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究

2022-02-14张佳佳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双创新能源汽车

张佳佳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势态下,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应当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因此,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开展教学课程设计时,应当充分将“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开创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国家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等领域输送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1 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情况来看,虽然在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性较差、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高职院校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效果仍不理想[1]。

1.1 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通常是由专业辅导员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兼任,导致大部分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观念存在偏差,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掌握还不够全面,经常将创新创业教育归结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最终使得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双创”教育方面仍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双创”教育教师存在理论专业知识不足、实践经验欠缺的问题,导致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

大部分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教学通常是由传统的汽车专业进行转换而来,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工作中,导致教师缺乏必备的实践工作经验,无法满足具备“双创”能力的综合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应当围绕着学生的不同年级和教学内容,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大纲及教学内容。然而,大部分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并没有将“双创”教育贯穿在专业教学全过程中,并且没有根据专业需求来制定“双创”教育内容,无法充分满足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导致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效果不理想。

1.2 “双创”教育融合较差

虽然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对于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越来越重视,并开展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活动,使高职院校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由于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特殊性质,要想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必须将“双创”教育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充分融合。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融合性较差,缺乏完善、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自主学习、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存在较多问题,无法真正意义上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2]。

1.3 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一个集汽车制造、汽车电子、新能源开发等各个学科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新兴领域,并且具有专业技术性质较强的特点,需要教师在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充分融入实践教学。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仍然没有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导致“双创”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化阶段。

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最近几年才得到发展和应用,相比传统汽车而言,仍然存在技术发展较缓慢的情况,导致高职院校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无法有效培养出适合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如何将“双创”教育较好地融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并且提升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能力,成为当前首要的任务。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当考虑怎样能够培养出同时具备专业技术能力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从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水平。

2 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2.1 构建培养“双创”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高职院校首先要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岗位需求,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体系及实践项目进行设置,从而培养出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在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根据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岗位需求,从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出符合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且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同时,教师还应当以具体的工作内容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让学生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并且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3]。

在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岗位需求后,还需要在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基础上来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合相应类别的课程,让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还能够增强其实践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在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培养,具体分为3个阶段。在大一阶段,首先需要学生充分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因此,课程设计应当从通识教育、工程基础、基础实训课程等3个方面展开;在大二阶段,需要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操作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大三阶段,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展开差异化的职业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实践过程中充分将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从而掌握在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满足新能源汽车岗位的需求。

最后,还应当合理设置与开展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应当开展以下几项实践项目,具体如表1 所示。教师通过这种项目化的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进行小组实践教学,并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实践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

表1 大一、大二阶段实践项目设置

在大三阶段,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具体实践项目设置如表2 所示。在大三阶段,主要是结合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学习成绩,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的需求,采取选择性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教育[4]。

表2 大三阶段实践项目设置

2.2 开创多元化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模式

就目前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情况来看,仍然存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传统、单一的问题,无法有效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双创”能力人才的培养,并且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对当前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扶持力度,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开创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应当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相关教学内容来设置不同的教学流程及方法,定期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课程,让学生能够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融合。此外,各地区政府针对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工作,应当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学资金及职业资格认证等帮扶工作,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视,从而明确自己未来的工作与学习方向[5]。

此外,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者还应当引入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差异性,针对性地构建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系,最后实现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汽车维修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讨论的教学方法,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分别对汽车进行检测和维修,针对汽车存在的故障,进行等级分层,最终按照层级来完成整体的维修工作。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2.3 打造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优秀师资队伍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院校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导致教师的整体水平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从而在实际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聘请一些专业理论知识及经验丰富的专家或学者,以及从合作企业中纳聘一些高级工作人员,让他们能够将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让学校现有教师到新能源汽车企业兼职或访问工程师的方式来参与到汽车一线作业中,使教师能够充分提升自身的实践经验。最后,高职院校还应当针对教师的学习结果进行实质性的考核,不能单纯依靠学习报告来评定学习结果。

高职院校还应当加强打造实践教学“双师制”的队伍建设,不仅具备理论知识丰富的理论教学教师,还应当具备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教师,让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经验,从而在毕业以后快速投身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工作之中。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打造“双师+企业兼职教师+创新创业导师”的“三师型“师资队伍。其中,”双师“则需要教师具备高水平、扎实的科研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技能和操作经验;企业兼职教师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以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能力技术指导;创新创业导师则需要向学生传授其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并且给予学生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通过构建这样的师资队伍,成功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创新创业项目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充分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2.4 运用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还应当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从而间接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第一,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应当选择比较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展开分段式或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充分满足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第二,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之间进行联合办学,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现状来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方针,针对现有的教学大纲及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和改革,让学生能够同时对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展开学习,从而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第三,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实行订单培养的模式,以订单式教学为出发点,使新能源技术专业型人才更加符合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应当根据新能源汽车企业不同岗位的要求,对人才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在拟定人才培养方向上,要充分结合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一线作业流程及技术工艺、档案管理等基本情况,对各个方面的人才进行培养,从而实现全方位地为企业输送人才[6]。

2.5 结合社会需求革新高职院校教学内容

在开展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教学工作者应当首先对全国各高职类院校汽车专业及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各高职院校在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当前社会及国家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在调研中能够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市场经济需求之间的匹配度较低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情况等内容时,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内容,没有深入了解未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供应趋势,缺乏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2)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无法与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相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充分掌握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在职业规划上失去方向。

为了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教师应当将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情况相结合,分析国内外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及相关行业领域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现有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模式及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专业的新能源汽车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职业规划,针对性地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要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为基础,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及其他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对学生日常课堂发言、实践操作、考试结果等方面的分析,及时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最终实现以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理念。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必须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与“双创”教育相结合,坚持以培养“双创”能力为教学基础来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利用校企合作、专业联动等形式,使“双创”教育能够充分融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充分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及实践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综合型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新能源汽车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