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手”“风”“琴”三方面分析手风琴的演奏技巧

2022-02-11王一牟杨博华中北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35期
关键词:风箱手风琴小节

王一牟 杨博华(中北大学)

《古典风格组曲》是俄罗斯当代手风琴演奏家德尔宾科·叶普盖尼·彼得洛维奇所作。他所创作的手风琴作品体裁多样,旋律优美动听,有着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从本部组曲的名字可以看出,作曲家直接点题“古典风格”,无论是从方正的乐句乐段、传统的和声调性还是严谨的组曲布局,都体现着古典风格的特征。

纵观这部组曲,舞曲的占比达到七分之三,后从谱面标记上可以看出每首曲子都有大量的强弱标记和速度处理,所以在还原古典风格的基础上,不仅要落实其演奏技巧,还要增强情感表达的鲜活度。若演奏者想要完美诠释该曲,就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已得的理论中去切身实践,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引发新的思考。

一、“手”——手指技巧是手风琴演奏的积基树本

将“手”的部分作为本篇的开端,一是因为手指技巧对于手风琴演奏者来说,可谓是积基树本、重中之重。

二是因为在这首《古典风格组曲》中所涉及的手风琴手指技巧比比皆是,足以涵盖大多数常见的手指技巧。

(一)均匀跑动

《古典风格组曲》中第一首《前奏曲》共44 个小节,其中十六分音符快速跑动的部分共占前40 小节,可见“均匀跑动”这一手指技巧对于这部组曲的重要性。

均匀跑动是基本的手指技巧,但如果想要在快板中均匀跑动的话,也不是件易事,所以在慢练中分析手部动作是必经之路。

首先是手臂部分。大臂和小臂处于放松状态,其运动轨迹跟随手指的跑动自然进行。

其次是手腕部分。手腕放松但不能垂放于琴键边缘,且不能随意摇摆,从而让手部动作减少,使每一个音的力度统一。

最后是手指部分。有两种方法去检验手指下键的力度:一是用传统方法,将风箱合住,使得手风琴处于“静音状态”,去听每个琴键所发出的声音。

二是借助设备,打开手机里的语音备忘录,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直观地看见每一个音的音频波纹,并且在练习过后也可以反复检查。

(二)同音换指

《古典风格组曲》里多次出现同音换指这一技巧,其演奏难点有四:一是音与音之间没有任何杂音出现,二是音与音之间的力量对比要符合乐谱标记,三是音与音之间必须断开,有足够的离键时间,从听觉效果上要能清楚听见有几个重复的音;四是音与音之间的间隔时间要适中,停顿时间不能过长。

键钮式手风琴的优势有半音阶的排列、音符跨度不受限制和指法的可变化性,由于键钮式手风琴的键钮排列极其紧密,键钮之间的距离小,这就直接导致了演奏者在同音换指的过程中,非常容易碰到错音。手风琴演奏者在指法编排上多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去完成同音换指,也会使用到“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进行交替,但这种指法的使用频率会低一些。在攻克同音换指这一演奏技巧上,手风琴演奏者需要在早期认谱练习中,编排且固定住合适的指法,多做片段式练习。

(三)颤音

《古典风格组曲》的第三首《间奏曲》的第20—22 小节连续出现三次颤音,穿插着连奏和断奏的转换,且涉及力度变化,需要在力度上给予颤音足够空间发挥。所以,在演奏此片短时演奏者要保持手指的放松,不要因为力度加大而过于紧张。

在演奏颤音时,尽可能地放松手腕弹奏,保证音符足够均匀,流畅表达,不僵硬也不死板,手指动作应该是灵活生动的,手指的完美协调才可以让颤音自如地弹奏。在认谱期间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需要不断调整颤音的速度和力度,以保证后期的加速练习不会因为颤音的加入耽误速度的提升;二是加入颤音后,不要忽略主旋律的表达,以至于旋律弱化或是旋律缺失。在初期的练习过程中,演奏者要认识到“颤音”所表达的声音色彩,将音乐的构思融入“颤音”中去,让“颤音”可以更好地表现出音乐作品所营造的氛围。

二、“风”——风箱是手风琴的大本大宗

风箱是手风琴结构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发声原理的角度出发,手风琴是利用开合风箱产生气流、下键激发簧片振动而发声的。从乐曲的角度出发,风箱就是乐句之间的呼吸,是乐段之间的承上启下,是乐曲灵魂的点石成金。风箱的合理运用,不仅关乎一首曲子的稳定性和完整度,还会关系到情感的表达,因此“如何正确地运用风箱”是我们在练习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平风箱”的运用

