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口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2-15李科武王艳婷朱庆陈仕学

海南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海口市慢性病差异

李科武,王艳婷,朱庆,陈仕学

1.海南师范大学医院,海南 海口 571158;

2.海南医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

3.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 海口 571100;

4.海口市健康教育所,海南 海口 571100

随着“健康中国”这一理念的提出,我国健康素养的研究得到重视。国内目前主要的研究对象偏向于居民,对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研究甚少。国内的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不容乐观,普遍较低[1]。海口市自2015年起陆续开展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健康促进区”等一系列创建工作。相关部门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健康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为了掌握当前海口市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有关部门制定健康教育相关措施提供依据,课题组于2020年9~11月对海口市两所高校进行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并对影响学生健康素养的因素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海口市内随机抽取海南医学院和海南师范大学两所全日制高校,在每所高校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3个班级(班级规模不足30人的,多抽取1个班级)的全部在校本科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采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健康素养分为3个方面(基本知识和理念、基本健康技能、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6类健康问题(安全与急救、慢性病预防、传染病预防、科学健康观、基本医疗及健康信息)。调查对象正确率达80%以上则视为具备健康素养。调查对象同时具备无慢性病史、最近一年无意外伤害的发生、近两周内无患病史及在过去一年里自觉健康状况良好这四个条件则视为健康状况良好,反之则为健康状况较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人口社会学特征 本次参与调查的两所高校本科生1 812名,回收有效问卷1 812份,有效问卷率为100%。其中医学院校的学生(均为医学专业)占988份(54.53%),非医学院校的学生占824份(45.47%)。调查对象中男性599人(33.06%),女性1 213人(66.94%),见表1。

2.2 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 两所高校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51.16%,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健康技能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3.85%(1 157/1 812)、36.31%(658/1 812)、33.66%(610/1 812);安全与急救、慢性病预防、传染病预防、科学健康观、基本医疗及健康信息等6类问题的知晓率依 次 为71.80%(1 301/1 812)、22.74%(412/1 812)、23.57%(427/1 812)、77.87%(1 411/1 812)、34.82%(631/1 812)、42.88%(777/1 812)。

2.3 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具备情况比较 不同性别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健康技能的具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籍地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和3个方面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吸烟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和3个方面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健康状况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基本知识与理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医学与非医学)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和3方面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具备情况比较[例(%)]

2.4 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大学生6类问题的健康素养具备情况比较 在“科学健康观”及“安全与急救”两类问题的健康素养具备率方面,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健康状况、不同户籍地、不同专业、是否吸烟的学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本医疗”健康素养具备率方面,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健康状况、不同户籍地、不同专业的学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信息”健康素养具备率方面,不同民族、不同健康状况、不同专业、是否吸烟的学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病预防”健康素养具备率方面,不同户籍地、不同专业、是否吸烟的学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大学生6类问题的健康素养比较[例(%)]

2.5 两所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专业、民族、户籍所在地、吸烟状况均对是否具备健康素养有影响(P<0.05)。其中医学专业、汉族、非本地户籍、不吸烟者的健康素养具备率更高,见表4和表5。

表4 健康素养可能影响因素与赋值

表5 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海口两所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51.16%,明显高于2016年中国在校大学生12.08%的平均健康素养水平[2],也高于广州市、河北省、北京市等地30.2%~44.62%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调查结果[3-5],但低于山东省、南宁市、兰州市62.91%~66.56%的调查结果[6-9];与2015年海口市健康素养监测大学生22.88%的健康素养水平相比有了明显提升[10],说明海口市为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健康促进区”等一系列创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多形式、广覆盖、高频次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海口高校大学生的总体健康素养呈现较高水平,但与国内部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较好的城市仍有一定差距。

学生健康素养的3个方面及6类问题上应答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知晓率差异较大。学生对基本知识与理念的知识掌握度最高(63.85%),健康生活与行为方式(36.31%)次之、基本健康技能(33.66%)最低;具备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较高(分别为71.8%、77.87%),传染病预防与慢性病预防相对较低(分别为22.74%、23.57%),与张泽琛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海口市相关部门近年来为相关创建工作广泛开展的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注重健康概念和基础知识有关。其他两个方面具备率较低则表明本市大学生虽注重基本知识与理念的提升,却忽略了基本健康技能的掌握,各类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仍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传染病预防与慢性病预防知识掌握率低,可能是因为大学生这一年龄还较少面临慢性病和传染病的问题,对其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均较低。这也提示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不能重理论而轻实践,有关部门及学校应及时针对薄弱环节调整健康教育内容。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专业、民族、户籍所在地、吸烟状况均对是否具备健康素养有影响。从专业上看,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优于非医学生,与景文展等[12]的调查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医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接触到更多有关健康素养的知识[13]。汉族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可能与居住环境、民族文化差异及生活习惯有关。此外,非本地户籍的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本地大学生,说明区域对健康素养有一定的影响,有关部门对本地学生的健康教育力度还有待加强。在是否吸烟问题上,不吸烟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吸烟群体,可能是不吸烟人群比较重视自身健康,关注和掌握健康知识较多。而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的人群往往会存在吸烟等健康危险行为。

综上所述,当前海口市两所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在校大学生平均水平,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高校及相关部门应尽快干预并调整教育健康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基本健康技能,进一步提升海口市在校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猜你喜欢

海口市慢性病差异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喜讯 我校古洁老师获海口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中秋之夜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