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β2-MG与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

2022-02-15伍腊妍陈珊梅敏

海南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受检者肾小球肾功能

伍腊妍,陈珊,梅敏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肇庆 526000

肾病综合征是肾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并出现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血脂、低蛋白血症等症状。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在肾活检病理中,肾病综合征所占比例高达40%,且其可明显增加多器官衰竭的发生风险[1]。β2微球蛋白(β2-MG)是机体中一种小分子蛋白,可经由肾小球滤过膜滤过之后再排出体外,所滤过的β2-MG有99%左右会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及降解,但是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出现障碍或者滤过负荷量增加时,其排出量可明显增加。有较多研究显示,β2-MG的变化和肾功能损伤程度之间密切相关[2-3]。凝血功能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作用近年来也备受学者重视,有研究指出,在低血清白蛋白、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影响下,机体凝血系统可出现异常,且变化情况和肾功能损伤程度也有一定相关性[4-5]。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肾病综合征血清β2-MG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肾功能、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根据《内科学》[6]中相关标准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通过肾组织活检确诊;②对照组经肾功能检查显示正常;③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①由于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糖尿病肾病、淋巴瘤、实体肿瘤性肾病等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②存在血液系统疾病、造血功能障碍等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因素;③合并其余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④合并感染性疾病;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4~64岁,平均(55.31±7.50)岁;病程2~6年,平均(3.73±0.53)年;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9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3例,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11例,微小病变型肾病4例,膜性肾病3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0~65岁,平均(54.67±8.22)岁。两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所有受检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采集所有受检者纳入研究后次日空腹静脉血样本8 mL,室温下静置1 h后,使用3 000 r/min的转速进行离心处理,时间15 min,收集上层血清样本,储存于-70℃的冰箱中待检。

1.2.1 血清β2-MG检测 选择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0.8~2.4 mg/L免疫比浊法试剂盒,并以西门子BN PROJPEC特种蛋白分析仪进行分析。

1.2.2 肾功能指标检测 仪器选择罗氏Cobas c7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检测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并记录24 h尿蛋白定量。

1.2.3 凝血功能指标检测 仪器选择法国STAGO COMPACT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配套的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Ⅲ)、D-二聚体(D-D),其中APTT、PT、TT、FIB的检测使用磁珠凝固法,AT-Ⅲ采用发色底物法,D-D的检测使用免疫比浊法。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血清β2-MG与肾功能、凝血功能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的血清β2-MG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β2-MG为(4.55±0.62)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4±0.33)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283,P<0.05)。

2.2 两组受检者的肾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BUN、S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的肾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受检者的肾功能指标比较(±s)

?

2.3 两组受检者的凝血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APTT、PT和AT-Ⅲ水平明显短(低)于对照组,FIB和D-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受检者的凝血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受检者的凝血指标比较(±s)

?

2.4 血清β2-MG与肾功能、凝血功能的相关性 肾功能指标中,血清β2-MG与24 h尿蛋白、BUN、SCr间均呈正相关(P<0.05),与ALB呈负相关(P<0.05);凝血功能指标中,血清β2-MG与APTT、PT和AT-Ⅲ呈负相关(P<0.05),与FIB、D-D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血清β2-MG与肾功能、凝血功能的相关性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肾脏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继发感染等,严重者会并发急性肾衰竭,影响预后[7-8]。国内外均有研究证实,当罹患肾病综合征时,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及分子屏障功能会出现损伤,可增加蛋白通透性导致大量蛋白尿的形成,血清ALB的丢失,加上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会发生代偿性增加,机体可长期处于凝血、抗凝系统失衡状态,增加血栓发生风险[9-10]。

β2-MG是一种代谢性产物蛋白,主要分泌来自于淋巴细胞、血小板、多核白细胞等,其滤过和排泄行为主要通过肾小球,在正常的人体中,血清β2-MG的合成和释放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排出量很小,但当肾小球通透性发生变化或者基底膜电荷屏障改变时,β2-MG的表达会明显增加,通过对其的检测可有效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敏感度较高[11-12]。邵从军等[13]研究也显示,β2-MG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β2-MG的表达升高,并与24 h尿蛋白、BUN、SCr均呈正相关,和ALB呈负相关,显示出血清β2-MG和肾功能之间关系密切。通过分析是由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已发生了肾小管损伤及滤过负荷增加等问题,通过对血清β2-MG的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患者的肾小管、肾小球功能。FELS等[14]研究也认为,随着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小球通透性增加、基底膜电荷屏障损伤等情况的发生,可明显增加β2-MG的排泄量,并释放于血清中,对其的检测可了解肾小管损伤程度及滤过负荷增加情况。

本研究通过观察凝血功能指标显示,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凝血功能紊乱现象,相关性分析中也发现,血清β2-MG和APTT、PT和AT-Ⅲ呈负相关,和FIB、D-D呈正相关,均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研究也指出,β2-MG的增加可间接反映蛋白质在肾脏的丢失情况增加,造成患者的机体处于高凝状态[15]。且β2-MG由肾小球滤过后,在损伤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同时,也会织微循环灌注。因此笔者认为,若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β2-MG表达出现升高,则应该警惕继发性纤溶亢进、微血栓形成等风险,临床上应予以密切重视。但本研究也有不足,例如未观察治疗前后血清β2-MG的变化,对于其是否有助于了解疾病转归方面仍需持续探讨。

综上所述,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清β2-MG呈明显高表达,对其检测可准确反映肾功能损伤程度,且血清β2-MG与APTT、PT、AT-Ⅲ、FIB和D-D水平均密切相关,可准确了解患者凝血及纤溶情况,评估血栓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受检者肾小球肾功能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不全怎样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