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步进阶模式:大班幼儿时间管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2-02-12郑雅婷

教育观察 2022年36期
关键词:超人时钟幼儿

郑雅婷

(杭州市钱塘区文清幼儿园,浙江杭州,310018)

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和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活动,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有效管理好时间是培养幼儿正确时间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大班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幼儿能在独立的环境中保持有序的状态。[2]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有利于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使幼儿能够做到做事情不拖拉,懂得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处理事情,这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实践中,大班幼儿在时间管理能力上还有诸多问题,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四步进阶的支持路径。

一、大班幼儿时间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与归因

(一)问题

1.幼儿无法准确认时钟

【案例】

今天,轩轩最后一名到达教室,楠楠说:“你迟到了,我们都要去运动了,你才到教室。”轩轩却不以为然,依旧慢吞吞地放书包。嘴里答道:“没有呀,我妈妈说没有迟到。”楠楠说:“你看看现在几点?”轩轩说:“我不会看。”

【案例分析】

教师虽在教室里挂了时钟,但是幼儿看不懂。同时,这可以从侧面看出幼儿对时钟的了解很少,虽然教室里有时钟,但是幼儿却无法准确认时钟,而且幼儿的时间观念相对较弱。

2.教师缺少深入支持

【案例】

果果指着墙上的时钟对冬冬说:“你会看钟吗?现在几点钟了?”冬冬说:“我只知道现在最短的针指到9,第二长的针指到12,哎呀,我也不会看,没事,我问下老师。”冬冬问教师:“现在几点钟?”教师说:“9点钟呢。”幼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答道:“好的,谢谢老师。”

【案例分析】

在案例中,教师直接将答案告知了幼儿,并没有特意把问题抛给幼儿,提供合适的指导,引导幼儿对时钟进行积极思考、深入探究。

3.家长缺乏时间管理

【案例】

一放假,丁丁一家人就开始了不良作息。上学时,丁丁早上7:30起床,一放假,丁丁和家长就睡到9点后才起床。假期临近结束,丁丁的爸妈觉得要按照学校的作息进行调整,让丁丁尽快适应。于是,丁丁的爸妈就开始催促:“丁丁,你快点起床,你看看闹钟都8点了,不然以后上学就要迟到了。”丁丁说:“哦,我不会看闹钟,现在还没有上学呀,没关系。”

【案例分析】

从案例中可知,幼儿家长没有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时间管理观念,导致幼儿缺乏时间管理的意识。当家长说“你看看闹钟都8点了”时,幼儿没看,就“哦”了一声。由于不会看时钟,幼儿只能听家长说几点了,但是自己并不知道闹钟上显示的具体时间,对时间没有概念,因此对家长的催促不以为然。

(二)问题归因

1.幼儿时间管理环境材料的投放不足

案例中,虽然教室里会配备时钟供教师和幼儿看时间,但是幼儿对时钟的结构、每一根针所代表的含义等都不清楚。同时,教室里的时钟一般都挂在墙上,幼儿只能远距离观察。由于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而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室也没有便于幼儿理解时间的材料,因而幼儿无法理解时间。

2.幼儿参与时间管理的有效指导不强

幼儿对时间是很感兴趣的,会主动询问现在是几点钟,但是教师和家长都没有很好地教幼儿认时钟。同时,教师和家长没有教幼儿良好的时间管理方法,因此,幼儿对时间管理的概念很模糊,不知道如何正确管理自己的时间。

二、四步进阶模式的内涵及其实施路径

(一)内涵

四步进阶模式包括认识时间、感知时间、管理时间、挑战时间四个阶段。认识时间指形成初步时间概念;感知时间指体验时间的长与短;管理时间指学习制订时间规划;挑战时间指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幼儿通过这四步能够加深对时间管理的认识,明白时间的宝贵,进而懂得管理时间。

(二)实施路径

1.认识时间:形成初步时间概念

(1)找一找,生活中的时钟

时间管理的第一步是让幼儿认识时钟。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可以用专属的测量工具认识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工具是可以用来测量时间的,如手表、手机、闹钟、沙漏、挂钟等。

(2)学一学,时钟内的符号

幼儿在寻找生活中的时间测量工具时发现,有的测量时间的工具不会显示具体的时间。例如,果果说:“像沙漏测时间,我就不知道用了多长时间?有些钟面上不是写1—12的数字,而是其他文字,看不明白。”针对幼儿的疑问,教师第二天开展了“有趣的罗马数字”活动,让幼儿明白罗马数字的来历,同时还让幼儿明白了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乐乐问:“钟面上的三根指针分别表示什么呢?”叮当问:“为什么有些时钟只有两根针呢?”带着这些疑问,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绘本《时钟国王》。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时钟上每一根针的用处,教师让幼儿观察时钟的指针,引导他们发现指针有粗细、长短之分,进而认识最长的、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而中等长度、不快不慢的是分针,最短的、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扩展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学习时钟内的符号,幼儿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

