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失效到实效:“教育惩戒措施2.0”

2022-02-16刘全东

新班主任 2022年2期
关键词:橡皮筋全班同学小张

刘全东

惩戒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一些学生会对教育惩戒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让班规失去了“药效”。为此,我根据班级管理实践案例,总结出“教育惩戒措施2.0”,让“惩其行”转向“戒其心”,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善借集体智慧,变“孤军奋战”为“统一战线”

活跃的课堂氛围是教师追求的,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肆无忌惮地讲话就违反了课堂纪律,我多次找违纪学生谈话,但效果微乎其微。我发现,初中生十分在乎同辈群体的评价,于是,我召集班干部对班级问题进行讨论,寻找解决办法。

针对频繁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班委会提出“颜色模块”管理方法,即8人一个小组,把全班学生分成6个组,每天根据纪律情况对各小组进行加分或扣分,再根据小组分数标记颜色(红色:违纪严重;橙色:违纪较为严重;黄色:违纪较轻;白色:无违纪;绿色:表现良好),展示在黑板上。针对违纪严重的小组,班委会对小组成员进行集体谈话,让该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再提出解决办法,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小组学习氛围、班级整体学习环境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经教育后,全班同学对小组进行评价和考核,在班级大会上表扬行为有所改进的小组成员,并及时反馈给科任老师和家长,增强其继续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信心。

传统的教育惩戒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集体教育,教师要善用集体的健康舆论与有效监督对学生个体产生积极影响,联合班委会、科任老师、家委会,从“孤军奋战”到“统一战线”,发挥全员育人作用,让教育惩戒发挥实效。

巧用曲线思维,变虐心惩戒为悦心认同

我把每一次问题都当成难得的教育契机。我班科任老師告诉我:“有几个女生在课堂上折纸、做手工,上一次才提醒过,这次又开始了,我让她们把笔记抄两遍,明天给我检查。”我本想立马去教室批评教育她们,可转念一想,科任老师刚刚已经批评过她们了,如果我再批评,她们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于是,我把几个女生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她们说折纸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同学。我先肯定她们对同学的关心,然后让她们写一封慰问信和一封倡导全班同学遵守课堂纪律的倡议书,以此代替简单粗暴的批评,学生心服口服,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

教育惩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而不是惩戒,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将原来直接、粗暴的线性惩戒思维转变为间接、智慧的曲线惩戒思维,让虐心惩戒变为悦心认同,让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改正。

注意超限效应,变烦琐说教为亲身体验

面对犯错的学生,一些教师经常会喋喋不休地数落个没完,最初孩子也是内疚地听着,可越来越不耐烦,甚至十分反感,进而产生“我偏要那样做”的心理,这就是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刺激对象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要想避免超限效应,教师就要把枯燥的说教转化为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感悟,改变固有认知,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感。

周四,班长告诉我,小张和小谢在洗澡时发生口角并打架了,我急忙赶到宿舍,在确认他们没有受伤并安抚他们的情绪后,询问原因。原来,小张在洗澡时,小谢不断敲击门板,催促小张抓紧时间,小张一时生气骂了小谢,便有了后来的事情。此时,我并没有立刻对他们进行惩戒,而是让他们反思一下今天的行为,并准备10根橡皮筋。第二天上课时,我拿出橡皮筋带领学生玩“大力拉皮筋”的游戏,部分同学以为是力量的比拼,双方相互扯拽,最后橡皮筋断了,他们也被橡皮筋所伤。小张和小谢没有相互拉扯,而是相互退让,我立马询问他们为何这样做,他们说大力拉扯会被橡皮筋伤到,我抓住时机追问:“如果把生活中的冲突看成橡皮筋,双方互不相让会产生什么结果?”小张和小谢异口同声地说:“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学生从这个游戏中体悟到冲突越升级给双方造成的伤害就越大,进而学会宽容待人。

一味地说教与批评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悟,进而实现自我教育。

树立榜样,以关键少数带动大多数

卫生委员告诉我,小梁经常把个人垃圾丢在地上,书包、文具乱成一团,偶尔还被学生会成员看到,导致班级被扣分,但他无视班规,不怕惩罚。

对这种不怕惩戒的学生,严厉地惩罚必然会适得其反,必须想别的办法。经过观察,我发现小梁在被罚参加班级大扫除时,检查完门窗、电器才离开教室。我捕捉到这一点,在周一的班会课上,以“最后的背影”为主题,截取教室的监控视频,将小梁在周五的值日表现播放给全班同学看,告诉同学们,良好的班级就是靠这样默默付出的人建设起来的,小梁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肯定和赞赏。班会课之后,小梁的卫生习惯好了不少,他不小心把垃圾弄到地上,不等值日生提醒,就马上自己捡起来。

对不怕惩戒的学生,如果一味地加大惩罚力度,容易在无形中给孩子贴上“黑标签”,更可能导致学生向不良方向发展。教师可以加强正面管教,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有意识地给学生贴“红标签”,激发学生的正能量,使其成为班级的榜样。

教育惩戒的本质是教育,当教育惩戒符合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时,育人的实效便会显现。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橡皮筋全班同学小张
你试试看
今天忙不忙
生活中的小魔术
吓哭
橡皮筋
巧妙的奉承
快艇
我们的相册
写在马路上的口算题
谁逗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