建立校园分馆,打破了管理边界,突破中学图书馆普遍存在的文献资源的孤岛瓶颈,强大学校的读书平台,实现中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互通互联,资源的通借通还,让师生足不出校便可享用全区最新最全的海量阅读资源,极大地便利了学校的师生。

据悉,馆藏书籍5000余册,包括文学、历史、社会、科学、教育等各类书籍,黄埔区公共馆严格遵守广东省中小学图书馆藏书分类比例要求,严格遵照我校关于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遴选和管理制度,匹配意识形态正确且符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目进馆,每学期根据学生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结构变化,定期更新2~3次,注重配送图书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梯度建设。

另外抓住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积极拓展和延伸阅读的时长和泛在阅读的空间建设。乐学堂的主要开馆时间是放学后至晚自习开始前,作为学校图书馆在阅读时长和空间拓宽上的一种延伸和补充,为我校推动阅读推广提供了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上的保障。随着课后阅读时间的增加,学生读者的阅读模式正在从应试型碎片化阅读模式向素质拓展型的深度阅读转变。

此外,公共图书馆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能力较强,定期举办适合中学生的不同主题的阅读活动,作为常规的阅读推广活动。同时,结合时政和本土文化,开展“读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红色主题活动、邀请本土作家进校园活动等,既畅通公共图书馆进校园举办活动的渠道,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读者的阅读视野,并且激励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

“馆校模式”下的中学图书馆创新发展之路任重道远,还有许多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索。未来,我们将积极向“花都经验”“从化经验”取经,以“普惠、均等、共享”为馆校合作的原则,加强与公共图书馆的交流,打造“校园+社区”结合的阅读服务新模式,促进书香校园、书香黄埔的建设,实现从帮扶到共赢,让良性互动的馆校合作给中学阅读推广带来更多的创新,依托公共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和丰富的阅读资源,为共建广州市“图书馆之城”的新格局贡献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馆校黄埔区广州市
馆校合作可持续性发展的探讨
麓湖春天观景
黄埔区会元学校:元宵义卖助献爱心
搜城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黄埔区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推广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馆校合作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以故宫“陶瓷”主题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