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数字重建技术测量经骶椎后方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应用解剖参数

2022-02-14李栋马运宏周金华王新明奚彬殷渠东蒋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冠状进针螺钉

李栋,马运宏,周金华,王新明,奚彬,殷渠东,蒋燕*

1.南通大学附属溧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 溧阳 213000;2.苏州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无锡 214062;3.南通大学附属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溧阳 213000;4.苏州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无锡 214062

不稳定性骶髂关节损伤主张手术治疗。传统内固定方法如切开复位骶髂钢板、骶骨棒等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年出现的微创植入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效果可靠,逐渐成为骨盆后环损伤首选内固定方法[1~5]。然而,现有的植入方法是经髂骨后外侧穿过骶髂关节到骶椎椎体内,螺钉通道前方靠近髂血管神经,通道内侧的上、下方靠近骶神经,经皮植入骶髂关节螺钉需要在骨盆出、入口位和侧位像反复透视确定其穿刺位置,放射线暴露量较大,且有血管神经损伤风险[1,6~8]。笔者经过骨盆解剖和影像学测量,发现一种新的更安全的骶髂关节螺钉通道—经骶椎后方的骶髂关节螺钉(sacroiliac screw passing the back of sacrum,SISPTBOS)。本文报道利用CT数字重建技术测量植入SISPTBOS固定的应用解剖参数,为下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溧阳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数据库中骨盆三维CT重建32例患者资料,男女各16例;年龄18~70岁,平均49岁。纳入标准:骶髂关节及周围无病损的成人骨盆。病例排除标准:①先天发育或后天病损导致骨盆环骨结构异常;②骨盆和髋臼骨折;③腰椎骶化及骶椎腰化;④18岁<年龄<70岁。本研究获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WXJYLY 2020-00128)。

1.2 仪器和方法

图像采集设备GEOptima CT 660 64排螺旋CT。扫描条件电压120 kV,电流250 mA,扫描视野(FOV)350~400 mm。重建层厚1.0 mm,层距1.0 mm。每例扫描后可以获得520~700个CT断层图像,将扫描图像以Dicom格式存储于光盘,获得32个(64侧)完整的骨盆影像数据集。重建后的CT容积数据传输到AW Server 4.7图像三维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先将腰椎切割去除,保留骶椎和骨盆。利用基于CT的数字重建技术(digital reconstructed radiology,DRR)模拟SSPTBOS固定方法,在骨盆三维重建图上观测螺钉的进钉范围,确定螺道中心轴位置,测量有关解剖参数。SSPTBOS为自S1椎管后方,向下、向外、向前经骶髂关节到髂骨内,然后穿破髂骨外侧骨皮质(图1)。进针点位于S1关节突关节中央附近,出针点位于髋臼上后方附近。由于髂骨呈圆弧形,越靠近骶髂关节内侧壁的钉道越长,但容易穿破内侧壁;越靠近外侧壁的钉道不容易穿破内侧壁,但钉道越短。本研究将与骶髂关节内侧缘距离3.0 mm处确定为中心轴经过的中心点,经过中心点的最长的可安全植入螺钉的轴确定为螺钉中心轴,根据SSPTBOS中心轴分别行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测量以下解剖参数:钉道长度(L):钉道中心轴起点(进针点)到穿破髂骨外层骨皮质处(出针点)之间的距离。进针点(M1):钉道中心轴后方与S1上关节突中央之间的距离。出针点(M2):钉道中心轴前方与髋臼上后缘之间的距离。中心轴前倾角(e):钉道中心轴与第1骶椎上终板水平线的夹角。中心轴外倾角(f):钉道中心轴与躯干中轴线的夹角。矢状面安全角(a):直径5 mm螺钉在矢状面的最大允许夹角。冠状面安全角(b):直径5 mm螺钉在冠状面的最大允许夹角。钉道矢状面最小直径(d1):钉道中心轴在矢状面的最小纵径。钉道冠状面最小直径(d2):钉道中心轴在冠状面的最小横径。各解剖参数示意图见图2。

图1 SISPTBOS固定示意图A:蓝色圆圈示进针点位置,红色圆圈示出针点位置 B:植入螺钉后钉道冠状面CT三维重建图像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SISPTBOSfixationA:The blue circle indicated the insertion position,and the red circle indicated the exit position;B:3D CT reconstruction image of screw channel in the coronal planeafter implantation

图2 SISPTBOS解剖参数测量示意图A:确定钉道长度L、进针点M1和出针点M2位置B:前倾角e C:外倾角f D:矢状面安全角a E:冠状面安全角b F:矢状面最小直径d1 G:冠状面最小直径d2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ISPTBOSanatomical parametersA:L-the length of the screw channel,M1-the insertion position,and M2-the exit position;B:e-the anteversion angle;C:f-the outward angle;D:a-the sagittal safety angle;E:b-the coronal safety angle;F:d1-the sagittal minimum diameter;G:d2-the coronal minimum diameter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左右侧和不同性别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钉道的内侧壁为弓状线内壁,外侧壁为椎管后外侧壁和髂骨外层,下壁为S1骶孔与坐骨切迹的连线,上壁为骶骨翼斜坡、骶髂关节表面和大骨盆底部。见图3。所有解剖参数呈正态分布。男女比较,仅e和f存在差异(P<0.05);左、右侧解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对两侧的数据合并。合并后L为(11.90±1.62)cm,M1为(2.07±1.40)mm,M2为(4.78±2.57)mm,e为(57.97±4.28)°,f为(54.89±5.13)°,a为(11.45±2.73)°,b为(7.46±1.34)°,d1为(8.57±0.99)mm,d2为(6.75±0.84)mm,见表1。

