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公共服务教育的文献研究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22-02-12

教育观察 2022年36期
关键词:均等化公共服务文献

万 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统计分析研究所,北京,100088)

19世纪末,西方学者开始研究公共服务,当时许多国家面临社会矛盾突出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的一部分受到理论界的普遍关注。[1]随着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和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我国政府开始关注公共服务,如在2005年“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2],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并且到2035年,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3],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明确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4]。

公共服务教育是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2004年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到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5]2007年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6]随着《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的颁布,各省市均颁布文件,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明确了服务标准。随着多项文件的颁布,公共服务教育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对公共服务教育的文献展开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文献基础和数据支撑。

一、研究发展现状描述

(一)研究方法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文献分析方法从单纯的文献综述研究向文献计量方式转变,其中知识图谱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式。[7-8]为了提高文献研究的可信度,并兼顾工具的高效性和普适性,本文采用CiteSpace 6.1开展相关研究。

(二)研究对象

对公共服务教育的研究较多,并以“公共服务教育”“公共教育服务”等多种形式出现,为了全面涵盖各类研究,本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公共服务教育” “公共教育服务”作为篇名、关键词检索公共服务教育研究文献,按照时效性、高质量和聚焦性原则选取2004年1月至2022年9月以EI期刊、SCI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为来源期刊的文献,剔除会议论文、内容关联度不高的论文后,最终得到论文253篇,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三)文献概况

文献发文量情况如图1所示,2004年至2011年发文量呈现递增趋势,2012和2014年相比较上一年有所下降,2016年至2020年呈下降趋势,2021年略有上升,2022年发文量数据统计到9月份,因此相对较少。

图1 发文量情况

文献发表期刊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发表有关公共服务教育研究的期刊,前三名是《中国电化教育》《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其中,《中国电化教育》刊登了与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教育平台的构建相关的27篇论文,《教育研究》刊登了公共服务教育均等化、学前公共服务教育等方面的20篇论文,《电化教育研究》刊登了与远程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相关的12篇论文。其他核心期刊也在结合自身刊物特色的基础上,刊登了数量不等的有关公共服务教育研究文章。

图2 发表期刊情况

文献研究机构期刊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都发表了不少与公共服务教育有关的文章。其中,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共发表过93篇相关文章,遥遥领先。

图3 研究机构情况

二、研究热点和趋势

(一)关键词分析

通过梳理公共服务教育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可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探索公共服务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公共服务教育研究文献呈现出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关键词“公共服务”“学前教育”“均等化”出现频次排在前三位。关键词的中心性分析主要是指关键词的网络重要度,其中“均等化”的中心性最高,为0.40,体现了公共服务教育的主要研究共性。关键词中心性排在第二至第四位的分别是“教育治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这些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之间联系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服务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表1 关键词分析

(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文章中词类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将有密切关系的词进行归类分析的方法。[3]本研究的聚类结果被分为10个大类:#0公共服务、#1学前教育、#2公共教育、#3义务教育、#4教育治理、#5远程教育、#6教育公平、#7网络教育、#8公共选择、#9教育服务。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参考模块值(简称Q值)和平均轮廓值(简称S值),一般而言,Q>0.3说明划分出的结构是显著的;当S>0.5时,聚类一般认为是合理的。本文结果显示,聚类Q值为0.86,S值为0.92,说明聚类结果合理(表2)。

表2 聚类分析

我国公共服务教育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信息化视角阶段(2004—2010年)

在2004—2010年,公共服务教育的研究视角比较狭窄,多从信息化角度进行研究。从本研究搜集的文献来看,这一阶段文献的关键词主要是“远程教育”和“网络服务”,相关研究有30余篇,如李萍萍等探索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模式构建[8];曾海军等人提出远程公共服务教育的构建将为网络教育发展改革提供制高点和突破口。[9]相关研究普遍从信息化角度为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认为公共服务教育是教育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 可为开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学校或机构提供校外教学支持服务。

