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因辐照灭菌效果快速测试中对于ATP生物发光技术的应用

2022-02-14李奎蔚江涛牛伟白俊青李世超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荧光素酶提取液细菌

李奎 蔚江涛 牛伟 白俊青 李世超

(1.杨凌核盛辐照技术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100;2.中陕核核盛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100)

我国农产品辐照研究工作与辐照灭菌技术的应用开始于20 世纪50 年代末,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国内农产品的辐照设备、辐照技术、辐照应用范围相对扩大。尤其在网络购物方式兴起后刺激了农产品需求、提升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辐照灭菌效果快速测试,实现对其危害与关键点的控制。下面先对ATP生物发光技术作出说明,再对其应用展开分析。

1 ATP生物发光技术

ATP中文名为腺苷三磷酸,分子简式为A-P~P~P,主要由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3 个)共同构成,作为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发挥作用。ATP的生成途径包括光反应、细胞呼吸等。在细菌中ATP 含量与细菌量呈正相关关系,细菌死亡后ATP 会迅速发生酶降解现象或者扩散现象。当细菌量增大量,细菌内的ATP 含量相对增大,反之则减小。细菌在辐照死亡后,ATP会扩散出去。因此,在该特征下,结合生物发光(主要是生命活性生物体产生的化学发光现象,如萤火虫等)逐渐形成了可资利用的ATP 生物发光技术。简单讲,就是通过化学发光现象,对ATP进行测定,以此确定测定对象中的细菌量[1]。

例如,在常见的农产品脱水蔬菜中,大肠杆菌十分常见。按照我国企业产品质量卫生标准规范看,脱水蔬菜中菌落总数需要控制在每克不大于10000 个,其中的大肠杆菌MPN 应控制在30 个/100g 的范围内[2]。根据现阶段的研究成果看,普通细菌中应用的辐照剂量往往高于大肠杆菌死亡所需的辐照剂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针对脱水蔬菜中的细菌ATP,采用ATP生物发光技术进行处理,提高辐照灭菌效果与测试速度。从实践经验看,从2005 年开始,我国在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中已经配置了ATP 发光检测设备,目前对其应用效率与效用均有所提升。

2 ATP生物发光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以某食品企业生产制造的调味品为准,本次研究中选择的供试材料包括辣椒粉、胡椒粉、脱水蔬菜。试剂以采购方式为准,购于中国科学院某植物生理研究所,具体的试剂包括ATP标样、荧光素、荧光素酶。

2.1.2 辐照处理

首先,将剂量率设置为50Gy/min。其次,在该标准下设置不同剂量,本次研究中设置的剂量共计5个,分别为0kGy、3.0kGy、6.0kGy、9.0kGy、12.0kGy,按照每个剂量处理3次的方式进行操作。

2.1.3 ATP提取步骤

第一,分别称取0.5g 辣椒粉、胡椒粉、脱水蔬菜样品,按照1∶10(m/v)、1∶10(m/v)、1∶20(m/v)的比例混入Tris-EDTA 进行混合,制成浆液。本次实验中选择的Tris-EDTA 中,Tris 为20mmol/L、EDTA 为2mmol/L,酸碱度为7.75。第二,在沸水浴中,设置90s煮混合浆液,待其煮沸后即刻进行冷却处理。第三,在离心机中按照3000r/min的速度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共计3min。第四,将离心后的混合浆液中的上清液取出用于ATP 待测液。需要说明的是在ATP 发光强度方面,细菌ATP大于非细菌,因此可以活力非细菌ATP清除步骤。

2.1.4 ATP测定步骤

首先,取ATP 待测液200ul 放入反应杯,然后将反应杯放入SHG-D生物化学发光仪中。其次,取荧光素酶-荧光素混合液800μL 注入反应杯,盖好盖子后,将发光仪上的温度设置为25℃、时间设置为10s,测定ATP 溶液发光值。在发光强度表示方面,严格按照相对发光单位RLU,将积分值设置在10s以内。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待辐照农产品含菌量测定

首先,对待辐照农产品样品中的非细菌ATP 发光强度与ATP发光强度进行比较分析,前者小于后者,节省了对非细菌ATP 清除环节。同时,细菌ATP 提取时间共花去90s,其中存在最大发光强度。另外,在回收率方面进行总结,3种样品的回收率均在95%以上,试验时间范围在1~2h。因此,满足常规ATP 提取要求。其次,将试验材料分为6份,每个样品均为2份:1份进行高压灭菌、1份不灭菌。将2份样品混合后配置含菌样品,测定细菌ATP生物发光与细菌总数,建立坐标系获得3种样品的回归方程:(1)Y辣椒粉=0.1953X+2.1962;(2)Y胡椒粉=0.3202X+2.4468;(3)Y香葱粉=1.4367X-3.2850。统计分析结果显示,r值分别为0.99、0.98、0.98,均大于0.96(r0.01值)。由此可知,细菌总数与细菌ATP 发光强度之间存在相关性。由于溶液颜色对于ATP发光强度的影响表现为“色素浓度增大,影响随之增大”,由此也导致了回归方程对应曲线斜率方面的差异。