(3)画一画,设计专属时钟

通过观察,幼儿发现不同的时钟造型、颜色、形状都不一样,幼儿纷纷表示特别想设计一款属于自己的时钟。在设计和绘画的过程中,明明在设计时钟的时候发现,伊伊设计的时钟钟面上没有指针,只有数字,明明对伊伊说:“你的钟没有数字,怎么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呢?”伊伊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立马进行了修改。在总结评价时幼儿知道了不管设计什么造型的时钟,都要有指针和数字,缺了这两个元素的时钟,大家是看不懂的。

幼儿发现画的时钟虽然好看,但是指针是不会动的。于是幼儿萌发了想要制作会动的时钟的想法。幼儿回到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材料,并设计和制作时钟。在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制作出了可以用手拨动指针的时钟。

2.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与短

(1)认一认,整点和半点

在认识时钟的环节中,幼儿对时针、分针、秒针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设计“认识整点和半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经验的回顾,通过集体教学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助推幼儿能够结合活动的时间准确地认识时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认识整点和半点”教学活动计划如表1所示。

表1 “认识整点和半点”教学活动计划

(2)玩一玩,时间小游戏

【游戏一:老狼老狼几点钟】

幼儿从家里带来了会动的手工时钟,教师通过改编“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让幼儿根据教师所报的时间拨动时钟,错误的会被老狼惩罚唱歌。例如,幼儿问:“老狼老狼几点钟?”教师说:“2点钟。”幼儿立马拨动手中的时钟,拨错的幼儿将会受到惩罚,正确的幼儿奖励大拇指。后期可以让个别幼儿当老狼,检查其他幼儿拨动时钟的时间是否正确。

【游戏二:闹钟小老师】

教师将一日作息时间表告知幼儿,幼儿通过熟悉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用时钟拨动的形式,熟悉自己日常一日生活的时间点,同时将时间点和需要参与的活动关联起来,比如早上7:40入园,8:25做早操,9点吃早点,10点户外活动。幼儿对照每一个时间点,评价自己做事情的速度、花费的时间。通过不断强化,幼儿逐渐熟悉了日常活动的关键时间点。教师通过“闹钟小老师”的游戏,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安排自己完成各项活动所需的时间,用闹钟铃声作为提醒,检验幼儿用时的速度,如10分钟完成吃早点的活动,调10分钟的闹铃。在活动中,幼儿为了争取当“定闹钟的小老师”,在学习、生活、游戏中更认真了,做事情的速度也加快了。游戏开展后,有幼儿自豪地和同伴说:“果果,我今天吃早点用的时间只有5分钟,比昨天快了1分钟哦。”

(3)探一探,时间的长短

通过学习幼儿能够准确地读取时钟上的时间,但对时间的长短依旧模糊。有的幼儿觉得一分钟很快,一会儿就没有了,有的幼儿觉得一分钟有60秒,挺长的。幼儿讨论后,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了“探一探1分钟时间长短”的活动。教师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活动场景,一是1分钟的游戏时间,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游戏;另一是幼儿安静坐在座位上感受1分钟。通过体验,幼儿纷纷表示同样是1分钟,玩游戏的时候觉得过得好快,安静坐着的时候又觉得1分钟好漫长。通过体验活动,幼儿提出:“那么1分钟到底能做哪些事情呢?”于是教师让幼儿自选活动,引导幼儿设定了1分钟,看看1分钟到底能做哪些事情。果果说:“我1分钟能够喝1杯水。”乐乐说:“我1分钟跳绳100下。”冬冬说:“我1分钟能拍球50个。”教师总结:“看来短短的一分钟也能够做很多事情,那么我们更得珍惜每一分钟。”

3.管理时间:学习制订时间规划

(1)学一学,怎样管理时间

幼儿园的活动每天都会按照作息表进行,教师要明确幼儿每天、每个时间段都会做些什么事情,需要多久能够完成,每天幼儿能够自己安排的时间段是几点到几点。教师可以通过绘制时间饼状图的方式,让幼儿将任务卡片进行对号入座,并让幼儿讨论哪些时间段幼儿可以自主安排管理时间。幼儿讨论得出,早点后和午餐后这两个时间段是可以进行自主安排的时间段。叮当问:“我们怎么样管理这些时间,让这些时间不浪费?”伊伊说:“我们可以制作计划表,将我们想在这个时间段里做的事情写下来。”叮当说:“有些字不会写,哦,可以用画的方式。”于是幼儿就开始画自己在这两个时间段里想做的事情。