2.建构阶段(2010—2015年)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 。[10]公共服务教育不仅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成为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任务。这一时期“均等化”开始成为研究的核心关键词,2010—2015年相关文献数量15篇以上。相关研究对公共服务教育这一概念逐渐明确和清晰,如明确了公共服务教育是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人民的教育需求为根本任务。[11]有研究在明确公共服务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可以衡量公共服务教育水平的指标体系,对公共服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度量从理论向实际全面开展。[12]

3.研究范围扩大阶段(2016年至今)

近年来,公共服务教育的研究范围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公共服务教育的均等化研究持续开展,2016年以来每年有5—8篇核心文献发表,研究方法逐渐多样化。研究内容不仅包含对全国、区域公共服务教育水平的多样化的研究,还扩展了研究领域,从义务教育阶段向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领域扩展。2016年以来,以“公共服务教育”为研究主题,涉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文献分别有13篇、3篇、5篇、4篇。 因此,2016年以来,公共服务教育研究已突破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研究,向各级各类教育扩展;从以政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方的研究,向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式供给的研究转变。

(三)相关研究不足之处

结合上文有关公共服务教育研究的阶段,对现有文献进行深入梳理可知,公共服务教育研究仍存在如下问题:

1.对构建区域公共服务教育很难提供系统性指导

关于公共服务教育的研究多体现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中。相关研究主要从两个视角切入。一是从均衡入手,侧重从进入教育机会、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教育结果均四个维度评价教育均衡发展状况。二是从差异入手,分析不同地区、城乡、校际、阶层或群体间的教育均衡问题。这两个视角均反映了公共服务教育均等化的内涵与实质。[13-14]研究方法大都采用投入—产出模型,考虑数据可得性及关注内容,研究常用的指标可以分为教育机会、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基本只涉及基础教育阶段的指标,很难满足地方政府构建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实际需求。

2.缺乏创新突破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指标的选取和设定框架变得更加中规中矩。总体来看,大部分研究选择投入、产出、效果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并把全国平均水平作为指标体系的具体测量标准,在研究方法上大体是测算均衡系数。随着近些年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提出,研究热点开始向这一方向转移。研究范围虽然有所扩展,对不同区域范围内的公共服务教育标准提出了新的思路。但整体来看,相关研究对公共服务教育的研究围绕教育投入和产出,对经济社会对公共服务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并未做太多讨论。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服务教育也是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因此,相关研究孤立地考虑教育,失之偏颇。

3.仍以政府作为主要参与者

从服务供给者权责划分来看,公共服务应当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和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前者应当以政府作为主要责任主体,后者以政府作为引导者,规范相关行业发展。梳理相关研究可知,对基本公共服务教育的研究占80%以上,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义务教育学段,主张以政府作为主要责任主体,对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这一块的研究相对而言,除占比较少外,研究多提出以政府采购等方式作为供给的主要方式。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公共服务教育的研究经历从初期将公共服务作为教育的外部工具,到逐渐确定公共服务教育是为了满足人民教育需求的重要方式的过程。研究学段从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进行了拓展。从公共服务教育的理论内涵探索到实现均等化这一目标的路径实现研究。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公共服务教育研究内容也出现了一定的固化。公共服务教育“均等化”的实证研究占了很大的比重,相关研究普遍采用教育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层测算。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基础公共服务,对公共服务中的非普惠部分的文献研究较少。

(二)建议

综合性考察公共服务教育发展或可成为创新发展的新方向。相关研究在考虑公共服务教育发展的同时,还应当考虑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动,综合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构建全国、各省市、各区域范围内研究体系。非基本公共服务教育研究应进一步深化。随着公共服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和水平、质量提升,非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性也将初步凸显。相关研究应先一步而行,对非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发展水平进行评测,对政府如何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都应做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均等化公共服务文献
公共服务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