2.2.2 辐照农产品含菌量测定

第一,在0kGy、3.0kGy、6.0kGy、9.0kGy、12.0kGy 剂量下,对辐照样品进行ATP发光强度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剂量下,辐照样品中细菌ATP提取液发光强度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发光强度呈现为先高后低的趋势,详见表1。根据ATP 生物发光技术的基本应用原理看,辐照后的农产品中的活菌数是先增后减,结合实践经验看,在压力蒸汽灭菌条件下,农产品含菌量与细菌ATP发光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联。在辐照条件下,ATP 二者具有相关性。区别仅在于辐照灭菌处理条件下,会对样品检测过程产生相应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可以持续50d 左右,时效性相对较好[3]。

表1 不同辐照剂量下的脱水蔬菜发光强度与细菌总数

第二,从动力学角度分析细菌ATP生物发光过程,发现将荧光素酶-荧光素加入到细菌ATP 提取液后不久(较短时间内),ATP发光值达到最高点,满足动力学方程。具体分析中主要是采用直线化处理办法,将动力学方程处理为直线方程,然后对其发光曲线动态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分析,进而反映出发光过程受到的影响程度。操作如下:(1)对A=A0e-Kt(k 为常数)进行直线化处理,得 到InA=InA0-kt。(2)假定Y=InA,Y0=InA0,得到Y=Y0-kt。(3)假定测量时间间隔为4s,可以对其进行连续性测定,详见表2。结果显示处理后的样品内细菌ATP发光强度衰减速度快。既符合ATP生物发光技术的原理,也与本次实验测定结果趋于一致。根据数值统计结果看,当辐照剂量为5.0kGy 时达到了最大值,之后处于降低趋势。

表2 农产品辐照条件下对细菌ATP 生物发光影响

第三,辐照处理产生的影响情况看,在应用ATP生物发光技术时主要是依赖于添加的荧光素酶-荧光素。从特征看,该物质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当其加入到ATP 提取液之后,ATP 的浓度也随发光强度的变化而变化[4]。由于本次研究中采用的辐照以γ射线为主,所以在辐照条件下对其发光强度变化与ATP 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γ射线做进一步分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样品中ATP 含量检测时,当紫外线波长为260nm,ATP 在吸收紫外线方面对其具有较好的吸收性,同时当吸光值增大时,也表明其中的ATP 含量较大,由此可知其中的含菌量较大。反之,当吸光值变小时,则会出现活菌量较小的现象。因此从关系方面看,紫外线与样品ATP含量呈现为负相关关联。在电离辐射时选择γ射线,统计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剂量增大时,其中的ATP含量因吸收了γ射线而相应减少。因此在辐照条件下,ATP含量不会增大,反而会因辐照时间的延长、辐照被吸收量的增大而减少。

第四,从干扰方面分析,待辐照样品含菌在辐照条件下主要受到γ 射线影响,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受干扰情况,本次研究中,对存放了半年的γ 射线辐照产品进行了拆包检验(即对本次研究3 种样品一样、保质时间在180d 后的产品进行了1∶1 比例的灭菌分析),结果显示:3 种样品与拆包检验的产品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γ 射线对于辐照过程的ATP 生物发光不存在干扰[5]。

为了查找可能的干扰源,经查阅读资料与交流经验后,认为对于细菌ATP 提取液发光值产生干扰的因素,可能来自辐照后的细菌所致。因此,以3种样品为准,先用生理盐水(5%)对样品进行未灭菌之前的洗脱处理,然后将其放置在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25℃)静置3d再对其进行辐照处理,经对样品细菌ATP提取液进行测定分析发现,ATP 提取液中的发光值存在异常[6]。另外,考虑到加入荧光素酶-荧光素反应液后出现了干扰现象,所以对加入反应液与未加入反应液的样品细菌ATP 提取液进行了对比分析,虽然没有获得明显证据,但是并不能排除直接购买的反应液中存在某些脱酸激酶存在。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仍然需要对直接购置的反应液进行专业研究与实验分析,搞清楚在应用ATP生物发光技术时潜在的干扰源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产品生长于土壤环境,携带着各种细菌,食用后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在现代农产品生产制造、加工储存中,普遍应用了辐照灭菌技术保障其安全。为了有效达到对此类技术的应用效用,在常用的辐照灭菌技术方面,可以结合ATP 生物发光技术开展微生物检验,提高农产品辐照灭菌效果的快速测试效率,从而保障辐照灭菌技术的应用效用。结合以上初步分析可以看出,辐照农产品样品测定中细菌总数与细菌ATP 发光强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辐照灭菌处理条件下,ATP 生物发光技术会对样品检测过程产生相应的影响,造成这种影响的因素可能来自反应液质量与灭菌后的细菌感染。因此,应该对其开展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荧光素酶提取液细菌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NNMT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的构建及其与SND1靶向关系的验证
不同双荧光素酶方法对检测胃癌相关miRNAs靶向基因TIAM1的影响
细菌大作战
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siCHECK-2-Intron构建转染及转染细胞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表达
亚麻木脂素提取液渗透模型建立与验证
穿山龙提取液不同纯化方法的比较
山香圆叶提取液纯化工艺的优化
细菌惹的祸
HBV-DNA提取液I的配制和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