“平风箱”是手风琴稳定进行的基础,但谱面上不会有标记符号出现。“平风箱”的演奏要领有以下三点。

第一,乐曲中出现强弱标记时,能适时调整控制风箱的力度,保证力度变化能在风箱的平稳进行中完整表达。

第二,在推拉风箱的间隙中找寻乐句的呼吸处,根据乐句长短来判断风箱的开合,以旋律的连贯表达为主。

第三,不同拍号的强拍弱拍或者重音记号都不能干扰风箱的平稳进行,风箱也要为强拍弱拍以及重音记号做好准备。

在第一首《前奏曲》中的第1—4 小节中,贯穿着紧密排列的十六分音符的快速单音进行,而左手平稳保持的十六拍长音凸显着右手的主旋律,且在第4小节的第三拍出现渐弱记号。此时演奏者需要用左臂力量控制住风箱,风箱处于一个即将拉满的状态,既要保证最后八个音不至于没有风箱可用,也要保证音量逐步减弱。此处风箱运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风箱表现出明朗亮丽的色彩,且不失强烈奔放的气息。第5 小节出现“p sub.”突弱记号,风箱可以在此处做呼吸处理,往回合风箱,但需要一定的风箱控制力,小幅度的手部动作更有利于风箱换气和旋律的完整性。总体来说,演奏者在演奏时左臂应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将风箱送出与推回。

(二)“拍风箱”的运用

拍风箱是一种较为新颖的风箱技巧,一般多用于现代手风琴曲目中。拍风箱的谱面标识为音头上加一个“×”,其演奏方式是:与正常的演奏姿势一样,环抱住琴体,左手部分按照谱面正常演奏,风箱保持稳定,右手手臂绕至琴身前侧,右手不触碰琴键,用右手手掌拍打风箱,以发出统一音效为佳。

拍风箱实际上是在平风箱的基础上加右手动作,所以在实施《终曲——塔兰泰拉》的拍风箱技巧时,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右手手臂绕至琴身前侧并拍打风箱时,左手手臂控制力度,风箱绷紧,身体的中心不能倾斜,如若风箱里的气流不稳会直接影响左手旋律的完整表达。

第二,《终曲——塔兰泰拉》开头标注的力度为“mf”,力度不用过大,但还需表现出舞曲塔兰泰拉的满腔热忱,也要凸显出与第六首《田园曲》的风格对比。拍击风箱的上部和下部所发出的声音较小、音效不够立体,所以拍风箱的位置以风箱正中间为最佳,且右手拍击风箱时手掌需要拍击风箱的同一位置,保证拍击风箱时所发出的声音音效一致。

第三,《终曲——塔兰泰拉》的第二小节连接第三小节的右手部分从节奏旋律转为音高旋律,右手要从风箱部分立马回到琴键部分,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才可在规定拍子内完成右手的位置转变。

(三)“抖风箱”的运用

“抖风箱”是手风琴特有的演奏技巧,一般会运用在需要加强音乐表现力的部分,是一种利用风箱的快速开合来发出不相连的音、音程或和弦的演奏技法。其中,抖风箱的类型有很多种,有二抖风箱、三抖风箱、四抖风箱以及五抖风箱等,演奏难度也随着风箱开合的频率增加而加大(谱例1)。

谱例1

这是《古典风格组曲》中第七首《终曲——塔兰泰拉》的第85小节到87小节,在演奏二抖风箱的过程中,上半身不用环抱住琴身,免得阻碍风箱的抖动,将风箱的大部分重量压在左腿上,右腿尽可能抵住右部琴体的右下角,固定住琴身。在手臂部分,初学者更倾向用手臂力量去左右开合风箱,但实际上是应该将手臂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风箱也不用刻意绷紧,适当地借助惯性去抖动风箱。演奏者不能因为手臂的过度紧张影响发力点的无规律变化,导致音受力不匀,影响了音响效果和时值长短。在抖风箱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风箱的编排,如果风箱开得过大,超出大臂的臂长则不能很好地控制风箱,会造成风箱抖动不匀或是无法抖动的情况。

在本首曲子中,有两个部分需要注意:一是在第83、84 小节结束之后,风箱为合住的状态,但是第85、86 小节中,因为要完成右手的八拍连音,所以两小节中间不能换气,只能在已经拉开一定距离的风箱中去做第87 小节的抖风箱,并且在此小节要加大力度,但不能因为抖风箱的原因影响到音的质量和力度的表达;二是一拍内的二抖风箱的速度不要过慢,以免影响之后的第三拍的跳音。

抖风箱这一手风琴独特技巧,被放置于终曲中靠近结尾的部分,从第83 小节的“mf”到第87 小节的“f”,仅仅三次抖风箱就将情绪推至高潮,且中间穿插着完整旋律,在确保足够的旋律美感的同时,也将塔兰泰拉炙热火辣的节奏动感融入其中,完美诠释了终曲的极尽疯狂和无限魅力。

三、“琴”——变音器是手风琴的“得之我幸”

手风琴变音器被“得之我幸”的原因自不用多说,手风琴的变音器是手风琴不同于其他乐器的最明显之处,也是必不可少的装置之一,它使得手风琴的音乐魅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在电子音乐还未流行之前,手风琴已经就可以模仿其他乐器的音色,从而让曲目的音乐语言、音乐形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达到更丰富的效果。但诚恳地说,相对于手风琴风箱的讨论度,变音器在手风琴的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属实是有些置若罔闻了。

