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铸魂育人,彰显党史思政教育伟力

2022-02-19广州市海珠区聚德东小学蔡莹莹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思政课党史红色

文/广州市海珠区聚德东小学 蔡莹莹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忠实记录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在思政课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因时因情因地灵活地、创造性地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从这位“最好的老师”身上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一、波澜壮阔的党史画卷是生动的思政课程

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成就融合在思政课堂中学习,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学理支撑,引导学生观大势、明大理,从符合历史发展的走势和大方向出发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目标。随着互联网普及、信息化技术飞跃发展、个体诉求多样性,思政课建设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价值认同危机,网络信息化冲击着学生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因此,立足新时代,学党史,上好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充分运用历史文化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重视党的发展史、革命史、奋斗史的学习。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党史和思政课的教学目的看是一致的,站在建党一百年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把党史教育提升到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高度,党史教育的目的是党通过对自身历史的梳理,鉴往知来。思政课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政课都服务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

二、项目式学习党史 赋彩思政课堂

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照本宣科、枯燥说教的模式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要真正发挥思政课堂铸魂育人成效,可以项目式学习,注重体验,发挥博物馆、纪念建筑雕像、专题展览等教育基地,以讲故事及描述性语言引导学生说出“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形象直观引领学生身临其境走进党史。把思政课堂和社会课堂联合起来,把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一起来,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现象到本质,充实思政课的科学性、思维性、实效性,对学生具有充分的启发性和思维拓展性。把道理和力量传递给学生,从价值理念上认同追随。通过对生动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挖掘叙述,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启发,促使学生们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轻轻松松得来的,而是经过无数仁人志士大量反复的思考、比较、尝试、艰辛付出得来的,凝结着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实践探索的智慧。

开展思政教育项目式学习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用文创、VR、动漫等手段,让文物“活”起来,注重理论升华,挖掘文化背后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文物“立”起来。也可开展“红领巾进社区”活动,依托广州市少儿图书馆、城市规划馆、出版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文化社会资源,建立联建共育机制,形成“思政基地教育地图”,打通校内外评价激励,展开社会观察、国情体验、素质提升、历史研学、品格磨砺等项目化活动,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寻找时代印记、懂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必然选择,以史实红色精神伟力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与感染力。

三、用好红色资源聚焦思政课堂学思践悟

在思政课堂演绎红色故事、分享心得体会,唱红歌,从点滴之处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如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引用李大钊视死如归、五四运动、党的一大等党史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背景;通过共产党成立后提出的纲领,让学生看到共产党有明确的革命方向和目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由“五四精神”“红船精神”讲到抗击疫情、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的“中国故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育人的作用,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好思政课的“老故事新发现”“新故事新道理”,打造现代思政教育新模式。

猜你喜欢

思政课党史红色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