(2)做一做,我的时间规划

幼儿在学习管理时间后,认识到要珍惜时间。幼儿决定晚上回到家后做一个时间规划表,这样就能够充分地利用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毛毛觉得其实周末也要进行时间规划,之前他总觉得周末的时间过得很快,感觉都没有干什么事情就过去了,因此他要好好计划一下周末的时间安排,这样他就能够利用好时间,并且知道时间都花在什么地方了。但是一日计划比较难,果果建议大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订时间规划表。毛毛的家长反馈如下:毛毛在制订计划时较前期对时间的认识更加清晰,但是有时候还是高估了自己,如毛毛认为起床和刷牙洗脸只需要3分钟即可,但实际上不止,还是需要多体验感知时间的长短,这样对时间的估计会更准确。果果的家长反馈如下:果果在设计计划表的时候采用了教师之前用的饼状图,时间计划得比我预期的要好,同时在实施中严格执行计划。我一直觉得小孩子怎么懂得时间规划,看到果果的表现,很棒。

4.挑战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1)比一比,时间超人

通过制作时间规划表,幼儿感受到了时间规划的趣味,同时也能够帮助自己获得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幼儿觉得最近自己做事情的速度都变快了,于是幼儿觉得自己是“时间超人”,能够加速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目标。但幼儿觉得超人只有一个,于是一场“时间超人”的比拼拉开帷幕。幼儿计划对吃点心、穿衣服鞋子、叠衣服等进行比赛,看看谁用时最少,谁就是这一环节的“时间超人”(表2)。

表2 时间超人大比拼

通过“时间超人大比拼”活动,幼儿发现虽然自己的速度有所提升,但是还有比自己更快的,自己还需要在做事情的时候更加专注,提高效率,这样,时间的利用率就会更高。

(2)赛一赛,速度超人组

在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是幼儿浪费时间最多的环节,有些幼儿磨磨叽叽,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做,时间就结束了,需要进行下一项活动时,幼儿才慢吞吞地做前一项任务,造成时间浪费。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和幼儿进行讨论,幼儿认为他们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这样可以互相提醒。于是“速度超人组”活动就诞生了。幼儿觉得可以将生活环节、吃饭环节、游戏环节等作为比拼的内容。“速度超人组”的比赛不仅促使幼儿懂得善于管理时间,加快速度,还能够带动和提醒小组内速度慢的幼儿。例如,乐乐组每一次都能够获得生活环节“速度超人组”的称号,因为乐乐组的小朋友相互间都会互相提醒,冬冬上完厕所后就会提醒大家洗手,果果若看到冬冬洗手时聊天就会提醒并催促冬冬尽快洗完手。

三、实施成效

(一)幼儿对时间的概念更清晰

四步进阶模式的实施使幼儿对时间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一日生活中,幼儿能够更清晰地根据时钟指示的时间,准确地判断下一项活动的内容。同时,幼儿在表述时间的过程中,会准确地用“几点”来代替。知道具体的游戏时间后,幼儿更加珍惜自己游戏的时间。在生活过渡环节中,幼儿改变了拖拉的习惯,会要求自己快速完成自己要完成的目标。例如,果果之前上厕所的时候总是会和自己的同伴在卫生间里闲聊,有时候甚至会忘记自己要上厕所。可现在就不一样了,果果的时间意识增强了,会懂得现在要赶紧上厕所,不能闲聊,不然一会儿就没有时间喝水了。家长也普遍反馈,幼儿学习时钟的知识后,在家做事情不再磨叽,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段该干什么,不再需要家长过多提醒,而且做事情的效率提高了。

(二)幼儿掌握了时间管理技巧

通过制作时间规划表,幼儿做事的计划性明显得到提升,懂得先完成紧急且迫切需要完成的事情,再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且幼儿对时间管理的意识显著提高,幼儿能够自觉遵守自己制订的时间计划。例如,教师在自主生活活动前请幼儿思考“你准备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提醒幼儿安排活动的先后顺序。同时,教师会请幼儿交流自己的安排,说出自己的计划。有的幼儿认为自己手很脏,要先洗手,再喝水。有的幼儿认为应该先去人少的地方,这样就不拥挤。教师给予肯定,让幼儿明白凡事要有自己的计划和思考,才能准时完成任务或者提前完成任务。通过时间规划表,幼儿不但做事效率提高了,而且懂得珍惜时间,养成了不迟到的好习惯。

(三)教师提升了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

在时间管理活动中,教师通过认识时间、感知时间、管理时间、挑战时间这四步提升了大班幼儿时间管理能力,为幼儿教师的实践提供了借鉴。随着系列活动的逐步深入,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快乐,而且合理安排时间、管理时间的能力也得以提升。另外,幼儿的规则意识、计划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更好地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超人时钟幼儿
别样的“时钟”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古代的时钟
蛋超人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飞越超人
我想变成超人
有趣的时钟
时钟会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