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中岛内居民获得感提升的路径研究

2022-02-18黄艳钦

公关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获得感

黄艳钦

摘要: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经济高速发展,岛内居民面临经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文化适应带来的挑战,加强海南当地各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有助岛内居民保持身心健康和适应良好。把握海南岛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涵,结合社区服务搭建具有特色的海南岛各社区心理服务平台,动用各方面力量为岛内居民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岛内居民的社会适应和心理融合,以提高岛内居民地获得感。使岛内居民能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有力推进海南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促进海南社会和谐,助力海南自贸区、自贸港的全面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心理服务 获得感

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按照中央部署,海南要努力成为中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会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海南会以一个高度开放式的姿态欢迎全世界资本和人才的到来[ 1 ]。在这种情况下,岛内居民的经济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势必会对己经形成的社会心理系统造成巨大的冲击,致使他们在经济交往、社会交往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海南岛传统文化在主流文化的冲击下遭遇着文化适应所带来的挑战,影响着岛内本土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岛内各社区的心理服务建设,帮助岛内居民保持身心健康和适应良好,提升岛内居民的获得感,对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和经济增长有积极意义。

目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全国大力展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中岛内居民需要应对复杂的社会心理问题,使岛内居民从心理上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更好地提升岛内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海南岛内居民的获得感提升有重要意义

针对岛内居民的心理建设,不仅要应对负面社会心态问题,更要从正面培育健康、上进、接纳的社会心态,提升岛内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等积极心理指标,促进其个体心理、社会心理的和谐发展[ 2 ]。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增添新动力、开创新局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中,获得感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是一个由客观“获得”和主观心理“感受”组合而成的概念。利用好自贸港建设政策的红利为岛内人民谋福祉,从主客观两方面完善岛内人民获得感的路径。因此,在自贸港建设进程中提升岛内人民获得感,需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从政府、社区服务层面切实提升岛内人民客观获得,另一方面从社会宣传、教育关怀、个人认知等方面提升岛内人民对客观获得的评价方式和主观的积极体验。

二、心理服务结合社区融合建设以提升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来进行。为了更好地关注岛内居民的心理动向和社会适应情况,可以在海南岛内各社区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成立个体咨询室、沙盘治疗室、团体辅导室等功能室,并配备和培养心理服务和社区工作的专门人才,负责对社区的社会工作人员进行心理问题识别的培训和考核。创设心理宣传栏、心理健康报和心理服务热线对岛内居民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各聚居区的心理服务平台要具备“宣传普及、心理普查、心理预警、心理干预、追踪关爱”这五方面的职能。

在各社区采用“心理服务+社会工作”的协同发展模式,使社区工作人员更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推动社会基层治理的完善发展。通常,海南的相关政府部门在招聘社区工作者时,会倾向于招聘有专业背景的当地大学毕业生,他们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和当地居民进行沟通交流。在实际工作中,从组织管理,资源管理,服务措施,效果评估四方面入手,动用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力量去统筹建设,从而有效推动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三、注重岛内居民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适应

海南岛历史悠久,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和传统习俗。岛内居民热情好客,知足常乐,性情外向,敢爱敢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据文献统计,岛内居民认为自己在居住条件、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等方面与岛外发达城市有一定差距。岛内居民在目标追求上也受到当下经济社会的影响,会有更多的物质追求,对渴望的目标会努力争取,这与海南的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出后一段时间,曾对岛内居民进行了一次访谈研究。研究选取三亚市某社区的居民作为被试,收集这些被试的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工作类型,收入情况,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情况。访谈提纲采取开放式提问,问题主要包括岛内居民对自由贸易港的了解程度、对海南岛外来人的看法、目前的生活满意度如何、对理想中生活的期待等多方面的内容。每人访谈大约30分钟,并在访谈结束后对被试进行房树人绘画测验(HTP),以更好地了解被试的人格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岛内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较高,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抱有期待,希望能以此为契机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同时也较为迷茫。绝大部分岛内居民认为与岛外居民的思维方式不同,不能相互理解,他们希望能保持自己的文化归属和认同。因此,在心理服务建设中一方面要注重岛内居民的民族认同感,另一方面要使他們有更好的文化适应。

心理学家Berry的文化适应模型将文化适应分为同化型、分离型、融和型和边缘化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岛内居民的文化适应类型多为同化型和融和型。因此,心理服务工作人员既要具备心理咨询的专业技能,又要深入地了解当地文化,针对岛内居民因环境变化和生活应激事件引起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真正做到接纳和共情。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在聚居区里面组织传统文化传承的活动来增强岛内居民的文化自信,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四、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自贸港建设带来的生活及经济环境的变化给岛内居民的心理上带来一定的应激反应。著名心理学家拉扎勒斯的应激理论提到,个体的认知评估包括了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其中,初级评估会对事件的意义进行评估,根据调查显示,岛内居民对自贸港建设持积极的态度,但是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和文化冲突使他们产生心理焦虑。次级评估是对自己的应对能力和资源条件的评估过程,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能使岛内居民更好地应对环境应激。社会支持是人类的健康保护机制,通过提高个体对日常生活中伤害性刺激的应对能力和顺应性,从而削减应激反应,起到缓冲生活事件的作用[ 3 ]。

岛内聚居区可以从三个层面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首先,政府从政策层面给他们解决经济与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其次,社区联合社会组织从服务层面给他们提供心理服务和推广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文化。再次,家族聚居形式在当地聚居区很常见,家族里面的兄弟姐妹能互相扶持,但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家族矛盾,而家庭是社会支持系统的核心部分,因此,在社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时,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婚姻家庭咨询、亲子关系咨询等方法提升家族凝聚力,增强家庭成员的亲密度。

五、关注岛内各社区矫正中的心理干预和获得感提升

2010年,海南当地各聚居区开始社区矫正工作,其三大重点任务为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受矫正人员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且受教育水平不高,且普遍存在情绪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在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关注受矫正人员的心理健康,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绘画治疗、音乐治疗等心理治疗的方法,打破受矫正人员心理防御机制,帮助其进行自我觉察与自我提升,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对社区矫正工作有积极的影响,从而能更好地推进岛内各聚居区的整体和谐发展。

总之,结合以上几方面来进行岛内各聚居区的心理服务建设,全面提升岛内居民的获得感,使岛内居民能更好地应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他们在新环境中可能出现的社会心理问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体系,将为促进海南社会和谐,助力海南自贸区、自贸港的全面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系2021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NSK(ZC)21-142)

【参 考 文 献】

[1]王勍,俞国良.群体认同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调节变量与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8):1300-1308.

[2]辛自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定位与思路[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5):257-261.

[3]辛自强.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J].社会治理,2016,27 (47):68-69.

(责任编辑:刘占行)

猜你喜欢

获得感
家长会须让家长有“获得感”
思想品德课教学微评价的实践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在政策解读中积聚舆论正能量
洛阳老城:群众“获得感”的党建元素
官员的“获得感”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