表1 SSPTBOS钉道解剖参数测量结果()Tab.1 Anatomic parameters of SSPTBOSscrew channel(Mean±SD)

表1 SSPTBOS钉道解剖参数测量结果()Tab.1 Anatomic parameters of SSPTBOSscrew channel(Mean±SD)

3 讨论

3.1 现有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不足

现有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是在透视下经皮植入,进针点位于髂骨外侧偏后处,进针方向是向上、向内、向前,垂直穿过骶髂关节进入骶椎的侧块和椎弓根,最后进入骶椎前部的椎体内[5~7,9,10]。螺钉偏上或偏下可能损伤第5腰神经根或骶神经根;螺钉偏前可能损伤髂血管和脏器;螺钉偏后可能损伤椎管内骶神经。由于骶椎向后倾斜弯曲,骶髂关节面呈倾斜耳状,单独的正、侧位成像均无法准确判断进入骶髂关节内螺钉位置,所以植入骶髂关节螺钉需要在标准的骨盆入口位、出口位和骶椎侧位像多次透视,才能确定进针点位置和进针路径;若透视位置放置不标准,可导致成像不精确,影响定位的准确性[1,4,8,11]。因此,现有植入骶髂关节螺钉学习曲线较长,螺钉穿破率10%~20%、神经损伤发生率3%~18%[1~3]。现有的骶髂关节螺钉通道的髂骨侧松质骨和皮质骨各占约50%,因此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螺钉的拔力欠佳而不适用[8];髂骨后外侧进针口附近伴感染或髂骨骨折者也不适合。

3.2 SISPTBOS固定特点

钉道的内侧壁为弓状线内壁,外侧壁为椎管后外侧壁和髂骨外层,下壁为S1骶孔与坐骨切迹的连线,上壁为骶骨翼斜坡、骶髂关节表面和大骨盆底部,有较大的植入螺钉范围(图3)。仅通道近端的内侧靠近骶管、骶神经和腰神经根,但进针点位于L5和S1神经根之间,而且是在直视下进针或者利用瞄准器植入螺钉,进针点位置可以得到较好控制,不会损伤神经;其次,钉道向外倾斜,而外侧是安全区;通道的下方靠近坐骨神经,但通道中心轴距离坐骨神经约5 cm。所以,本方法基本上可避免神经根、髂神经血管和脏器损伤,植入螺钉较安全。

图3 SISPTBOS可植入范围Fig.3 Theimplantablerangeof SISPTBOS

钉道的宽度稍小于高度,该钉道的d2平均为(6.75±0.84)mm,其中,最小病例为6.15 mm。因此,适合选择直径5.0~6.0 mm的螺钉。螺钉a和b相对较小,分别为(11.45±2.73)°和(7.46±1.34)°,尤其是b较小,最小为5.80°,因此手术时需要注意内、外倾角度不宜过大。若进针方向偏内(外倾角较小),固定钉道长度较长,但可能穿破骶髂关节内侧壁;若进针方向偏外(外倾角较大),则不容易穿破骶髂关节内侧壁,但钉道长度较短。本研究测量钉道长度尽量靠近骶髂关节内侧壁,为最大通道长度,平均(11.90±1.62)cm。实际手术操作中为安全起见,避免螺钉过长穿破髂骨外侧骨皮质或髋臼,进针方向可能稍偏外。因此,建议选择长度9~10 cm的螺钉。

植入螺钉的关键是确定进针点位置和进针方向。进针点位置为S1上关节突中央的下方约2 mm范围,向下、向外、向前,经骶髂关节到髋臼后上方的髂骨内。在矢状面(侧位像)将第1骶椎上终板的水平延长线作为前倾角的参考成角线,在冠状面(正位像)将身体纵轴线作为外倾角的参考成角线。e为(57.97±4.28)°,f为(54.89±5.13)°。鉴于存在一定的个体和性别差异,术前需要常规行骨盆CT三维重建测量钉道有关参数,个体化植入螺钉。

SISPTBOS固定的髂骨侧绝大部分为皮质骨,螺钉在髂骨侧的抗拔力强于现有方法,所以适合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髂骨后外侧局部感染或髂骨后外侧部位有骨折者,也可以选择本方法。因此,本方法可视为现有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替换。

SISPTBOS固定的不足是螺钉通道的直径较小,只能使用1枚直径5.0~6.0 mm的螺钉。而现有骶髂关节螺钉通道的直径较大,高(27.7±1.9)mm,宽(20.2±2.3)mm,可植入2枚直径6~7 mm螺钉[1]。因此,本方法固定的抗弯强度不如经典方法。本研究只是测量骨盆正常人体的解剖参数,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临床存在个体差异和骨盆轻度畸形患者,需要根据个体具体测量数据,个体化植入螺钉,而且要在透视监测下植入。对于骶髂关节脱位复位不良和骨盆明显畸形患者,不适合采用该方法。

利用CT数字重建技术观测钉道范围和螺钉植入有关解剖参数,结果显示植入SISPTBOS不仅可行,而且安全。螺钉的进针点位于S1上关节突中央下方2 mm,出针点位于髋臼后上方附近,最佳进针方向是向下向前与第1骶椎上终板成角58°、向外成角55°,宜选择直径5.0~6.0 mm、长度9~10 cm螺钉。

猜你喜欢

冠状进针螺钉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春疫
全力抗击疫情,发热门诊首当其冲!
新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新生儿如何预防感染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新技能,机器人可通过自带的 CAD数据实现自我维修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肱骨外上髁骨折合并同侧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的1例治疗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