手风琴上的变音器的分布规律,并不是按照所模仿乐器的音域高低排列的,这是手风琴变音器难以被记住顺序和具体音效的原因之一。变音器很少被提及的原因,也跟曲目本身有关,其原因是部分曲目并不是为了手风琴而作,所以谱面上并未标记符合其音乐风格的变音器记号。那么在此情况下,变音器所使用的频率就会降低,导致手风琴的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很难得到变音器的系统学习,故针对手风琴变音器的标记含义和实际运用做以下探究。

通常来说,手风琴变音器标记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用点数来标记,用点数来标记的变音器还分有三种不同样式。一是两条等长的横线将圆圈内部隔成三个部分来标记,二是用两条平行线上下划分出三个独立空间来标记,三是省略两条横线,直接用不平行的点数来标记。第二种是用数字来标记,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将第一、二、三行的点数替换为数字“4、8、16”,其数字也代表着特定的含义,最上面的一格标记数字“4”,表示为高音排簧;中间的一格标记数字“8”,表示为中音排簧;最下面的一格标记数字“16”,表示为低音排簧。

剩下的变音器分为两种,一种是和原有乐音同等音高,另一种是比原有乐音低一个八度。与原有乐音同等音高的变音器,共有两种点数(数字)分布,一是只有中音排簧的标记,二是高音排簧加中音排簧的标记。判断哪一个变音器比原有乐音低一个八度,只需要看是否含有低音排簧。

例如,德尔宾科的这部《古典风格组曲》中第一首至第五首都使用这个变音器,该变音器含有一个高音排簧、两个中音排簧和一个低音排簧,所以用此变音器演奏比原有乐音低一个八度,而且当四排簧片“全开放”时,手风琴的所有音孔全部打开,手风琴的音量达到最高峰值。

第一首到第五首的大多数左手音都分布在小字组到小字一组中,和大多数分布在小字一组到小字三组的右手音做好了完美的配合,完成了左右手的旋律交织,充分发挥手风琴的自身音色优势。若是换成其他乐器演奏这首《古典风格组曲》,在右手部分演奏小字一组的音时,左手是很难在同一时间也演奏小字一组的音,但用自由低音手风琴来演奏这种左右手都处于同音区的曲目是非常轻松的。

在这部《古典风格组曲》中,共使用了三种变音器,变音器开始发生变化的是在第六首《田园曲》,这个变音器所模仿的乐器为管风琴,有高音排簧和低音排簧两种簧片开放。第1 小节到第4 小节的旋律优雅进行,最低音为大字组A,最高音为小字二组f²,横跨四个音区,这不仅体现出了自由低音键钮手风琴的音域之广,又再次强调了“管风琴”变音器的作用,尽显管风琴的音域宽广的特色。《田园曲》的第一句为三个声部同步进行,第二句为四个声部同时进行,所以为了确保每一声部的旋律清晰,尤其是保证低音声部的旋律不被中、高音声部旋律淹没,用这个有高音排簧和低音排簧开放且能模仿管风琴音色的变音器,能很好地诠释《田园曲》的特点。

紧接在《田园曲》后的是《终曲——塔兰泰拉》,在音色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用了高音排簧和两排中音排簧开放的变音器,模拟了小风笛的音色,要比四排簧片“全开放”变音器的音色高一个八度,也比“管风琴”变音器的音色高一个八度。相较于第五首的四排簧片“全开放”过渡到第六首《田园曲》的音色变化,第六首《田园曲》到最后一首《终曲——塔兰泰拉》的转变更为精妙绝伦。不论是音色从庄重优美的管风琴转换到了轻快活泼的小风笛,还是音域升高八度后的塔兰泰拉舞曲风格的凸显,无疑这都是切换变音器的奇妙之处。

《终曲——塔兰泰拉》的速度由“Moderato”中板变成了“Presto”快板,音乐语言也有了变化,长音变三连音;曲风也有了转变,从深情自白转化成了肆意抒发;体裁也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转场,从沉思静谧的《田园曲》到了接近疯狂的、绝不停歇的舞曲《塔兰泰拉》,变音器小风笛的音色也将终曲所需要的激昂热烈做到了极致。

所以在变音器的使用上,所需要了解的不仅仅只是知晓变音器所模仿的乐器名称,而是要知道每一个变音器所对应的簧片,熟识每一个变音器的音高变化,思考每一次更换变音器的用途,这才是演奏时需要反复推敲的重点。

四、结语

这部《古典风格组曲》里的每一首曲子都光彩溢目,所需要展现的演奏技巧和表达的情感也完全不同,有庄严肃穆的、活泼明亮的、抒情压抑的,也有奔放洒脱等各种情感。以上对于“手”“风”“琴”三个板块的分析,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手风琴演奏者分析《古典风格组曲》这首曲目,挖掘出其更多的潜在价值,更希望可以借此引发对手风琴演奏技巧的深入思考。

猜你喜欢

风箱手风琴小节
论手风琴风箱的重要性
浅析抖风箱在手风琴演奏中的作用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快把我哥带走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五)手风琴(下)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四)手风琴(中)