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途径

2022-02-13钟方誉

江西教育C 2022年1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学科素养初中数学

钟方誉

摘   要: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初中数学知识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复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充足的思考空间,为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   逻辑思维   学科素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深入分析,优化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尽快适应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要掌握大量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将它们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发挥理论学习的实际价值。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目标不仅是应对中考,由于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也要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应让学生主动开展和数学相关的学习活动,拓宽解答数学题目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对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教师要明白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内容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三个方面,以下将对其进行说明。

第一,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将计算步骤与计算原理结合起来,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深入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深层次的数学原理。

第二,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数学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并基于数学定理展开过程推导,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定理的理解程度。

第三,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深化学生对数学公式和定理的理解。例如,在“绝对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轴进行分析,这实际上是一种数形结合的方式,通过具体的数轴对抽象的绝对值概念进行探究,从而使代数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帮助学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徑

(一)教师充分发挥课堂引导作用

创造力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充分参与问题探究。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运用数学公式和定理分析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优化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圆周角”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确定任意两个点,再画出连接两个点的一段弧,做出这段弧所对应的圆周角和圆心角,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和观察,为提升其辩证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兴趣是推动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置层层深入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逐步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不断提升思考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内化数学知识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内化,注重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算式的特点进行观察,想一想怎么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应用了什么性质和定律,由此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数学性质及定律的认知,为后续应用题的解答奠定基础。学生观察及思考解题方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升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的过程。随后,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了基本的计算原理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题干中的数量关系,进而确定解答步骤。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即探究问题解决思路的过程,也是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的过程,其思维方式可以采取综合(从条件出发)和分析(从问题出发)两种,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再放手让学生独立口述推理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有步骤、有组织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增强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实现从形象思维方式向抽象思维方式的过渡。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构思,并将操作流程、思维方式的转变及语言表达融入数学课堂学习中,对数学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思维方式的转变,更好地深化对数学概念及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化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过程,使得学生能够在分离和拼凑的过程中形成对一元一次方程算式变化的感知,进而更好地深化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理解。在学生基本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运算法则进行演绎推理,以课本中列举的习题为基础,让学生结合运算法则对每道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思考,并通过语言表达将解题步骤呈现出来,由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生活化导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导入是引导学生高效率学习数学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导入的效果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及学习态度,良好的导入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有极大的帮助。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贴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课堂导入环节,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举一些生活上的例子。例如,“明天会不会下雨”“过马路时恰好遇到绿灯的概率”等就是生活化的问题导入,这样的教学导入可以让数学问题和现实生活产生密切联系,使学生明白生活和数学是息息相关的。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动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对全面推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宋景春.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161.

[2]安敏.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科技资讯,2020,18(27):137-138.◆(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永丰中学)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学科素养初中数学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