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伐沙班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MMP-9和NT-proBNP水平的影响

2022-02-15李翠腾国良刘锋昌

海南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脑神经脑损伤炎性

李翠,腾国良,刘锋昌

西安市北方医院神经一科1,神经三科2,陕西 西安 710043

脑卒中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升高,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1]。有研究报道,炎性因子(IL-6)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中重要的炎性介质,并参与脑卒中的炎症反应,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作为炎症因子参与脑卒中的发生,并在脑卒中继发性损伤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是BNP激素原分裂后的N端片段,具有敏感性高、浓度高等特点,并成为脑卒中诊断指标[2]。利伐沙班在临床上是一种新型抗凝剂,属于高选择性、直接抑制因子Xa的口服抗凝药物,可以抑制凝血酶原向凝血酶的转化[3]。该药物不受食物、体质量的改变和其他药物的限制,安全、吸收、有效率高[4]。本研究探讨利伐沙班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MMP-9和NT-proBNP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西安市北方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脑损伤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脑损伤组34例,中度脑损伤组25例,重度脑损伤组13例。纳入标准:(1)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脑卒中诊疗和指南(2018)》[5]的标准;(2)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及MRI诊断,确诊患者在发病48 h内入院;(3)发病前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者;(2)自身有严重全身感染性疾病者;(3)并伴有其他恶性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4)入院前接受过药物治疗,包括抗炎、溶栓治疗者;(5)自身患有精神性疾病者。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23例;年龄45~81岁,平均(64.61±2.17)岁。另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42~78岁,平均(61.34±4.38)岁。两组受检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利伐沙班片(德国拜瑞妥,规格:10 mg/片,批准文号:H20181081)治疗,按照每天1片,共服用3周,有相关基础性疾病者(高血压、糖尿病等)均同时对症治疗,并调整血压或血糖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1.3.1 血清IL-6、MMP-9、NT-proBNP水平 所有脑卒中患者均在清晨空腹时,抽取上肢肘部静脉血5 mL,放置在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健康对照组于体检当日进行抽血5 mL,置入玻璃试管中,上述人员静脉血使用离心机(离心半径9 cm),转速3 000 r/min,分离10 min后分离出上清液,抽取血清保存在-50℃的冰箱中待检,使用DG5031型酶联免疫检测仪(南京华东电子有限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钠肽前体N-末端肽(NT-proBNP)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ELISA)说明书操作进行(购自上海恒远生化有限公司)。

1.3.2 脑卒中评定分类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6],对入院时患者评估脑卒中神经损伤程度,依据神经功能状况共分为轻度脑神经损伤、中度脑神经损伤、重度脑神经损伤;其中轻度神经损伤:0~15分,中度神经损伤16~30分,重度神经损伤31~45分,病情越严重分值越高。

1.3.3 脑卒中恢复情况 在治疗的过程中记录患者脑卒中进展情况,并采用中风风险评估系统(CHADS2)[7]评估脑出血及血栓栓塞风险,分值越高代表脑卒中进展越重。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Barthel)[8]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康复程度,分值越少代表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越差。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9]评估脑神经损伤情况,分值越高,代表脑神经损伤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IL-6、MMP-9、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1 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

2.2 不同程度损伤脑卒中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脑卒中患者的血清IL-6、MMP-9、NTproBNP水平随着脑损伤的加重而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程度损伤脑卒中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不同程度损伤脑卒中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轻度脑损伤组比较,aP<0.05;与轻度脑损伤组比较,bP<0.05。

?

2.3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IL-6、MMP-9、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

2.4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HADS2、Barthel、SSS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HADS2、S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HADS2、Barthel、SSS评分比较(±s,分)

表4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HADS2、Barthel、S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

3 讨论

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并造成部分脑组织血流降低,甚至中断或停止供给营养物质,致使部分区域脑神经损伤[10]。以往临床治疗中的抗凝药物其作用机制是与羧化酶结合,从而阻止凝血因子合成的效果,具有很好的疗效优势[11]。但也存在剂量难掌握的缺点,剂量过大会导致患者出血的危险,剂量不足达不到血浆内药物浓度的最大值,抗凝效果不明显,这就需要新的药物予以替代[12]。利伐沙班是研究人员新开发的Ⅹa凝血因子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使Ⅹa因子活性直接降低,从而阻碍凝血酶生成,让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含量降低,有效的预防血栓的形成和栓塞面积的扩大[13],但不会对血小板的生物合成造成影响,具有吸收、起效快和半衰期长的优点,而且药物对性别与体重不受影响,耐受性好的特点[14]。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在脑卒中病理损害的位置凸显出来,致病机制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与重视[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血清IL-6、MMP-9、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越高脑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越高。从而表明炎性因子在机体炎症反应过程中,使得促炎症因子增加明显,致使病灶部位的炎症细胞大量活化与聚集,导致脑神经损伤的加重[16]。BAUERSACHS等[17]研究表明,脑卒中急性期血清IL-6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对脑组织神经损伤炎性过程有直接作用。血清MMP-9能有效降解细胞外基质,使基质金属蛋白酶充分与Ⅳ型胶原和脑基底膜降解,从而使脑部血管屏障遭到破坏,致使脑血管的通透性增强,形成脑水肿的概率加大,从而提示了脑卒中患者的脑组织损伤程度的发生与MMP-9水平升高的关系密切[18]。BAI等[19]研究指出,急性脑卒中患者动脉血气中MMP-9水平与脑卒中患者脑梗死面积有密切的关系。脑卒中患者脑部细胞的功能发生障碍时,脑血管产生扩张,致使脑细胞中的NT-proBNP进入血液中的速度释放加快,造成血清中NT-proBNP水平升高,进而反映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LI等[20]研究指出,导致血清中NT-proBNP分泌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患者脑水肿在急性期会产生颅内压力的增大,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系统的改变,促进神经递质的过度分泌。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利伐沙班治疗3周后,患者血清中IL-6、MMP-9、NT-proBNP水均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症状均有较好改善,均未观察到致命性出血的发生。从而表明利伐沙班通过降低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发挥抗氧化作用,增强脑组织血流再灌注的能力,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而调节缺血性脑卒中的抗炎效应,加快抑制脑内炎症反应,使脑卒中患者的脑神经的功能得到恢复[21]。CAMM等[22]研究指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第3天,出现脑损伤加重症状,提示炎症因子的炎性反应与脑组织水肿相关。

综上所述,利伐沙班治疗脑卒中疗效明显,其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IL-6、MMP-9、NT-proBNP水平,极大地降低了神经损害程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脑神经脑损伤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Nurr1基因修饰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篮球运动员运动与脑神经相关性研究
经颅直流电配合语言训练对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分析
血浆渗透压和APACHEⅡ评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损伤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